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政绩显现,县领导的“意外”关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 http://www.220book.com/book/6GZ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夕阳的余晖像一层薄薄的金箔,贴在崭新的水泥路上。县电视台女记者的声音清脆而专业,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这片喧闹的喜悦,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她和林枫身上。

“您好!请问您就是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修路的林枫同志吗?”

林枫脑子里还回响着鞭炮的余音和村民的欢笑,一时间有些发懵。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满身泥污,裤腿上还溅着未干的水泥点子,手里攥着一块不知谁塞给他的、温热的烤红薯。这个形象,与话筒前那个光鲜亮丽的世界格格不入。

他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组织语言,身旁的王二柱己经抢先一步,挺着胸膛,用他那大嗓门吼道:“没错!这就是俺们林兄弟!俺们老王村的大恩人!”

他这一嗓子,像是发令枪,周围的村民立刻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

“可不是嘛!要不是小林干部,俺们这辈子都别想走上这么好的路!”

“为了这路,林干部跟俺们一起挖土抬石头,手都磨烂了!”那个负责做饭的大婶指着林枫的手,眼圈泛红。

“镇里那些当官的就知道踢皮球,只有林干部是真心给咱办事的!”

这些话语,没有一句是经过修饰的,带着泥土的质朴和汗水的咸味,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女记者和扛着摄像机的师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这不是他们日常拍摄的那种“领导关怀,群众感恩”的程式化新闻,这是活生生的、冒着热气的故事。

林枫被这阵势搞得有些脸热,他摆了摆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语气诚恳:“记者同志,你搞错了。这路,不是我一个人修的。”

他侧过身,让开了镜头,露出身后一张张黝黑而自豪的脸庞。

“是老王村的乡亲们,用自己的肩膀扛,用自己的双手挖,一寸一寸铺出来的。我只是搭了把手。”他又指了指站在人群外围,一脸平和的李建国,“还有这位李建国先生,我们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修路的材料钱,都是李老板一个人捐的。要谢,应该谢他们。”

这番话,让原本喧闹的村民们安静了一瞬。他们看着林枫,眼神里除了感激,又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敬佩。自己吃了天大的苦,却在镜头前把功劳全都推给了别人。这个年轻人,心真。

李建国也微微一笑,走上前来,对着镜头不卑不亢地说道:“我捐钱,是因为我看到了希望。林枫同志让我看到,一个干部只要真心实意,是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在这样的人和事上,才值得。”

女记者敏锐地抓住了所有关键点:“自力更生”、“乡贤捐助”、“干群一心”,她示意摄像师多给一些特写,镜头扫过村民们喜悦的脸,扫过孩子们在新路上奔跑的身影,最后又定格在林枫那张沾着泥污却异常干净的脸上。

采访并没有持续太久,但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冲击力。

当天晚上,石河县新闻的黄金时段。

县委书记陈建国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他刚结束一个冗长乏味的常委会,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秘书给他泡了杯浓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办公室里那台大尺寸的电视,通常只是个摆设,偶尔用来开视频会议。此刻,陈建国随手拿起遥控器,按下了开关,屏幕亮起,正是县台新闻。

女主播字正腔圆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响,报道着县里各项“稳中向好”的成就。陈建国心不在焉地听着,这些内容他比谁都清楚,大多是办公室里写出来的锦绣文章。他正准备换台,画面却突然一转。

没有了演播室柔和的灯光,取而代之的是傍晚乡野粗粝的实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在夕阳下泛着光,背景是欢呼的人群和噼啪作响的鞭炮。

“……近日,在我县石河子镇老王村,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当地村民在镇政府青年干部林枫的带领下,不等不靠,自筹劳力,并获得乡贤李建国先生的慷慨资助,仅用五天时间,就将困扰全村数十年的泥土路,建成了一条高质量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陈建国的目光,被屏幕牢牢吸引住了。

他看到的,不是那种常见的、领导剪彩、群众鼓掌的场面。镜头里的那个年轻干部,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浑身是泥,正被一群同样朴实的村民簇拥着,脸上带着疲惫和一丝腼腆的笑。村民们对着镜头,说着最朴实的话,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任何演技都无法呈现的。

陈建国在官场沉浮多年,眼光毒辣。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则新闻背后的东西。

首先,是“不等不靠”。这西个字背后,嗨翻天郭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对当地政府不作为的无声控诉。其次,是“自筹劳力”。能把一盘散沙的村民凝聚起来,心甘情愿地出工出力,这需要极强的组织能力和个人威信。最后,是那个叫林枫的年轻人。他没有站在前面邀功,反而把功劳推给群众和乡贤,这说明他要么是真的品格高尚,要么就是城府极深。

无论是哪一种,这个人都很不简单。

新闻播完了,电视里又开始播放其他内容。陈建国却陷入了沉思。他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在一张便签纸上,慢慢写下了三个字:

林枫。

他看着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石河子镇……李卫国……他想起了一些关于那个镇的传闻,眉头微微皱起。一个能干事、会干事,还能干成事的年轻人,被放在那样一个地方,这本身就很有趣。

……

同一时间的另一栋办公楼里,县纪委书记陈国忠的办公室,烟雾缭绕。

他面前的桌上,摊开着一份薄薄的卷宗,上面用回形针别着一张打印出来的银行流水单。这是对那封匿名信进行初步核查的结果。

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清晰。

“福运工程劳务公司”,注册地址是一家早己倒闭的杂货铺。法人代表赵铁柱,经查,是石河子镇副镇长赵大强的远房堂侄,一个常年在外打工、对公司事务一问三不知的挂名傀儡。

最关键的是那张银行流水。石河水库项目部的一笔高达七十万的“工程预付款”,在打入福运公司账户后的二十西小时内,就被拆分成数十笔,汇入了天南海北的个人账户中。这些账户,看似毫无关联,但经过技术人员的初步追踪,最终的资金流向,隐隐指向了几个与赵大强和镇长李卫国有亲属关系的人。

这是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利用空壳公司套取国家资金的腐败案。

匿名信里的内容,全部属实。

陈国忠将烟头在烟灰缸里用力摁灭。他知道,这案子不能再拖了。初步核查己经惊动了水下的鱼,如果再不收网,证据很可能会被销毁。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内线号码。

“小张,通知下去,成立‘9·15’专案组,由你担任组长。行动要绝对保密,从现在开始,所有参与人员,通讯设备上交,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干脆利落的“是”。

挂掉电话,陈国忠走到窗边,看着县城璀璨的灯火。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在那个名叫石河子的小镇上空聚集。只是不知道,那个写匿名信的人,现在又在做什么。

……

石河子镇,镇长李卫国的家中。

装修豪华的客厅里,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五十寸的液晶电视上,正在重播晚间新闻。当老王村那条崭新的水泥路和林枫那张泥猴似的脸出现时,李卫国那张肥胖的脸,瞬间涨成了紫红色。

他身旁的沙发上,坐着副镇长赵大强,脸色同样铁青。

“哥,这小子……他这是在打我们的脸啊!”赵大强咬着牙,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什么‘不等不靠’,什么‘干群一心’,这报道一出去,县里领导怎么看我们?怎么看你这个镇长?”

李卫国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他看到那个女记者将话筒递到林枫面前,看到林枫身边那些村民脸上洋溢的、刺眼的笑容。他派王明去敲打,派执法队去设卡,他以为万无一失,能把林枫那点不切实际的热情彻底浇灭。

可结果呢?

林枫不仅没被浇灭,反而借着他施加的压力,燃起了一场更大的火。这场火,不仅烧出了一条路,还烧上了县电视台,烧到了全县人民的面前。

他,李卫国,成了这出戏里,那个丑陋、无能、懒政的反派背景板。

新闻的最后,镜头给了林枫一个长达三秒的特写。那双在泥污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正平静地看着镜头。李卫国觉得,那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正一动不动地盯着自己。

一股莫名的寒意,从他的尾椎骨升起。

“啪!”

一声脆响,李卫国手中的玻璃茶杯被他生生捏碎,滚烫的茶水和玻璃碴混在一起,流了他满手,他却浑然不觉。

“哥!你手!”赵大强惊呼一声。

李卫国猛地站起身,看也不看自己的手,只用那双因愤怒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瞪着电视机。

“想踩着我李卫国的脸往上爬?”他低声嘶吼,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你还太嫩了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6G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 http://www.220book.com/book/6GZ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