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章:归桥

小说: 浮城志   作者:1青松居士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浮城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江临市,人民大会堂。

聚光灯下,市长手持话筒,声音洪亮:

“为表彰林深同志在揭露重大工程隐患、维护公共安全中的杰出贡献,市政府决定授予‘城市正义奖’,并奖励人民币一百万元。”

台下掌声雷动。

林深走上台,接过奖杯,却没有微笑。

他转身面对全场,声音平静却如刀锋划过寂静:

“这个奖,我不该拿。”

“十九年前,真正警告大桥会塌的人,是我父亲林建国。

他被说成疯子,被逼跳江,死后连墓碑都不敢立。

今天,如果这奖是给‘说真话的人’——

它该刻着他的名字。”

他将奖杯轻轻放在主席台上,又取出一顶旧安全帽,摆在其旁。

帽檐斑驳,印着“江临大桥·钢筋组·1998”。

“这座城市的桥,是千万工人一砖一瓦建的。

可他们的名字,从不刻在碑上。

今天,我替他们,把帽子放回来。”

全场静默。

有人低头,有人抹泪,有人悄悄举起手机,拍下这顶帽子。

三月后,《云壤:一场未发生的灾难》出版。

许安然在序言写道:

“我们总以为灾难是天灾,是意外。

可真正的崩塌,始于一根被替换的钢筋,

一句被压下的警告,

一个被系统吞噬的普通人。

林建国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

只要还有人愿意抬头看桥,

这本书,就不会合上。”

书登畅销榜首,被译成八国语言。

联合国工程委员会将其列为“风险预警教材”。

春雨绵绵,江临大桥纪念碑前。

老马撑着伞,身旁站着二十多名居民代表。

他举起一张公告:

“清河桥检测报告己出——结构风险等级:危。

政府下令封闭,七日内拆除重建。”

“但我们要的,不只是拆。”

“我们要——全程监督,公开招标,工人实名制,材料可追溯!”

人群高呼:

“透明建桥!”

“不让历史重演!”

林深站在人群后,默默听着。

许安然轻问:“像你父亲当年吗?”

“更勇敢。”他摇头,“他孤身一人。

我们现在,是一群人。”

机场接机口。

苏晚晴拖着行李箱走来,三年未见,她眼神更沉,却带着光。

她没首接回家,而是去了基金会办公室。

她带来一份U盘,封面写着:“云壤残影”。

“陈国栋的海外账户,过去二十年向17名政客、9家媒体、3个监管机构输送资金,总额超23亿。

他们不是不知情。

他们是共谋。”

林深看着名单,许多名字赫然在目。

“公开它?”

“分批。”苏晚晴冷静道,“一次引爆,只会被说成‘阴谋论’。

我们要——一寸一寸,剥开这座城市的皮。”

当晚,基金会会议。

林深站在地图前,手指点向清河桥:

“下一站,清河。

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报复。

是为了证明——桥可以不塌,人可以说真话,光可以照进地基。”

“我们要做三件事:

一、组建独立监督团,由工人、家属、工程师组成;

二、建立建材溯源平台,每根钢筋扫码可查来源;

三、推动立法——‘举报人保护法’地方条例草案。”

老马第一个举手:“我参加。”

“算我一个。”许安然笑。

“我也。”苏晚晴点头。

林深看着他们,轻声说:

“我们不是英雄。

我们只是——不想再让下一代,站在将塌的桥上,问:‘谁来救我们?’”

夜深,林深回到父亲的老屋遗址。

他在樟树下埋下一个时间胶囊:

一本《浮城志》

一张清河桥监督团名单

那枚“城市正义奖”奖牌

还有一封信,写给未来的自己:

“如果你还在走这条路,

请记得——

你父亲没走完的那一步,

现在,由千万人,一起跨了过去。”

他填土,压实,立起一块小石,刻字:

“根在,桥不塌。”

远处,江临大桥的碑灯亮着,

像一颗不灭的心跳。

1青松居士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浮城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