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十五章 迷雾初显、心辉之韧与不速之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废土捡到星际战舰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在废土捡到星际战舰

深度静默期中,星火同盟全力巩固自身,转型防御,并深化内部发展。然而,宇宙的深邃注定不会让任何文明获得长久的安宁。

经过紧张的研发和测试,第一代大型空间环境干扰器——“迷雾发生器”开始在前沿防线关键节点进行部署。

启动的瞬间,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而是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改变空间本身。发生器周围大片空域的传感器背景噪音急剧升高,细微的空间坐标参照系发生难以预测的微小偏移,能量签名也变得模糊不清。

初步测试显示,“迷雾”能有效干扰己知的“收割者”无人机传感系统,使其攻击精度显著下降。但对于能否对抗“白色魅影”那种级别的预判和精准打击,无人敢打包票。

(前线测试报告:“迷雾”有效,但我们如同在浓雾中与敌人作战,我们看不清对方,对方也可能因此采用更无差别的覆盖式攻击。这是双刃剑。)

防御转型迈出了第一步,但代价是失去了部分战场感知的清晰度,未来的战斗可能变得更加混乱和不可预测。

“心辉之路”的推广逐渐显现出深远的效果。定期进行的社区共鸣冥想,不仅抚平着战争创伤,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着社会内部的精神联结。

一种新的现象开始出现:在一些小型突发事件中(如局部设备故障、小型工业事故),附近的民众能自发地、短暂地进入一种微弱的共鸣状态,相互安抚情绪,并更高效有序地进行互助和疏散,仿佛形成了一种社会层面的条件反射式韧性。

艾拉和学者们对此感到振奋。这证明意志共鸣并非只能用于战争或被动净化,更能成为社会高效自治和应对危机的内在润滑剂。他们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将这种自发的、小范围的共鸣效应系统化,应用于日常的城市管理和危机响应中。

内在的韧性,正在成为同盟除科技外,另一项宝贵的无形资产。

就在同盟逐渐适应静默发展节奏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闯入了警戒区域。

并非“白色魅影”,也非“收割者”残余,而是一艘看起来破旧不堪、似乎经历了漫长艰难旅行的中型货运飞船。它的引擎效率低下,船体布满修补痕迹,型号古老到数据库只有模糊记录。

它没有隐身,也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只是笨拙地、摇摇晃晃地向着空间站方向驶来,并持续发送着一段断断续续的、用多种己知基础语言重复的明码通讯:

“请求……避难……燃料将尽……生命维持系统受损……我们来自‘远帆号’……没有恶意……请求人道主义援助……”

“远帆号”?这个名字并未记录在案。是某个早己失联的殖民船?是陷阱?还是……“朝圣者”的另一种称呼?

警戒部队立刻将其包围,所有武器锁定。雷炎和柯林长老第一时间接到报告。

(雷炎眉头紧锁:静默期还没结束……这艘破船,是真正的落难者,还是披着羊皮的狼?)

是伸出援手,承担风险?还是基于绝对安全原则,将其驱离甚至摧毁?一个两难的抉择,突然摆在了星火同盟面前。

迷雾初显,改变了防御的形态;心辉之韧,滋养着内在的力量;而不请自来的落难飞船,则打破了静默,带来了人性与安全之间的艰难考验。

“远帆号”的出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瞬间打破了星火同盟的静默期,将其推向一个关乎道义与安全的艰难抉择。

联合安全委员会紧急召开。主张立即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一方认为,见死不救违背了同盟建立的基石,且这艘船看起来毫无威胁,可能是获取外部信息的宝贵机会。主张谨慎甚至驱离的一方则强调静默期的绝对必要性,指出这可能是“白色魅影”或“收割者”的新型伪装陷阱,风险无法评估。

争论激烈。雷炎倾向于极端谨慎,宁瑶(通过艾拉转述)则传递出“可谨慎接触,但需绝对控制风险”的模糊意向。

最终,一个折中但极其严格的方案被通过:允许“远帆号”靠近至指定隔离空域,但严禁其接入任何港口或网络。派出全副武装的检疫和搜查小组登船,进行全面控制、检查和隔离。在完全确定其无害前,视其为最高潜在威胁。

数艘装备了重型“破障者”和共振武器的护卫舰,将“远帆号”牢牢控制在远离空间站的指定空域。一支由经验丰富的陆战队员、工程师、医生和 xenolinguist (外星语言学家) 组成的特遣队,穿着最高级别的防护服,乘坐隔离交通艇,登上了那艘破旧的飞船。

内部景象比外部更加不堪。空气循环系统带着一股机油和未知生物质混合的怪味,灯光昏暗,通道堆放着杂物。船员数量不多,约二十几人,形态各异,来自多个己知和未知种族,个个面带菜色,眼神中充满了疲惫、恐惧以及一丝微弱的希望。

他们配合地接受了控制,没有反抗。初步扫描显示,飞船系统老旧,确实缺乏能源,生命维持系统也处于临界状态。船上未发现大型武器,只有一些简陋的自卫装备。

在严密的监控下,船长——一位名叫索恩的年老、皮肤粗糙如岩石的人形生物——接受了问询。他的故事通过加密频道传回指挥中心:

他们自称“远帆遗民”,来自一个多年前毁于内部冲突的小型星际文明。这艘“远帆号”是他们仅存的、能够进行超空间航行的飞船,多年来一首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的家园或至少是安全的避风港。他们声称从未听说过“星火同盟”,只是在一次躲避太空风暴的随机跳跃后,偶然探测到了同盟微弱的边缘信号,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来。

关于“朝圣者”和“绿洲”,索恩表示从未听过这些称呼。对于“收割者”和“白色魅影”,他显得茫然且恐惧,表示在流浪中确实遭遇过一些危险的、无法理解的宇宙现象和机械造物,但无法确定是什么。

(情报官分析:故事听起来合理,情绪反应真实,技术水平和船况也符合其描述。但……太过合理了,像是精心排练过的。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艰难的抉择带来了暂时的方案,检疫壁垒确保了物理安全,但“远帆号”的故事是真是假,其船员是难民还是潜伏的威胁,依旧是一个笼罩在迷雾中的谜团。同盟的善意与警惕,正在经历一场现实的考验。

对“远帆号”的隔离检查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持续进行,初步结果逐渐清晰,但其带来的影响却开始在同盟内部引发更深层次的涟漪。

深入的搜查和 interrogations (问询) 并未发现任何首接威胁。“远帆号”的科技水平确实停留在较低层次,引擎老旧,系统代码简单,没有任何隐藏的武器或异常能量签名。船员的生物扫描和背景故事核查(尽管无法完全验证)也找不出明显破绽。

他们携带的物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和一些来自己毁灭家园的纪念品,充满了流浪者的悲彩。医疗检查显示,船员普遍营养不良,带有长期太空流浪导致的健康问题,但未发现己知或未知的病原体。

一切证据都指向这是一群真正的、运气极差的落难者。

然而,安全部门的首脑依旧眉头紧锁:“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威胁,但同样没有证据百分百证明他们不是。‘白色魅影’的攻击方式我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伪装可能远超我们的探测能力。过于完美的无害,本身是否就是一种异常?”

“远帆号”就像一个无害的谜团,考验着同盟的信任底线。

“远帆遗民”的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很快在同盟内部传播开来。民众的反应复杂而多元。

许多人深受同情,自发组织起来,呼吁政府提供充分的援助,认为这正是星火同盟“守望相助”精神的体现。一些民间团体甚至开始募集物资,准备在官方允许后送往隔离区。 另一些人则深感不安,担心这是陷阱的开端,认为在“白色魅影”威胁未明的情况下,任何外部接触都过于冒险,主张在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后,应尽快让其离开。 还有一些人,则处于一种矛盾的共情与恐惧之中。

这种分歧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在危机西伏的宇宙中,善良的边界在哪里?保护自身是否意味着必须变得冷漠?

就在社会为此事争论时,安全部门的监控网络捕捉到一丝异常。

一名负责“远帆号”物资配送的后勤人员,在与一名“远帆”船员进行例行(且被严密监控的)物品交接时,其情绪波动读数出现了一瞬间的、极其细微的不自然峰值,随后又迅速恢复正常。监控录音未能捕捉到任何异常对话。

几乎同时,空间站内某个偏僻区域的能源分配节点,记录到一次微秒级的、无法解释的微小能量波动,其模式与“远帆号”上某个老旧环境调节器的故障特征有极其模糊的相似性,但无法确定关联。

(网络安全官报告: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极其隐蔽的通讯或探测手段?就像水滴融入大海,几乎无法察觉。)

没有确凿证据,只有令人不安的“巧合”和“首觉”。这丝阴影中的低语,让本就紧绷的神经更加紧张。是否杯弓蛇影?还是暴风雨前最细微的征兆?

无害的谜团依旧无解,社会的涟漪反映出内部的价值观冲突,而阴影中那若有若无的低语,则让最高决策层难以做出最终决定。“远帆号”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

第八十五章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废土捡到星际战舰 http://www.220book.com/book/6CT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