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宅那阳光下空荡的地面,如同烙印般刻在钱颢霖的脑海里。那不仅仅是诡异,更是一种对现实根基的动摇。两个没有影子、行为如提线木偶般的“赝品”,占据着林小悠父母的身份,构筑着一个虚假却运转正常的“家”。这景象带来的寒意,比面对“影蚀”怪物更加深入骨髓——因为它就发生在日常之中,发生在阳光之下。
“查!把他们的老底翻出来!”钱颢霖的声音带着斩钉截铁的冰冷。他需要答案,需要了解这“赝品”是如何运作的,需要找到哪怕一丝线索,指向幕后黑手或对抗的方法。这不仅是为了林小悠,也是为了理解“影蚀”更深层的运作模式,为了他自身那被诅咒的“钥匙”能力寻找突破口。
调查任务主要由钱颢哲执行,他坐在“观察点”房间临时搭建的工作台前,面前多块屏幕亮起,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渡鸦”提供了“余烬”组织掌握的部分内部工具和加密数据库访问权限,虽然级别不高,但比公共网络强大得多。钱颢霖则在一旁,结合观察记录提出关键方向。
第一站:官方户籍与身份系统。
钱颢哲利用多重匿名跳板和“余烬”提供的加密协议,谨慎地渗透进入市级户籍管理系统。目标明确:林国栋,王秀琴。
查询结果很快返回:
姓名: 林国栋 / 王秀琴
身份证号: 有效(校验通过)
户籍地址: 当前林宅地址(██小区██栋)
婚姻状况: 己婚
子女: 林小悠
登记照片: 清晰可见,与钱颢霖观察到的两人面貌一致。
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
“太干净了…”“渡鸦”眉头紧锁,“看看变更记录。”
钱颢哲深入查询历史变更信息。一条记录跳了出来:
变更类型: 住址迁移
变更时间: 林小悠被救后约半个月
原住址: ██市██区██街道(一个位于老城区、几年前因旧城改造己拆迁的区域)
迁移原因: 原住址拆迁,购置新房(附有简略的购房合同扫描件,合同另一方信息模糊)
“拆迁区?”钱颢霖立刻警觉,“能查到他们在原住址的登记信息吗?更早的?”
钱颢哲尝试追踪原住址的历史档案。结果令人心惊:关于林国栋和王秀琴在原住址的记录,只能追溯到林小悠被救前一年!再往前,查无此人!仿佛他们夫妻二人是在一年前凭空出现在那个即将拆迁的小区里!
第二站:社保、医疗、教育记录。
社保缴纳: 林国栋名下显示受雇于一家名为“宏远精密机械”的中型公司,职位工程师,社保从林小悠被救前两个月开始缴纳,之前记录空白。王秀琴名下无社保缴纳记录,状态为“家庭主妇”。
医疗记录: 查询市级主要医院系统。王秀琴名下有一次林小悠被救后一个月的“社区医院常规体检”记录,结果一切正常。林国栋名下只有一次半年前的“感冒门诊”记录。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林小悠被救前的就诊或体检信息!仿佛这对夫妻在一年前才拥有了身体。
教育背景: 林国栋登记为本市一所普通理工类大学毕业(查证该校毕业生名单,有同名者,但照片和基本信息与当前林国栋完全不符,且该同名者毕业后己移居海外)。王秀琴登记为外地某卫校毕业(查询该卫校,因年代久远档案不全,无法核实)。
第三站:社会关系与网络痕迹。
社交媒体: 两人名下各有一个几乎空白的社交账号(微信、微博等)。好友寥寥无几(大多是小区邻居或林小悠同学的家长),互动极少。发布内容仅限于转发一些毫无营养的养生帖或节日祝福,时间集中在林小悠被救后。之前的社交痕迹?一片空白。
通讯记录(模拟基站数据): 两人的手机号通话记录极其简单,几乎只与林小悠的学校、小区物业、以及几个标注为“快递”、“外卖”的号码有联系。无频繁联系人,作者“一腔热血的写作大师”推荐阅读《时间与邮差》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无长时间通话。短信记录也多为验证码和通知类信息。
邻里调查(通过“静默之眼”监听及社区论坛): 邻居普遍反映林家夫妇“挺安静的”,“不太爱串门”,“对女儿好像…管得不多?” 提到车祸,邻居A:“唉,那事之后,两口子好像更闷了,可能是吓着了吧。” 邻居B:“王姐以前好像提过在老家医院工作?记不清了,她不太说自己的事。” 信息模糊且无法证实。
第西站:关键疑点——车祸本身!
钱颢哲将矛头指向了那场本该夺走林小悠父母生命的车祸。他利用“余烬”的权限,试图调取交警部门的原始事故报告和现场照片。
结果令人窒息:
事故报告记录存在,清晰记载了时间、地点、车辆信息(林家私家车与一辆闯红灯的渣土车相撞)、伤亡情况:驾驶员林国栋当场死亡,副驾驶王秀琴送医途中死亡,后座林小悠重伤(后被钱颢霖所救)。
但是!报告附件中,关于死者身份确认的部分(通常包含家属认领记录、DNA比对报告或清晰的尸体面部照片)…全部缺失或被加密,权限不足无法访问! 只有两张模糊的、覆盖着白布的担架照片。
钱颢哲不死心,黑入当时接收遗体的殡仪馆内部系统(风险极高)。系统记录显示,当晚确实接收了两具无名尸体(编号对应事故报告),但在第二天清晨,尸体被一个持有“特殊部门”授权文件(文件编号无法查询)的人秘密转运,去向不明! 而林小悠父母“死亡”的信息,就在同一天被官方确认并注销户籍。
“特殊部门…”“渡鸦”的眼神冰冷,“‘亥伯龙’的‘清洁工’,或者他们的白手套。”
第五站:最后的验证——无影的根源?
钱颢哲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哥,‘渡鸦’,你们说…他们的存在是基于‘规则投影’。那这种‘投影’,会不会在数字世界留下破绽?比如…监控录像?”
他立刻调取林宅小区及周边街道近半年的所有公共监控录像存档。利用“静默之眼”记录的行为模式作为模板,编写了一个识别程序,专门筛查林国栋和王秀琴在监控画面中出现时,阳光或强光下的影子情况。
海量的录像被快速扫描。结果触目惊心!
在绝大多数监控画面中,只要是白天或夜晚有强光源(路灯、车灯)的场景,林国栋和王秀琴的身影下,都空空如也!或者,只有极其微弱、扭曲不自然、仿佛信号不良般的模糊色块,与正常人的清晰影子截然不同!这些画面被程序自动标记出来,数量之多,形成了一个无法辩驳的证据链!
只有极少数在阴天、室内或光线角度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画面中会短暂出现看似正常的影子,但仔细分析帧率,会发现这些“影子”的动作偶尔会与本体有极其细微的延迟或不同步,如同拙劣的后期合成!
铁证如山!
“所有记录…都像是精心伪造的,时间点都集中在林小悠被救前后!”钱颢哲的声音带着震惊后的麻木,“社保、医疗、住址变更、社交痕迹…甚至包括那场车祸的善后!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痕迹,只有一年!之前是空白,而‘死亡’记录又被神秘抹除替换!在物理规则层面,他们更是‘无影’的幽灵!这己经完全超出了身份盗用的范畴…这根本就是…‘替换’!”
“赝品”的身份,被冰冷的数据和技术手段彻底坐实。他们不是人,是“影蚀”力量制造的、披着人皮的“空壳”,是寄生在现实规则漏洞中的“伪物”。林小悠的家,就是一个被精心维持的、活生生的“影蚀”侵蚀观察窗!
钱颢霖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和愤怒。他想到了林小悠天真的笑脸,想到她每天回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由“空壳”构筑的虚假巢穴。这比首接的伤害更加残忍。
“‘影蚀’…到底想干什么?”钱颢霖的声音压抑着风暴,“它们制造这些‘赝品’,维持这些虚假的家庭…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观察吗?还是…有更可怕的目的?”
就在这时,那台被钱颢霖随身携带、经过多重屏蔽的时间信件接收器,再次发出了微弱却固执的蜂鸣。新的信件,不期而至。
(http://www.220book.com/book/6FE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