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冬,雪落满了西合院的青石板,却没盖住院里的暖——红灯笼挂在葡萄架上,雪落在灯笼上,红白相映;厨房的烟囱冒着烟,火锅的香气飘满院,张兰正往锅里下豌豆干,是晋北合作社晒的,煮得软嫩,吸满了肉汤香。
“快开门!俺们来啦!”院门外传来王小柱的嗓门,带着晋北的风雪气。许大茂赶紧去开门,门外站着王小柱、张大爷、王婶,还有裹着花棉袄的小花,手里拎着布包——里面是冻梨、胡麻油,还有小花画的豌豆田素描。“路上雪大,来晚了点!”张大爷拍着身上的雪,眼睛却亮得很,“第一次来北京,这西合院比俺想的还暖!”
张兰迎上来,接过布包,笑着说:“快进屋烤烤火!火锅刚煮好,就等你们来吃!”娄晓娥给小花递过暖手宝,是用粗盐炒热的,裹着花布:“冻坏了吧?暖暖手,一会儿吃冻梨,化了比蜜甜!”
孩子们早凑到一起,向阳拉着小花去看葡萄架下的雪人,是他和盼儿堆的,还插了根豌豆秆当胳膊:“小花,这是用你们晋北的豌豆秆做的!明年春天,咱在这底下种豌豆,跟你们合作社的一样!”盼儿则掏出新整理的“农技笔记”,给小花看:“你看,这是今年的观察表,明年咱一起记合作社的新种,好不好?”小花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个小陶碗,是晋北的土陶:“给你,装豌豆黄用,跟俺家的一样!”
厨房里,火锅咕嘟咕嘟响,何雨柱从食堂带来的卤鸡、卤花生摆了满桌,许大茂打开瓶二锅头,给王小柱和张大爷倒上:“来,喝一口暖身子!今年合作社的豌豆干货卖得特别好,多亏了你们种得好!”张大爷喝了口酒,咂着嘴说:“俺们也多亏了你和凡娃!今年分红,俺给家里添了新锅,小花也有新棉袄了!”
王婶凑到张兰身边,看着锅里的豌豆干,笑着说:“这豆干晒得好,比俺去年晒的还劲道!明年俺跟你学学做豌豆黄,让合作社的干货再多一样!”张兰点头:“简单!等开春,你来了俺教你,用你们的新豌豆粉,做出来更甜!”
饭后,大家围坐在堂屋烤火,李凡拿出合作社的规划图,铺在桌上:“明年开春,咱先建储存仓,能存更多豌豆干货;再试种‘寒丰3号’,更耐寒,能在晋北的山地多种几亩。”王小柱凑过来看,指着图上的山地:“俺们村西头有片地,正好能种!到时候俺们提前翻地,等你来教俺们!”
小花和盼儿、向阳趴在桌边,用蜡笔在纸上画“西合院与晋北的豌豆田”,小花画的豌豆田特别大,还画了个小太阳,盼儿画的西合院门口,挂着“晋北合作社北京代销点”的牌子,向阳则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福”字。“等画好了,贴在合作社的墙上!”小花举着画,眼里满是期待。
夜深了,雪还在下,西合院里却暖得很。老乡们要歇在院里,张兰早收拾好了房间,铺了厚褥子。小花躺在被窝里,手里攥着盼儿送的笔记本,小声说:“姐姐,明年俺还来,跟你一起种豌豆,一起记笔记!”盼儿点头,给她盖好被子:“好,明年春天,咱在西合院种新豌豆,秋天去晋北收豆!”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阳光照在西合院里,亮堂堂的。老乡们要回晋北了,许大茂给他们装了袋北京的糖糕、张兰腌的酸菜,还有何雨柱带的卤味:“带回去给老乡们尝尝,明年春天,我们去晋北看你们的储存仓!”
王小柱接过袋子,眼里有点红:“谢谢你们!这西合院,就是俺们的家!明年开春,俺们在合作社等你们!”小花拉着盼儿的手,舍不得松开:“姐姐,俺给你寄豌豆种,你在西合院种,俺在晋北种,秋天比谁的豆荚大!”
看着老乡们的车消失在胡同口,李凡站在院门口,心里满是暖。他想起第一次去晋北,老乡们怀疑的眼神;想起盼儿第一次记笔记,歪歪扭扭的字;想起合作社分红时,老乡们的笑脸。他知道,这西合院与晋北的牵挂,早己像豌豆藤一样,缠在了一起——有火锅的热,有冻梨的甜,有孩子们的约定,有大人的计划,往后的岁月,会像这冬天的暖一样,一首延续下去,春天一起播种,夏天一起摘荚,秋天一起分红,冬天一起团圆。
高手不是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EC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