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春,风把西合院葡萄架的新叶吹得舒展,盼儿蹲在架下,手里攥着卷尺和小本子——要试“改良套种间距”。去年双收后,她和小花在信里商量,想把豌豆与葡萄的间距从两尺缩到一尺八,既省地,又能让豌豆藤更快攀上葡萄架,还特意让李凡算了养分分配,说这个间距最合适。
“向阳,帮我量从葡萄根到豌豆沟的距离,要一尺八,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盼儿把卷尺一端递给向阳,自己拽着另一端贴在土上。向阳盯着刻度,认真喊:“到了!正好一尺八!”盼儿赶紧用小木棍划出浅沟,沟里撒的“寒丰5号”种子,是晋北刚寄来的新种,比4号更抗病,粒也更。
刚种完,小花的信就到了——信封上画着晋北的试验田,三条不同间距的豌豆沟标得清清楚楚,旁边写着“盼儿姐姐,俺们试了一尺六、一尺八、两尺,等发芽了看哪个长得好!”信纸里夹着张手绘的“间距对比表”,还歪歪扭扭注了“一尺八沟里撒了羊粪,保墒”。
盼儿赶紧回信,把西合院的播种细节记上:“俺们在一尺八的沟边铺了碎秸秆,比去年的豌豆秆更防草,你也试试!”她还夹了片葡萄叶,叶尖用红笔标了“新叶展开3片时,给豌豆浇第一次水”,这是李凡教的“同步养护法”。
晋北的田埂上,小花正照着盼儿的信铺碎秸秆。张大爷蹲在旁边,帮着把秸秆铺得匀:“这碎秸秆比豌豆秆好弄,村里的麦场多的是,不花钱还好用。”王小柱举着相机,对着三条不同间距的试验沟拍照:“等出芽了,每周拍一次,寄给西合院,让盼儿也看看咱的进度!”
王婶则在旁边播油菜种——这是今年新试的“三季套种”,春天种油菜,夏天收了油菜种豌豆,秋天收豌豆摘葡萄。她按张兰寄来的方子,把油菜籽和细沙混在一起撒:“张婶说,混沙撒得匀,油菜苗长得齐,夏天收了能腌咸菜,还能当豌豆的绿肥!”
半个月后,西合院的豌豆先出芽了——一尺八间距的芽苗最壮,叶色深绿,比两尺间距的早冒藤两天。盼儿每天早上都来记数据,笔记本上画满了曲线图:“4月8日,一尺八间距芽高1.2寸,藤长0.5寸;4月10日,藤开始向葡萄架爬,比其他间距快!”
她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诉小花,小花回信说:“俺们的一尺八间距芽也最壮!王婶的油菜也出芽了,绿油油的,像给田埂铺了层绿毯子!”信里还夹了片油菜叶,嫩得能掐出水,旁边写着“王婶说,下周就能间苗,间下来的小苗能当野菜吃,蘸酱香!”
许大茂的杂货铺早挂出了“预订三季套种干货”的牌子,街坊们路过都来问:“大茂,夏天能吃上油菜腌的咸菜不?秋天的双味包还能订不?”许大茂拍着胸脯:“都能!今年油菜咸菜、豌豆干、葡萄干,三样凑成‘西季包’,让大伙吃个全乎!”
五月初,李凡去晋北查看试验情况。刚到合作社,就看见小花在给一尺八间距的豌豆搭辅助藤架——嫩藤己经爬到葡萄架的第一层,豆荚刚冒头,比其他间距的更鼓。“李叔叔,你看!”小花举着个豆荚,“这豆荚比去年的大,还没病虫害,‘寒丰5号’真好用!”
田边的油菜苗也长得齐,王婶正带着老乡们间苗:“间下来的小苗洗干净,蘸酱吃,比野菜鲜!剩下的苗间距留三寸,夏天能长到半人高,收了正好种豌豆!”李凡蹲下来,摸了摸油菜苗,笑着说:“这三季套种成了!明年咱合作社就能全面推广,让老乡们多收一茬,多赚点钱!”
他把晋北的试验情况拍了照片,寄回西合院给盼儿。盼儿看着照片里壮实的豌豆藤和绿油油的油菜苗,笑得眼睛弯:“明年咱西合院也试试三季套种,让张奶奶也能腌上晋北味的油菜咸菜!”
回西合院的路上,李凡看着车窗外的田野——晋北的试验田一片翠绿,豌豆藤缠着葡萄架,油菜苗铺着田埂,像一幅活的画。他想起六年前第一次来晋北,老乡们攥着老种子不敢换;想起盼儿第一次记笔记,字还歪歪扭扭;现在,两地的孩子能一起设计试验、交换数据,老乡们敢试三季套种,心里满是踏实。
刚进院,盼儿就跑过来问:“李叔叔,小花的豌豆和油菜长得怎么样?”李凡把照片递给她,盼儿看着照片,赶紧记在笔记本上:“1981年春,一尺八间距试种成功,油菜苗长势好,秋天要试三季套种!”
张兰端着刚煮好的豌豆粥,里面加了点新摘的香椿芽:“凡娃,盼儿,快尝尝!等夏天晋北的油菜咸菜寄来,咱就着粥吃,肯定香!”
风拂过葡萄架,新叶沙沙响,架下的豌豆藤朝着阳光爬,油菜苗透着嫩绿。西合院与晋北的春种,从来不是各自的忙碌,是尺子里的巧思,是信笺里的分享,是一辈带一辈的琢磨,等着夏天的油菜鲜,秋天的双味甜,等着把这“共生”的暖,种成一年又一年的好光景。
高手不是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EC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