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秋,西合院的葡萄架像被泼了紫墨水,一串串葡萄垂在藤间,压得竹竿微微弯;架下的豌豆藤更热闹,翠绿的蔓缠着葡萄架爬,豆荚鼓得像小月牙,一碰就晃出细碎的响。盼儿踩着小板凳,指尖捏着豌豆荚的柄,轻轻一掐就摘下来,放进小花去年编的豌豆秆篮子里:“向阳,小心点剪葡萄,别把藤扯断了!”
向阳举着剪刀,专挑最紫的葡萄串剪,剪下来就往铺了油纸的竹篮里放:“盼儿姐,你看这串,比去年的还大!等会儿寄给小花,让她尝尝西合院的葡萄甜不甜!”张兰蹲在旁边,把摘好的豌豆分类——嫩的装袋留着煮粥,老的摊在竹席上晒豆干,嘴里还念叨:“这套种的豌豆就是好,沾了葡萄的气,比单种的甜半分!”
正忙着,许大茂骑着三轮车来收“双味包”的原料,车斗里装着印好的包装纸,上面画着“葡萄缠豌豆”的图案:“盼儿,张婶,今年的豌豆和葡萄都够量!我算好了,能装三百份双味包,一份里装二两豌豆干、一两葡萄干,街坊们早等着抢呢!”
刚把豌豆和葡萄搬上车,邮差就送来小花的信,信封上画着晋北的套种田——葡萄架下的豌豆藤爬得满,小花举着个比拳头大的豌豆荚,旁边写着“盼儿姐姐,俺们的豌豆收了!葡萄也紫了!”信里还夹着片晒干的豌豆叶,是从套种田摘的,叶面上还留着淡淡的绒毛。
盼儿赶紧回信,把西合院的丰收记在信里:“俺们今天摘了五十斤豌豆、三十串葡萄,许叔叔的双味包要卖去胡同口的供销社!你寄的豌豆叶我夹在笔记本里了,明年春天种在葡萄架下,当‘种子标记’!”
晋北的套种田这会儿更热闹——小花和张大爷坐在田埂上,面前摆着个大竹筐,里面装满了紫葡萄和鼓豌豆。小花正把豌豆干装进小布包,每包都系着红绳:“张爷爷,这是给西合院的,每包都挑了最鼓的豆,让他们炖肉香!”
张大爷掏出算盘,噼啪算着收成:“今年套种的地,比单种多收了三成豌豆,葡萄也没少结,明年咱合作社的地,一半都种这个!”王小柱举着相机,对着满架的葡萄和豌豆拍照,要寄给李凡:“让小李看看,他教的套种法,成了!”
王婶则在储存仓里熬葡萄酱,按张兰信里教的方子,加了点豌豆粉增稠:“去年寄的豌豆酱,张婶说好吃,今年俺寄葡萄酱,让他们就着馒头吃,甜得很!”
没过几天,西合院就收到了晋北的包裹——里面装着小花编的新篮子,装满了豌豆干,还有王婶的葡萄酱。盼儿打开包裹,就着刚蒸的馒头尝了口葡萄酱,甜里带着点豌豆的香,赶紧跑去喊张兰:“张奶奶,王婶的葡萄酱比咱做的还香!”
许大茂的杂货铺里,“双味包”刚摆上货架就被抢空。胡同口的刘婶拎着两包,笑着说:“大茂,你这双味包太会配了!豌豆干有嚼头,葡萄干甜,俺家孙子一顿能吃半包!”许大茂笑得合不拢嘴,赶紧给晋北发信:“再寄两百斤豌豆干、一百斤葡萄干,货不够卖!”
李凡这阵在晋北和西合院之间跑,帮着运货,也帮着老乡们规划明年的套种。在晋北的套种田边,他看着小花教村里的孩子辨豌豆荚,突然想起五年前第一次来晋北的样子——那时候老乡们还怕新种不结荚,现在连套种都敢试了。“小花,”李凡蹲下来,指着豌豆藤,“明年咱试试在葡萄架下种点小油菜,春天种,夏天收,又多一茬收成!”
小花眼睛一亮,赶紧记在小本子上:“俺写信告诉盼儿姐姐,让她在西合院也试试!”
深秋的时候,西合院和晋北的人通了次长途电话——王小柱在晋北的公社打电话,盼儿和小花抢着说话,盼儿说西合院的豌豆干晒好了,小花说晋北的葡萄酱装坛了,两人还约好明年春天一起改良套种的间距,让收成再翻番。
挂了电话,盼儿蹲在葡萄架下,把小花寄的豌豆干和西合院的葡萄干混在一起,放进嘴里——豌豆的咸香裹着葡萄的甜,像极了西合院和晋北的情分,缠在一起,分不开。她掏出农技笔记,在最后一页写:“1980年秋,套种双收,豌豆甜,葡萄香,晋北的信里有暖,西合院的风里有盼。”
风卷着落叶落在葡萄架上,架下的豌豆秆晒得金黄,储存仓里的干货堆得满。李凡看着满院的丰收,心里清楚:这“双收”从来不是只收果实,是收了两地的情,收了后辈的盼,收了农技传下去的暖。往后的年景里,还会有更多的套种田,更多的双味包,更多像盼儿和小花这样的孩子,把这藤缠藤、心连心的甜,一首传下去。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四合院,开局识破易中海阴谋(http://www.220book.com/book/6EC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