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日的晨光带着盛夏的暖意,透过 A 大实验室的通风橱玻璃,落在苏晓冉刚准备好的菌株检测样本上。淡粉色的悬液在试管里轻轻晃动,她刚把样本放进恒温箱,手机就震动起来,屏幕上 “林建军” 的名字让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了些 —— 这是她最近养成的小习惯,看到他的消息,总觉得实验台旁的酒精味都柔和了几分。
消息是早上六点五十五分发的,林建军应该是刚结束晨练:“晓冉,早上好,今天望溪巷的朝霞特别好看,我拍了张照片给你看。对了,王书记昨天看了海报,说特别满意,还让我跟你商量下展览当天的流程,你今天有空吗?” 苏晓冉点开照片,画面里的朝霞像打翻的橘色颜料,染透了半边天,巷口的梧桐树梢还沾着金色的光。她指尖在屏幕上敲着:“早上好,朝霞真好看,比实验室窗外的景色美多了。我今天上午实验不多,咱们可以慢慢聊流程。”
没过两分钟,林建军的回复就来了,还附带了一份手写的流程草稿照片 —— 字迹工整,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环节:“王书记初步定了三个环节:九点开展仪式,十点作品讲解,十一点亲子书法互动。她想让你负责作品讲解环节,跟孩子们一起介绍自己的作品,你觉得怎么样?” 苏晓冉看着 “亲子书法互动”,想起之前在亲情风筝节上的场景,回复:“没问题,作品讲解我可以提前跟孩子们沟通,教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比如写的时候想到了什么。互动环节需要准备什么教具吗?比如毛笔、宣纸之类的。”
“教具社区己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林建军回复道,“不过我妈说,想让你帮忙看看毛笔的粗细,上次你说孩子们用粗杆毛笔更顺手,她怕买的不合适。你要是有空,能不能跟我说下具体的尺寸?我下午去文具店看看。” 苏晓冉看着 “帮忙看毛笔尺寸”,想起之前教留守儿童写字时的经验,回复:“孩子们用首径 1.2 厘米左右的笔杆刚好,握起来不费劲,笔尖选兼毫的,软硬适中,写起来不容易分叉。我之前买过一家店的毛笔,质量不错,把链接发给你?”
“好啊,太谢谢了!” 林建军秒回,还加了个感激的表情,“我对毛笔一窍不通,上次帮我妈买的笔,她总说太细了,握不住。你是不是对这些特别了解?都是教书法的时候积累的经验吗?” 苏晓冉握着手机,想起母亲教她写字时的场景,回复:“大部分是跟我妈学的,她写了很多年毛笔字,知道什么样的笔适合不同的人。后来教孩子们写字,又慢慢调整,比如老年班的阿姨适合更粗的笔杆,方便用力。”
“你妈妈肯定也是个特别温柔的人,” 林建军回复道,还分享了自己的小事,“我妈昨天晚上特意给你洗了新的毛巾,说你周末回来住,用自己的毛巾干净。她还说要给你做你爱吃的西红柿炒蛋,让我今天再去买些新鲜的西红柿。” 苏晓冉看着 “新的毛巾”“西红柿炒蛋”,心里暖暖的,回复:“阿姨太贴心了,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我随便住住就好。对了,昨天实验的时候遇到件有意思的事,张萌不小心把海藻糖撒在了实验台上,结果吸引了好多小蚂蚁,我们俩抓了半天,最后还是用酒精把它们赶跑的。”
林建军的消息很快跳了出来,还附带了一个笑出眼泪的表情:“听起来好有趣!你们实验室还会遇到这种事吗?我巡逻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上次帮居民抓过跑进家里的小老鼠,用捕鼠笼的时候还被它吓了一跳。” 苏晓冉看着 “被老鼠吓了一跳”,想象着林建军穿着警服却有些慌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回复:“原来你也会怕小老鼠啊!我还以为你什么都不怕呢。我们实验室偶尔会有小虫子,不过大部分时候都很安静,只有风扇和恒温箱的声音。”
“其实我怕的东西还挺多的,” 林建军回复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坦诚,“比如怕居民遇到麻烦时帮不上忙,上次刘大爷把钥匙锁在家里,我爬阳台的时候还挺紧张的,怕摔下来。不过看到他孙子着急的样子,又觉得必须得帮。” 苏晓冉看着 “怕帮不上忙”,想起自己面对实验失败时的焦虑,回复:“我也怕实验出问题,比如上次打翻培养皿,怕耽误进度,后来发现其实没什么,重新配就好了。你帮居民解决问题的时候,肯定特别有成就感吧?就像我找到菌株适配规律一样。”
“是啊,” 林建军回复道,“上次帮李奶奶找回孙子,她拉着我的手哭的时候,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对了,展览当天想请你妈妈也来,王书记说想让她跟大家分享下书法班的故事,你觉得她会同意吗?” 苏晓冉看着 “请妈妈分享故事”,想起母亲每次说起书法班时的骄傲,回复:“我妈肯定愿意,她最喜欢跟别人说书法班的孩子们有多厉害,尤其是小雨,每次都能说出好多写字的小技巧。”
上午十点,苏晓冉完成了菌株检测,刚把数据记录在本子上,手机就震动了 —— 是林建军发来的文具店照片,货架上摆满了不同粗细的毛笔,他还拿着一支笔在比对尺寸:“我按你说的尺寸挑了几支,你看这支是不是合适?笔杆首径 1.2 厘米,笔尖是兼毫的。” 苏晓冉点开照片,放大看笔杆上的刻度,回复:“就是这种!你太厉害了,一挑就中。孩子们用这种笔肯定顺手。”
“都是按你说的尺寸挑的,” 林建军回复道,“对了,文具店老板说,买十支以上能打九折,我干脆多买了几支,留给以后书法班用。你要是觉得还有需要的,随时跟我说。” 苏晓冉看着 “多买了几支留给书法班”,想起社区对书法班的支持,回复:“太谢谢了,这样以后孩子们就有足够的毛笔用了。对了,我昨天设计了个作品讲解卡,上面有简单的介绍模板,比如‘我写的是 “爱” 字,因为我想妈妈了’,发给你看看?孩子们可以照着填,这样讲解的时候就不会紧张了。”
“好啊,太需要了!” 林建军几乎是立刻回复,“我妈昨天还说,怕孩子们到时候说不出话,有了模板就不用担心了。你是不是特别会替别人着想?每次都能想到我们没想到的细节。” 苏晓冉看着 “替别人着想”,想起母亲总说她 “心细”,回复:“其实就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比如孩子们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说话,肯定会紧张,有模板能帮他们减轻点压力。你巡逻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这样,提前想到居民可能需要的帮助?”
“是啊,” 林建军回复道,“比如下雨天,我会提前在社区凉亭下放些雨伞,怕居民没带伞;冬天的时候,会在警务室准备些热水,给扫街的环卫工和晚归的居民喝。你说的对,多替别人着想,就能少很多麻烦。” 苏晓冉看着 “准备雨伞和热水”,心里满是触动,回复:“你真好,难怪社区的人都喜欢你。我以后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多替酸奶厂着想,比如他们可能需要更简单的操作步骤,而不只是复杂的数据。”
中午十二点,苏晓冉和张萌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手机又震动了,是林建军发来的社区书法班准备情况的视频 —— 小雨正在认真练习 “爱” 字,张阿姨在旁边指导,老年班的王奶奶则在写 “寿” 字,笔锋虽然有些颤抖,却写得格外认真。“孩子们都在为展览做准备,” 林建军的消息附在视频下面,“小雨说,想在展览当天给你展示她新学的‘家’字,还说要跟你一起写。”
苏晓冉把视频递给张萌看,笑着说:“你看,这些孩子多认真,周末的展览肯定会很成功。” 张萌看着视频里的小雨,调侃道:“看你笑得这么开心,是不是特别期待周末回去?我看你跟林警官聊得越来越投机了,下次是不是该约着见面了?” 苏晓冉的脸颊微微发烫,赶紧拉着张萌往食堂走:“快走吧,今天有你爱吃的糖醋排骨,去晚了就没了。”
下午三点,林建军巡逻到社区留守儿童之家时,特意进去看了看孩子们的准备情况。小雨看到他,立刻举起手里的 “家” 字作品:“林叔叔,你看我写的‘家’字,苏姐姐说这样写才好看,我周末要跟她一起写。” 林建军蹲下身,摸了摸小雨的头:“写得真好,苏姐姐肯定会特别开心。你要不要跟苏姐姐说句话?我现在就可以给她发微信。” 小雨用力点头,对着手机大声说:“苏姐姐,我等你回来一起写‘家’字!”
林建军把小雨的话发给苏晓冉,还附带了一张小雨举着作品的照片。苏晓冉看到消息时,正在整理实验报告,忍不住笑着回复:“小雨写得真好,我周末一定早点回去,跟她一起写‘家’字。你替我谢谢她,告诉她我很期待。”
傍晚六点,苏晓冉关掉实验室的灯,手机里收到母亲李慧发来的微信:“晓冉,今天王书记来厂里说,展览当天要给你和建军颁‘社区公益志愿者’证书,还说要请咱们吃饭。你周末回来的时候,记得穿件好看的衣服。” 苏晓冉看着 “公益志愿者证书”,心里满是期待,回复:“妈,不用这么隆重,我就是帮了点小忙。对了,林阿姨准备的西红柿,我周末回去一起炒吧,咱们三个一起吃。”
而此时,望溪巷的警务室里,林建军正拿着手机跟母亲视频,屏幕上展示着苏晓冉设计的作品讲解卡。张桂兰笑着说:“晓冉这孩子太细心了,有了这个讲解卡,孩子们肯定能好好介绍自己的作品。周末你一定要好好跟她聊聊,别总像个木头似的。” 林建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妈,我知道了,我会的。”
望溪巷的夜晚渐渐安静下来,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照着巷口的梧桐树下;A 大的校园里,苏晓冉提着书包往宿舍走,路边的蝉鸣伴着轻快的脚步。微信聊天框里,关于展览的细节还在不断补充,关于周末的期待也在慢慢升温。这份因微信结缘的缘分,像盛夏的藤蔓,在彼此的心里悄悄蔓延,等待着周末的相遇,绽放出更温暖的花。
默默的小猪猪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