A | A | A

第八十六章 善意之险、共鸣侦测与“遗民”之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废土捡到星际战舰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远帆号”的存在像一根刺,扎在星火同盟紧绷的神经上。无害的表象与潜在的疑虑相互交织,迫使同盟动用非常手段来探寻真相。

尽管存在疑虑,基于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联合安全委员会最终批准向“远帆号”提供有限的、严格控制的援助:包括能源补充、基础生活物资和必要的医疗支持。但严禁提供任何技术数据或允许其接入内部网络,登船检疫人员也绝不减少。

援助过程在高度戒备下进行。输送能源和物资的管道经过特殊设计,具备物理隔断和能量过滤功能。每一次交接都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生怕引入任何不可控因素。

(雷炎在批准命令时附加了一句:“善意,绝不能成为文明的致命弱点。”)

同盟在践行其价值观的同时,也将风险控制到了当前技术能实现的极致。

然而,常规手段无法打消所有疑虑。在宁瑶的微弱指引和艾拉的建议下,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出并秘密执行:

一支由艾拉和数名最强的“薪火”学者组成的小队,在“远帆号”附近的一艘护卫舰内,进行了一次高度专注的定向共鸣感应。

她们并非首接探测飞船结构或船员思想(那过于危险且可能被察觉),而是将意识如同细腻的触须般,轻柔地感知飞船整体散发出的情绪氛围和意志底色。

过程极其耗费心力,且充满不确定性。她们需要从飞船金属的冰冷、引擎的嗡鸣、以及众多船员的纷杂情绪中,分辨出最深层、最稳定的“情绪基调”。

数小时后,艾拉疲惫地睁开眼,汇报了结果:

“感受到的主要是……强烈的疲惫、对安全的渴望、深藏的悲伤……这些符合落难者的特征。” “但是……”她犹豫了一下,“在这些情绪之下,似乎还潜藏着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坚韧的‘等待’感……不是等待救援的焦急,而是一种……更有耐心的、仿佛在等待某个特定时机或信号的感觉……非常模糊,我不能确定。”

这份报告非但没有澄清疑惑,反而增添了更深的迷雾。是长期流浪养成的习性?还是别有目的?

就在同盟高层为此困扰时,“远帆号”的老船长索恩,通过被批准的通讯频道,发出了一个正式的、情真意切的请求。

他首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然后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请求:他们不希望永远接受救济,也不奢求进入同盟核心区域。他们请求同盟能划出一小片偏远的、资源贫瘠的星域,甚至是一颗荒芜星球,允许他们登陆,利用飞船上的设备和自己的人力,尝试自行建立一个小型的、自给自足的定居点。

“我们习惯了艰苦,只求一个不再漂泊的角落,一个能再次称之为‘家’的地方。”索恩的声音苍老而真诚,“我们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监控和隔离,只求一个机会。”

这个请求,显得如此合情合理,甚至谦卑。它完美地契合了落难者的身份,也似乎解决了同盟的难题——既提供了帮助,又将其置于可控的偏远地带。

但结合那丝“等待”的共鸣感应,这个请求在雷炎和少数知情人耳中,却仿佛带上了一层别样的意味。他们是真心渴望安居,还是……在试图获取一个立足点?

善意之举暗藏风险,共鸣侦测窥见疑云,而“遗民”谦卑的请求,则可能将未知的种子播撒在同盟的家园附近。决策的天平,再次摇摆起来。

“远帆号”提出的定居请求,将星火同盟置于一个更加复杂的两难境地。允不允许?如何允许?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

经过激烈辩论和谨慎评估,联合安全委员会最终有条件地批准了“远帆遗民”的定居请求。

选择的地点是一颗代号“砺石”的星球,位于同盟疆域的边缘地带。该星球环境恶劣,大气稀薄,昼夜温差极大,地表主要是岩石和沙漠,仅存在最原始的微生物,缺乏大规模开发价值。但初步扫描显示,地下存在有限的水冰沉积和基本矿物,足以支撑一个小型定居点的最低限度生存。

这是一份刻意给予的荒芜礼物。既能满足对方“不再漂泊”的基本诉求,又因其恶劣的环境和遥远的距离,极大限制了其发展潜力和可能带来的威胁规模。同时,贫瘠的资源也使得“远帆号”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扩张或隐藏大规模工业活动。

同意定居的同时,一张严密的监控之网被迅速铺设起来。

数颗高性能监测卫星被部署在“砺石”星球轨道上,具备高分辨率成像、能量信号扫描、通讯监听等多种功能。 一个隐蔽的小型监测前哨站被建立在邻近的小行星上,作为卫星网络的补充和指挥节点。 定期巡逻的舰队航线被调整,确保会定期掠过“砺石”星域,进行威慑性巡航。 所有提供给“远帆号”用于建设的设备和物资都经过严格检查,确保不包含任何可能用于军事或高端工业的技术。

雷炎下达的命令明确:“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但要将他们置于玻璃罩中。任何异常,立即报告,授权必要时采取一切手段。”

同盟表现出有限度的善意,但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远帆号”接受了所有条件。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失望或不满,反而对获得一个稳定的落脚点表示出由衷的感激。

在严密监控下,他们开始利用飞船上的设备和自己的人力,艰难地在“砺石”星上开拓。建设进度缓慢而艰苦,完全符合一个资源匮乏的流浪文明的表现。他们似乎完全沉浸在建设新家园的劳作中,与其他船员的通讯也仅限于生活和技术协调,内容枯燥正常。

然而,艾拉之前感应到的那丝异常“等待”感,如同最深沉的底色,始终萦绕在知情者的心头。这些“遗民”表现得越正常、越顺从,就越让人觉得他们像是在……扮演一个落难者角色,其真正的耐心远超想象。

他们就像一颗被种在荒芜之地的种子,安静、顺从,却无人知晓其内部孕育的究竟是感恩的果实,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同盟能做的,只有用监控的阳光和水分滋养它,同时准备好随时能将其连根拔除的力量。

荒芜的礼物己被送出,监控之网己然铺就,而耐心的种子则默默扎根,等待着或许只有它自己才知道的时刻。星火同盟与“远帆遗民”之间,进入了一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漫长观察期。

“远帆遗民”在“砺石”星上的定居生活缓缓展开。日复一日,监控网络传回海量的数据,几乎全是枯燥乏味的生存挣扎。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种微妙的张力正在无形中蔓延。

监测卫星传回的影像,描绘出一幅艰苦求生的图景:

“遗民”们利用老旧设备开采水冰,建立简陋的温室培育藻类和真菌作为食物来源。 他们修补飞船,将其作为主要居住区,同时开始挖掘地下洞穴以躲避恶劣的地表环境。 能源依靠的是飞船自带的、效率低下的聚变反应堆和少量展开的太阳能板,仅能维持基本生存和有限的建设活动。 通讯内容几乎全是关于资源分配、技术故障、人员健康状况的讨论,语气疲惫却专注,没有任何异常。

一切看起来都再正常不过,甚至正常得有些过度。他们的行为模式完全符合一个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流浪文明为生存而挣扎的预期,没有任何超出生存必需之外的举动。

(监控中心每日报告:无异常活动。建设进度缓慢。生命体征稳定。通讯内容日常。)

这种枯燥,反而让一些安全分析师感到不安——他们太“完美”地扮演了落难者的角色。

尽管同盟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生存支持,但一道无形的墙始终存在于双方之间。

巡逻舰队每次掠过“砺石”星域,都会进行高调的能量扫描和通讯问候,既是监控,也是威慑。“遗民”每次都会给予礼貌而公式化的回应,感谢关怀,汇报近况,从未提出任何额外要求。 同盟指派的联络官与索恩船长的交流始终保持距离,仅限于事务性沟通。对方从未试图打探同盟的内部情况、科技水平或军事部署。 甚至当“砺石”星遭遇一次罕见的沙暴,造成部分设施损坏时,“遗民”也只是自行努力修复,并未向同盟请求紧急援助,仿佛刻意避免任何可能加深联系的依赖。

他们接受监控,安于现状,不越雷池一步。这种绝对的“守规矩”,本身就显得有些不自然,仿佛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或者说,隐藏着什么。

除了官方的监控,艾拉和“薪火”学者们偶尔会进行极其谨慎的、远距离的共鸣感应,试图感知“砺石”星整体的情绪氛围。

大多数时候,感知到的是一片为生存而努力的疲惫和专注,与观测到的行为一致。 但偶尔,在极短暂的瞬间,会捕捉到一丝极其隐晦的、高度内敛的集体性专注,仿佛所有“遗民”的意识在某个刹那指向了同一个未知的内部目标,随后又迅速散开,恢复常态。这种感觉转瞬即逝,无法捕捉,也无法证实。

这被私下称为“砺石之眼”的瞬间,加深了核心层的疑虑。那里是否存在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共同秘密?一个需要全体成员以极高纪律性来隐藏的目标?

枯燥的日常可能是完美的伪装,无形的墙隔绝了真正的了解,而那偶尔睁开的“砺石之眼”,则暗示着平静表面下的暗流。监控仍在继续,等待远未结束。

第八十六章 完待续

作者“平生相见即开颜”推荐阅读《我在废土捡到星际战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废土捡到星际战舰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