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
林深的手机,
炸了。
他刚在桥头长椅上闭眼,
下一秒,
手机像块烧红的铁,
震动、发烫、
不断弹出提示:
“您己登上微博热搜第1位。”
“#江临桥有毒# 阅读量破3亿。”
“您的微博被转发28万次,评论15万+。”
他点开,
自己那条微博下,
己成战场。
“@市民老张”:
“神经凝胶?AI控制桥?你当拍科幻片啊?”
“@桥工老吴”:
“我是江临桥老工人,林师傅说的,是真的。
我们焊的缝,现在敲起来像烂木头。”
(附音频:沉闷敲击声)
“@小陈在江化”:
“我男人在仓库见过那桶!灰蓝色,会动!
今早他被‘调岗’了,电话打不通!”
“@自由工程师”:
“‘神经凝胶’是真实技术,用于自修复材料,
但活体传感+AI控制?这是把桥变成生物武器!”
“@江临发布”(官方账号):
“经核查,所谓‘神经凝胶’系谣言。
江临桥结构安全,检测数据达标。
请勿信谣传谣。”
林深盯着那条辟谣,
笑了。
笑得发冷。
当年他们也是这么说的——
“林建国造谣,影响工程进度。”
然后,
他死了。
早上七点,
根生桥头己围满人。
有人举着手机首播:
“家人们看,这桥在抖!
我测了,振幅0.6毫米!”
“是不是要塌了?”
更多人只是站着,
抬头看桥,
眼神里不再是信任,
而是——
恐惧。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
车窗降下,
王德发探出头,
对林深冷笑:
“小林,
你一夜成名了。”
“可你知道吗?
在江临,
真相,是奢侈品。”
“苏董很生气。
你,
得为‘影响’负责。”
车门关上,
绝尘而去。
集团顶层,苏振业办公室。
落地窗外,
整座城市在晨光中苏醒。
他站在窗前,
手中捏着打印的微博截图,
指节发白。
苏明远站在一旁,
金丝眼镜后,
眼神如刀:
“父亲,
‘神经凝胶’的事,
只有核心七人知道。
他怎么拿到的?”
“不重要。”苏振业声音低沉,“
重要的是——
他让桥,不再‘听话’了。”
“‘云壤’依赖信任运行。
一旦民众怀疑,
系统权威就会崩塌。”
“那……封号?删帖?
还是——”苏明远做了个抹喉手势。
苏振业摇头:
“暴力,只会让火更大。
我们要用……
更高级的‘真相’。”
他按下内线:
“通知公关部,
召开新闻发布会。
主题——
‘江临桥:科技守护城市安全’。”
“请‘权威专家’,
做‘现场应力测试’。”
“首播,
全球同步。”
中午十二点,
市府新闻厅。
闪光灯如暴雨。
“权威专家”李教授站在台前,
身后大屏播放着“实时数据”:
应力值:1.1
振幅:0.3mm
结论:结构稳定,安全无忧。
“各位市民,”李教授微笑,“
所谓‘神经凝胶’,
是误传。
那是新型自修复混凝土,
能让桥更长寿。”
“江临桥,
是科技与人文的结晶,
请大家,
相信科学,相信政府。”
首播弹幕瞬间爆炸:
“又是专家?上次说桥没事,结果塌了!”
“数据造假!我们自己测的不一样!”
“林深在哪?让他来测!”
而就在这时——
许安然坐在暗网咖啡馆的角落,
看着这场“表演”,
端起咖啡,
冷笑:
“终于,
有人踩进泥里了。”
她打开加密频道,
输入一串代码,
将林深微博的原始图片、
老吴的音频、
小陈的证言,
打包上传至一个名为“暗流种子”的匿名节点。
她轻点发送:
“去吧,
让火,烧得再旺一点。”
傍晚,林深回到出租屋。
门缝塞着一张纸条:
“别出门。他们要‘请’你喝茶。
——G”
他正要撕掉,
手机又响——
是老吴:
“小林!小陈的男人……找到了。”
“在城东垃圾场,
浑身是伤,
嘴里塞着布条,
右手食指……被齐根切断。”
“他醒来只说一句:
‘桶底……还有字……没拍全。’”
林深握紧手机,
指甲掐进掌心。
他忽然明白——
他们不怕他曝光。
他们怕的,
是真相,
只差一步,就能拼完。
他打开电脑,
放大那张“神经凝胶”桶底照片。
在灰蓝液体的反光中,
一行极小的蚀刻字,
若隐若现:
“饲者协议·第一环:宿主绑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6IR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