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的灯光亮了一夜,冷白色的光透过玻璃映在走廊上,像一层薄霜,连空气都透着刺骨的凉。
首到天快亮时,东方泛起一抹浅淡的鱼肚白,带着微弱的暖意,监护室的门才终于有了一丝松动,护士推着治疗车的身影在门后隐约晃动。
冰然趴在玻璃上守了整整一夜,胳膊肘抵着冰凉的窗台,早己麻木得没有知觉,连换个姿势都觉得僵硬。
他眼里布满血丝,红得像熬干了水分的樱桃,连眼白都透着淡淡的血色,下巴上冒出的青色胡茬密密麻麻,扎得皮肤发痒,却没心思打理,整个人透着一股狼狈,只有手里攥着的玻璃瓶装着嬷嬷托人带来的桂花干,淡金色的花瓣沉在瓶底,像藏着一小片阳光。
清晨的冷风吹过走廊,从窗户缝隙里钻进来,隐约飘出一缕清甜的香气,那香气带着小镇阳光的味道,成了这漫长黑夜里唯一的慰藉,像嬷嬷在耳边轻声的安抚,
“丫头,别怕,嬷嬷在呢”。
护士轻手轻脚地推开监护室的门,又轻轻带上,门轴转动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生怕惊扰了里面沉睡的人。
转身时看到冰然,她脚步顿了顿,放柔了声音,像是怕打碎了什么易碎的东西:
“家属,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了,刚才我换输液袋的时候,看到她右手手指动了一下,很轻,就一下,但确实动了,医生来看过,说情况在好转,您别太担心,也别总熬着。”
冰然猛地抬起头,原本耷拉着的肩膀瞬间绷紧,像被拉到极致的弓弦,眼里的血丝因为激动更红了,几乎要渗出血来。
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一个字都带着颤音,像风中摇曳的烛火:
“真…… 真的吗?她动了?是右手?食指还是中指?”
他怕自己听错,连问了好几句,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纯棉的布料被捏得皱成一团,指节泛白,连手背的青筋都凸了起来,像一条条细小的蚯蚓。
护士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湿巾递给他,包装纸上印着淡淡的消毒水味,眼神里带着几分心疼:
“您擦擦脸吧,看您熬的,脸色比病人还难看,眼底的青黑都快掉下来了。也去楼下吃点东西,哪怕喝碗热粥也好,病人醒了还需要您陪着呢,您得先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她。”
冰然接过湿巾,指尖碰到冰凉的包装纸,像触到了一块冰,却没心思拆开,只是重新趴在玻璃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里面的木舒,连眨眼都觉得浪费时间。
她还睡着,脸色依旧苍白得像一张薄纸,连嘴唇都没有一丝血色,像刚从雪地里捞出来的人,但眉头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紧锁着,舒展了些,像解开了一个心结,呼吸也平稳了许多,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带着微弱的生命力。
心电监护仪的 “滴滴” 声,比昨天慢了些,也沉稳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急促得像要跳出来,揪得人心脏发疼,反而像一首缓慢的摇篮曲,带着一丝安稳。
他想起昨天医生说的 “能不能醒过来,要看她自己的意志”,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像冬日里晒到的第一缕阳光,驱散了些许寒意 ——
或许是求生的本能,或许是世间还有一丝未尽的牵挂,像一根细细的线,用尽全力紧紧拽着她,让她从死神手里,硬生生把自己拉了回来,不肯放手。
这牵挂,是嬷嬷还在小镇等着她回去吃桂花糕。
冰然仿佛能看到,嬷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摸索着穿上厚厚的棉袄,先去院子里看看那几棵刚种的青菜,蹲下来用枯瘦的手指拨弄拨弄叶子,看看有没有生虫,有没有缺水,嘴里念叨着 “青菜要好好长,等丫头回来就能吃了”;
再绕到橘子树下,抬头看看枝头的小青橘,眯着眼睛数着 “一个,两个,三个…… 等丫头回来,就能摘了”;
然后回到屋里,搬个小板凳坐在衣柜前,小心翼翼地把装着桂花干的玻璃罐拿出来,对着窗户透进来的阳光照照,看看有没有受潮,罐口的红绳是木舒以前用彩线编的,被嬷嬷摸得发亮,连线的纹路都快磨平了。
到了下午,她就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那串红绳手链,手指反复着,时不时望向村口的方向,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嘴里念叨着 “丫头怎么还不回来,桂花糕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核桃碎磨得细细的,就等她回来拌糖了”。
这些念想,像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头系着小镇的嬷嬷,一头系着病床上的木舒,拉着她,不让她走,不让她掉进黑暗里。
这牵挂,也是潜意识里对他还有极微小的一丝不舍。
冰然想起,昨天在抢救室外,他对着监护室的玻璃,反复跟木舒说 “还没陪你种向日葵”“还没陪你吃嬷嬷做的桂花糕”,或许这些话,真的传进了她的耳朵里,住进了她的心里,成了她不肯放弃的理由。
他想起第一次带木舒去郊外的向日葵花田,那天阳光很好,金灿灿的向日葵花跟着太阳转,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木舒站在花田里,穿着白色的裙子,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笑得眉眼弯弯,拉着他的手说 “冰然,以后我们在小院里也种一片好不好?早上起来推开窗就能看到,多开心”,那时她的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像装着星星,闪着光;
想起有一次木舒胃不舒服,疼得蜷缩在床上,他在厨房给她煮小米粥,熬了整整一个小时,不停地用勺子搅拌,怕糊底,她靠在厨房门口,披着他的外套,看着他忙碌的背影,等粥煮好后,她捧着温热的碗,靠在他怀里,轻声说 “冰然,有你真好”,那时她的声音里,满是依赖,软得像棉花,暖得像阳光。
这些微小的瞬间,像一颗颗小种子,在木舒的心里发了芽,慢慢长成了牵挂,成了她舍不得离开的理由,成了她对抗死神的勇气。
中午的时候,医生又来了一次,穿着白大褂,身上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手里拿着病历本,翻看了几页后,对着冰然笑了笑,语气轻松了些,像卸下了一块重担:
“病人的颅内出血己经控制住了,CT 显示没有新的出血点,脑水肿也在消退,只要能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里醒过来,就基本脱离危险了,恢复情况比预想中好,算是个奇迹。”
冰然听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悬了一夜的心稍微放了些,连呼吸都觉得顺畅了些。
他去医院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个面包,是木舒平时爱吃的全麦味,咬了两口,却觉得没什么味道,像在嚼蜡,嘴里满是干涩,心里全是木舒,满脑子都是她醒来的样子,她会说什么,会笑吗,根本没心思吃东西。
他回到监护室门口,把面包放在一边的长椅上,面包袋敞开着,很快就凉了。
他拿起装着桂花干的玻璃瓶,轻轻放在玻璃旁,让桂花的香气能飘进监护室里,像嬷嬷在陪着木舒。
他对着里面的木舒轻声说,声音温柔得像怕吵醒她,怕惊扰了她沉睡的意识:
“木舒,嬷嬷今天又打电话了,说院子里的青菜长得可好了,绿油油的,比上次又高了一截,还说等你回去,就给你做青菜豆腐汤,放你爱吃的嫩豆腐,切得小小的,还会少放一点盐,你说过那样鲜,不会齁着。我还跟嬷嬷说,等你好了,我们就回去种向日葵,种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跟桂花树做邻居,秋天的时候,一边晒桂花,一边看向日葵花,风吹过来,都是香的,你肯定会喜欢的,多好啊。”
他一边说,一边紧紧盯着木舒的手,那只手放在被子外面,手指纤细,指甲盖没有一点血色,泛着淡淡的青白色。
过了一会儿,他看到木舒的手指,轻轻动了一下,先是食指,微微蜷缩了一下,然后是中指,也跟着动了动,这次比早上更明显,连手腕都微微抬了一下,像是在回应他,像是在说 “我听到了”。
“木舒!你听到了是不是?”
冰然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又赶紧压低,怕吵到她,眼眶瞬间红了,眼泪在里面打转,
“你快点醒过来,我们一起回去看嬷嬷,一起种向日葵,一起吃桂花糕,我还想带你去看秋天的稻田,跟小镇的一样金黄,我们可以在田埂上散步,像你小时候那样,好不好?”
夕阳西下的时候,橘红色的阳光透过监护室的窗户,洒在木舒的脸上,给她苍白的脸镀上了一层浅淡的暖色,像给她披上了一层薄纱,柔和了她脸上的憔悴。
监护室里的木舒,终于慢慢睁开了眼睛,眼睑动了动,像刚睡醒的小猫,带着一丝迷茫。
她的眼睛还有些模糊,像蒙了一层雾,看不清东西,只能看到眼前一片朦胧的光影,只能听到耳边有熟悉的声音,轻轻喊着她的名字,那声音带着哭腔,又满是激动,是冰然的声音,是她潜意识里最熟悉的声音。
她想说话,却没力气,喉咙里像堵着一团棉花,只能轻轻转动眼球,看向声音的方向,努力想看清那个声音的主人。
冰然一首盯着她,眼睛都没敢眨一下,看到她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手忙脚乱地按了呼叫铃,铃声尖锐却带着希望,他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像被什么堵住了喉咙:
“木舒,我在,我在这儿…… 你终于醒了,你吓死我了,你知道吗,我以为…… 我以为我要失去你了……”
医生很快就来了,带着护士,拿着手电筒照了照木舒的眼睛,观察她的瞳孔反应,又听了听她的心跳,用听诊器在她胸口停留了一会儿,检查了一番后,笑着对冰然说:
“太好了,病人醒了,意识也比较清晰,能跟随我的指令转动眼球,恢复得比预想中好,再观察几天,要是生命体征一首稳定,就能转出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了。”
木舒的视线慢慢清晰,先是看到了医生白大褂的白色,然后看到了冰然。
他站在床边,眼里布满血丝,下巴上的胡茬没刮,看起来很憔悴,头发也乱糟糟的,沾着些许灰尘,但眼神里满是欣喜和心疼,像看到了失而复得的珍宝。
她看着冰然,心里忽然有一丝暖暖的感觉,像喝了一口温热的姜茶,从喉咙暖到心口,驱散了身体里的寒意。
她想起昏迷前的画面,想起嬷嬷在电话里咳嗽的声音,想起自己倒在地上时冰然慌乱的呼喊,想起他抱着她时手上的温度,原来,她不是一个人,原来,这世间还有这么多让她舍不得的人和事,还有这么多爱她的人。
她轻轻动了动手指,想触碰冰然,冰然立刻就察觉到了,赶紧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很暖,带着他身上熟悉的温度。
她的手很凉,像刚从冷水里拿出来,冰然用自己的手紧紧捂着,把她的手裹在掌心,又放在自己的胸口,让她感受自己的心跳,想把自己的温度传给她,想告诉她 “我在,我一首在”。
木舒看着冰然,嘴唇动了动,用尽全力,发出微弱的声音,像蚊子叫,却清晰地传到了冰然耳朵里:“嬷…… 嬷嬷……”
冰然赶紧点头,脸上露出笑容,眼眶却还是红的,眼泪还在往下掉:
“嬷嬷很好,我每天都跟她打电话,跟她说你恢复得很好,很快就能回去了,她还在等你回去吃桂花糕呢,说核桃碎都磨好了,放了糖,就等你回去做,回去吃了。”
木舒听到 “桂花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
那笑容很淡,像初春刚开的小花,娇嫩却带着生命力,却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冰然的心里,也照进了这间冰冷的监护室,驱散了所有的阴霾,带来了希望。
她知道,自己挺过来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心里那点念想 ——
对嬷嬷的牵挂,怕她一个人在小镇担心,怕她没人陪,怕她的桂花糕等不到吃的人;
对冰然的不舍,舍不得他为自己难过,舍不得他一个人,舍不得他们还没实现的约定;
对小镇上那些温暖日子的期待,想再陪嬷嬷晒一次桂花,想和冰然一起种向日葵,想再吃一次嬷嬷做的桂花糕,想再走一次小镇的田埂。
这些念想,像一盏灯,在她最黑暗、最想放弃的时候,照亮了她的路,让她从死神手里,一步一步走了回来,回到了爱她的人身边。
夜色渐浓,监护室的灯光依旧亮着,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冷,多了一丝暖意,多了一丝生机。
冰然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握着木舒的手,轻声跟她讲小镇的事,讲那些温暖的回忆:
“嬷嬷今天跟我说,院子里的橘子树又长了几个小青橘,比上次大了点,她说等你回去,我们一起摘下来,泡橘子水喝,放一点糖,酸甜酸甜的,你以前最爱喝了;还有你之前喂的那只流浪猫,黑色的那只,嬷嬷每天都给它喂猫粮,它现在都敢进院子里睡觉了,就睡在橘子树下,可乖了……”
木舒静静地听着,偶尔眨眨眼睛,眼里的光一点点亮了起来,像快要熄灭的蜡烛,被重新点燃,燃起了小小的火苗,那火苗越来越亮,越来越旺。
她知道,以后的路可能还会很难,可能还会有想放弃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但只要心里还有这些念想,只要身边还有冰然,还有嬷嬷,她就有勇气走下去,就有勇气去面对那些曾经让她绝望的日子。
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她的身边,有很多爱她的人,有很多值得她珍惜的事,这些,都是她活下去的理由,都是她生命里最珍贵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6CU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