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六日的晨光带着初秋的微凉,透过实验室的高窗,落在苏晓冉摊开的书法展教学手册上。手册里用黑色水笔细致拆解着 “福” 字的笔画:“点画如晨露坠叶,圆润有力”“横画似巷间石板,平稳舒展”,旁边还贴着张便签,写着 “明日归望溪巷,带描红本与浓缩墨汁”。她刚把便签塞进背包侧袋,手机就震动起来,屏幕上 “林建军” 三个字像颗浸了暖糖的小太阳,瞬间驱散了实验室的清冷。
消息是早上六点五十九分发的,附带了西段小视频:第一段里,张桂兰正将绣好 “福” 字的描红本摞成整齐的一叠,指尖轻轻拂过布面,怕蹭坏了针脚;第二段里,小雨蹲在社区广场,用白色粉笔在地面画巨大的 “福” 字轮廓,旁边还标注着 “苏姐姐教写区”;第三段里,张大爷扛着块木质祝福墙往活动室走,木板边缘缠着浅红色绸带;第西段里,王书记正给墨汁瓶贴标签,上面写着 “老松烟墨,晓冉专用”。林建军的文字消息跟着发来:“早上好!我妈把描红本都检查三遍了,没一页缺角;小雨画的‘福’字比去年大了一倍,说要让大家一眼看到;张大爷的祝福墙特意刷了浅木色,说配红绸带好看;王书记找遍巷尾文具店,才买到你说的老松烟墨。”
苏晓冉点开视频,反复看了两遍,指尖划过屏幕里的描红本,仿佛能触到布面绣线的凸起。她回复:“早上好!阿姨的手真巧,‘福’字绣得比我写的还好看;小雨的粉笔字越来越工整,轮廓都没歪;张大爷的祝福墙缠上红绸带,像裹了层喜气;王书记找的老松烟墨最适合写大字,墨色亮还不晕纸。对了,我昨天把浓缩墨汁分了小瓶,每瓶加了点蜂蜜,按你说的‘老墨加蜜更润笔’,明天带回去刚好能用,不用担心写的时候墨太稠。”
“太贴心了!” 林建军秒回,还加了个挥着毛笔的卡通表情包,“我刚把你说的‘加蜜墨汁’记在笔记本上,等下跟王书记说,让她多准备点清水,万一墨太稀还能调。对了,巷尾糖水铺老板凌晨就开始熬银耳汤了,说‘写书法费嗓子,得喝热汤润着’,还特意留了个粗陶砂锅,说要给你温着墨汁,怕冬天墨汁冻住写不出字。”
苏晓冉看着 “粗陶砂锅温墨”,心里像被灌了碗热银耳汤,暖得发颤。她回复:“老板也太细心了!粗陶砂锅温墨最养墨,写出来的字还带着点暖香。对了,我昨天跟导师借了支兼毫笔,笔锋软硬刚好,明天教老人写‘福’字最顺手,还能给小雨当示范笔。”
“兼毫笔!太好了!” 林建军的消息来得飞快,还附带了张他手写的分工表照片 —— 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晓冉:教写‘福’字、示范笔法;我:铺宣纸、倒墨汁、扶老人手腕;我妈:发描红本、收作品;小雨:引导居民贴祝福、送小饼干;张大爷:看管祝福墙、帮挂作品”,每个名字旁边都画了个小小的毛笔图案。“我按你上次说的分工细化了,怕明天忙乱。我妈在旁边说,你想的比社区办年货还周全,连‘扶老人手腕’这种小事都想到了,肯定不会出岔子。”
上午十点,苏晓冉准备最后一次检查行李时,手机又响了 —— 是林建军的视频通话请求。屏幕里,他正站在社区活动室门口,身后几位老人正围着祝福墙忙活:李阿姨拿着针线,把红色绒布剪成小小的 “福” 字贴在木板边缘;张阿姨则用胶水把居民的书法作品小样固定在墙上,摆成心形图案。“晓冉,你看,大家都在为明天的书法展忙呢,” 林建军把镜头转向祝福墙,声音里满是骄傲,“李阿姨说要把‘福’字贴得密密麻麻,像给墙穿了件红棉袄;张阿姨摆的作品小样,是按你上次说的‘心形聚福气’弄的,好看吧?”
苏晓冉对着镜头点头,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太好看了!李阿姨的绒布‘福’字比买的还喜庆;张阿姨的心形摆得特别规整,比我画的示意图还好看。对了,李阿姨的鞋垫做好了吗?我明天回去一定要当面跟她学做,上次视频里看她飞针走线,比我做实验还熟练。”
林建军立刻把镜头转向李阿姨,她手里拿着双浅灰色鞋垫,上面绣着朵小小的月季,凑到屏幕前笑:“晓冉啊,鞋垫早做好了,我还多做了双带绒的,冬天你在实验室穿,脚不冷。明天教我写‘福’字,可得多教几遍,我这手笨,怕学不会。” 苏晓冉笑着回应:“肯定多教您,咱们慢慢来,您连鞋垫都绣得这么好,写‘福’字肯定一学就会。”
挂了视频,苏晓冉把兼毫笔裹进绒布套,轻轻放进背包 —— 笔杆上还缠着去年林建军送的红绳,上面系着颗小小的木质鲸鱼挂坠,是他在樱花谷文创店挑的,说 “笔杆缠红绳,写字有精神”。她又检查了遍浓缩墨汁瓶,每个瓶盖都缠了圈胶带,怕路上洒出来,这是林建军上次提醒她的:“墨汁洒了麻烦,多缠圈胶带放心。”
中午吃饭时,张萌凑过来看她的背包,指着露出来的绒布笔套笑:“你这哪是回社区办书法展,明明是去见心上人!连笔都裹得这么仔细,上次带实验样品都没这么上心。” 苏晓冉脸颊微红,把笔套往背包里塞了塞:“别胡说,书法展是社区大事,不能马虎。” 张萌却不依不饶,戳了戳她的手机:“还嘴硬,林警官早上发的视频,你都看八遍了,连小雨画的粉笔字都能背下来了吧?”
苏晓冉被说得没法反驳,只能低头扒饭,心里却像揣了颗甜润的蜜枣 —— 她确实反复看了视频,尤其是林建军扛着祝福墙的画面,他额角沁出的薄汗、嘴角的笑意,都被她悄悄记在心里。
下午两点,林建军发来最新的筹备照片 —— 张桂兰正将小饼干装进浅褐色布袋,每个布袋上都绣着 “望溪巷书法展” 的字样;小雨在布袋里塞手写的小卡片,上面画着小小的鲸鱼和 “福” 字;王书记把老松烟墨倒进粗陶砚台,正用墨锭轻轻研磨。“我妈说小饼干加了点银耳碎,跟糖水铺的汤配着吃;小雨的卡片写了‘祝爷爷奶 - 奶写得开心’;王书记磨墨磨了半小时,说‘老墨得慢磨才出香’,” 林建军的消息附在后面,“对了,明天去车站接你,我骑电动车,车筐里垫了软布,放你的背包刚好。我还带了件浅灰色外套,早上风有点凉,你披着。”
苏晓冉回复:“不用带外套,我穿了件薄针织衫,不冷。你也别太早去车站,我十点的车,十一点半到,你十一点出门刚好,别冻着。”
“不冻!我穿了我妈织的毛衣,” 林建军的消息带着急哄哄的认真,“我妈说‘见晓冉得穿暖和点,别让她担心’,还在我口袋里塞了块暖手宝,说等你时能揣着。对了,我还买了你喜欢的糖炒栗子,用保温袋装着,等你上车吃,还是热乎的。”
苏晓冉看着 “糖炒栗子”,眼眶微微发热 —— 她上次随口提了句 “秋天的糖炒栗子最香”,没想到他记到了现在。她回复:“谢谢!栗子不用买太多,我们分着吃就行,别浪费。”
傍晚六点,苏晓冉收拾好实验室,背着背包往车站走。手机又震动起来,是林建军发来的夜景照片 —— 望溪巷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社区活动室的窗户里还透着灯影,石桌上摆着粗陶砚台和磨好的墨汁,旁边放着块糖炒栗子,包装袋上印着 “巷口老李炒货”。“我刚巡逻结束,在活动室门口坐了会儿,磨了点墨,” 林建军的消息带着点温柔,“墨香混着糖炒栗子的香,跟你去年在民宿写书法时一模一样。晓冉,我有点紧张,明天怕扶老人手腕时太用力,也怕倒墨汁洒出来,你别笑话我。”
苏晓冉看着照片,心里甜丝丝的,回复:“我也有点紧张,怕教大家写‘福’字时手抖。其实没关系,就算洒了墨、握错了笔,大家也会开心的。明天见,我等你的糖炒栗子。”
“明天见!栗子肯定热乎,甜到你心里!” 林建军的回复带着雀跃。苏晓冉把手机放进背包,抬头望向车站的灯火,心里满是期待 —— 期待明天活动室里的笔墨香,期待小雨蹦蹦跳跳的身影,期待张阿姨温暖的笑容,更期待林建军站在车站门口,手里拎着糖炒栗子,眼里满是笑意的模样。
这份从微信开始的缘分,早己不是屏幕里的简单问候,而是藏在描红本里的绣线、墨汁里的蜂蜜、栗子里的甜香,是两人心里悄悄蔓延的温柔。它像望溪巷的路灯,在初秋的夜里散发着暖光,指引着彼此的方向,也让两个原本平行的世界,即将在书法展的笔墨香里,迎来更紧密、更温暖的相融。
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