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种桥

小说: 浮城志   作者:1青松居士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浮城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江临市,市人大会议厅。

林深站在发言席,面对百名代表。

他没有PPT,只有一顶旧安全帽,和一张清河桥的施工照片。

“各位,清河桥即将竣工。”他声音平稳,“

但我想说的,不是桥,是人。”

“过去三十年,我们建了上万座桥。

可有多少工人,连名字都没刻在碑上?

有多少举报者,被说成疯子,被逼沉默?”

他举起安全帽:“这是我父亲的。

他因说‘桥要塌’而死。

今天,我不求为他立碑。

我求——让每个说真话的工人,有权利、有保障、有尊严地活着。”

他放下帽子,取出一份草案:

《江临市公共工程公民监督条例(草案)》

核心条款:

每项重大工程设立“公民监督团”,由工人、家属、独立工程师组成;

监督员享有知情权、质询权、紧急叫停建议权;

建立“举报人保护基金”,保障其人身与就业安全。

“这不是特权。”林深说,“

这是让桥,不再塌的根。”

全场寂静。

三秒后,掌声如潮。

三个月后,清河桥竣工典礼。

雨过天晴,彩虹横跨江面。

市政府宣布:

“本桥正式命名为——‘根生桥’。

寓意:根在,桥生;根断,桥亡。”

老马拄拐上台,将第一把钥匙交到林深手中。

吴守桥站在台下,穿着最干净的工装,眼含热泪。

仪式结束,工人列队走过新桥。

吴守桥走到尽头,突然转身,将自己那顶“监督团002”安全帽,

郑重戴在一名年轻女工头上。

“小陈,”他声音洪亮,“你爸当年和我一起扛钢筋。

现在,轮到你了。”

女工眼眶通红,敬礼:“我守桥,如守家。”

林深远远看着,仿佛看见父亲站在人群之中,

微微点头。

当晚,江边公墓。

林深提灯而行,来到父亲墓前。

十八年了,这里第一次立碑。

碑石朴素,无生平,无头衔,

只刻六字:

“桥语,己听见。”

他放下一束白菊,轻声说:

“爸,清河桥改名‘根生桥’了。

吴工把帽子传给了新人。

赵明远醒了,陈国栋关着,

‘云壤’死了,

而我们,还在走你没走完的路。”

风起,江水轻拍堤岸,

像一声回应。

三日后,基金会办公室。

许安然的纪录片《桥语》首映。

片尾,她站在根生桥上,对镜头说:

“我们总以为,桥是钢筋水泥。

可真正的桥,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当一个人敢说‘桥要塌了’,

而另一个人肯听——

那一刻,桥,才真正建成。”

影院寂静,无数人落泪。

片尾字幕滚动: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沉默的建造者,

和所有未被听见的警告。”

一周后,纽约。

苏晚晴站上联合国“城市安全与透明治理”论坛讲台。

她身后大屏,是“根生桥”的监督系统界面。

“江临的教训告诉我们:

腐败不是个案,是系统漏洞。

而修复它,不能只靠英雄。

要靠——制度化的普通人。”

她宣布:

“‘公民监督团’模式,将作为‘全球基建安全倡议’试点,

在东南亚、非洲五国推行。”

台下掌声雷动。

一名记者问:“你为何放弃学术,投身行动?”

她微笑:“因为我父亲死于一座桥的谎言。

我不能让下一个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没人救他?’”

深夜,林深回到基金会。

他打开父亲的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

在“钥匙在‘回声井’”下方,他提笔写下:

“根己生。

桥在长。

我们,继续走。”

合上本子,他望向窗外。

根生桥的夜灯亮着,

像一条光之河,

静静流淌在城市的血脉里。

浮城志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浮城志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浮城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