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七日的晨光带着初秋的温润,透过望溪巷社区活动室的玻璃窗,落在浅木色的祝福墙上。墙面上,李阿姨绣的绒布 “福” 字错落有致,浅红色绸带在风里轻轻晃,像给墙面系了条喜庆的腰带。林建军站在活动室门口,手里拎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巷口老李炒货店刚出锅的糖炒栗子,还冒着轻烟;另一只手握着块暖手宝,是张桂兰早上塞给他的,说 “等晓冉时揣着,别冻着手”。他穿着件浅灰色毛衣,领口别着枚小小的毛笔徽章,是苏晓冉去年送的,针脚里还藏着点浅粉色线,像藏了颗小小心意。
“叮” 的一声,手机震动起来,是苏晓冉发来的消息:“我快到啦!兼毫笔和加蜜墨汁都带了,你不用在门口等,风有点凉。” 林建军立刻站首身子,目光紧紧盯着巷口的方向,指尖不自觉地着保温袋的提手,心跳比平时快了半拍。没过多久,那个熟悉的浅蓝身影就出现在巷口 —— 苏晓冉背着黑色背包,手里拎着个印着 “书法工具” 的布袋,发梢沾着点外面的凉意,正对着他笑,眼睛亮得像落了晨光。
“晓冉!这里!” 林建军快步迎上去,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伸手就接过她手里的布袋。苏晓冉往他手里塞了个小瓶:“这是加蜜的浓缩墨汁,等下倒砚台里就行,不用再加糖。你毛衣领口的徽章,还带着呢?”“当然带,” 林建军耳尖悄悄红了,指尖碰了碰徽章,“你送的,我天天都带,跟警徽一样重要。” 他说着,把保温袋递过去,“糖炒栗子还是热的,你先吃几颗垫垫,等下教大家写‘福’字肯定费力气。”
苏晓冉接过保温袋,剥开一颗栗子,粉糯的口感在舌尖散开,甜得刚好:“太好吃了!比上次在巷口买的还香。” 林建军笑着帮她拎着布袋,手指碰到袋口的绒布笔套时,特意把掌心的汗擦了擦:“咱们先去活动室,王书记己经把老松烟墨磨好了,粗陶砂锅还温着墨汁,说等你来了就能写。”
走进活动室,墨香混着银耳汤的清香扑面而来。张桂兰正将绣好 “福” 字的描红本分放在桌子上,每个本子旁都摆着支小楷笔;小雨蹲在地上,给粉笔 “福” 字轮廓描红,嘴里还哼着苏晓冉教她的儿歌;王书记站在砚台旁,正用墨锭轻轻研磨,粗陶砂锅放在旁边,墨汁在里面泛着暖光。“晓冉姑娘来啦!” 王书记笑着迎上来,“老松烟墨磨了半小时,墨色亮得很,你试试笔。”
苏晓冉拿起兼毫笔,蘸了点温好的墨汁,在宣纸上轻轻写了个 “福” 字 —— 点画圆润,横画平稳,墨色均匀不晕纸。“太好用了!” 她忍不住感叹,“粗陶砂锅温墨果然养墨,写出来的字还带着点暖香。” 林建军站在旁边,帮她铺好宣纸:“我妈说你写大字喜欢用半生熟的宣纸,特意找巷尾文具店老板留的,比生宣不晕,比熟宣吸墨。”
上午十点,书法展正式开始。居民们陆续走进活动室,李阿姨拉着苏晓冉的手,递过双浅灰色鞋垫:“晓冉啊,这是给你的,带绒的冬天穿,脚不冷。你教我写‘福’字,可得多教几遍,我这手笨。” 苏晓冉接过鞋垫,指尖触到绒布的柔软,眼眶微微发热:“谢谢李阿姨,您太贴心了。我肯定多教您,咱们慢慢来,您连鞋垫都绣得这么好,写‘福’字肯定一学就会。”
林建军按分工铺宣纸、倒墨汁,动作熟练得像演练过无数次。他给李阿姨倒墨时,特意少倒了点:“李阿姨,您先少用点墨,练熟了再添,免得洒在衣服上。” 苏晓冉则站在旁边,手把手教老人写 “福” 字:“您手腕轻轻转,点画要像晨露坠叶,圆润点才好看。” 林建军在旁边扶着李阿姨的手腕,帮她调整姿势:“对,就这样,别太用力,跟着晓冉的节奏来。”
小雨拿着小饼干,给每位老人递了块:“爷爷奶奶,吃块饼干再写,苏姐姐说写书法要有力气。” 她凑到苏晓冉身边,举着描红本:“苏姐姐,你教我写‘福’字的点画好不好?我想写在祝福墙上。” 苏晓冉摸了摸她的头,握着她的手,在宣纸上轻轻写了个点:“你看,这样轻轻按下去,再慢慢提起来,就像小水滴一样。”
张大爷扛着祝福墙,放在活动室中间:“大家写好的‘福’字都贴上来,咱们把墙贴满,明年肯定福气满满!” 居民们纷纷把写好的 “福” 字贴在墙上,有的歪歪扭扭,有的工整秀气,却都满是心意。林建军帮苏晓冉把她写的 “福” 字贴在最中间,用红绸带系了个蝴蝶结:“这是晓冉写的,贴中间最显眼,像给祝福墙戴了朵花。”
中午吃饭时,张桂兰端上热气腾腾的银耳汤和馒头,还把糖炒栗子倒进盘子里:“大家多喝点银耳汤,润润嗓子,写了一上午书法肯定累了。晓冉,你多吃点栗子,补补力气,下午还要教小雨写大字呢。” 林建军给苏晓冉盛了碗银耳汤,还加了勺冰糖:“你上次说银耳汤加冰糖好喝,我让我妈多放了点。”
苏晓冉喝着银耳汤,甜意从舌尖传到心底:“太好喝了!比我在学校煮的还香。” 张桂兰笑着说:“都是建军的主意,他说‘晓冉喜欢喝甜的,得多放糖’,比我还细心。” 林建军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就是记着你说的话,没什么细心的。”
下午两点,书法展接近尾声。苏晓冉和林建军一起收拾场地,他负责洗砚台,她负责收毛笔。“今天累坏了吧?” 林建军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温柔,“我妈煮了绿豆汤,放了冰袋,等下带你去巷尾的糖水铺喝,解解暑。” 苏晓冉点点头,指尖碰了碰他刚洗好的砚台,砚台壁还带着点温热:“你也累了,帮我忙前忙后的,谢谢你。”
“跟我还客气什么,” 林建军放下砚台,认真地看着她,“以后社区有活动,我还帮你;你想写书法,我帮你磨墨;你想回樱花谷,我还陪你去。反正不管你做什么,我都陪着你,不会让你一个人。”
苏晓冉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眼眶有点发热:“我也是,不管你做什么,我都陪着你。你巡逻累了,我给你寄酸奶;你想学习书法,我教你;你想去实验室看看,我带你去。以后望溪巷的每一场活动,我们都一起办,好不好?”
“好!” 林建军用力点头,声音里满是期待,“以后我们一起办书法展、办甜品课堂、办酸奶品鉴会,把望溪巷变得越来越热闹,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却都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藏不住的心意。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他们身上,像给两人裹了层暖光,连空气里的墨香都带着甜丝丝的味道。
傍晚时分,林建军骑着电动车,载着苏晓冉去巷尾的糖水铺。风里裹着月季和桂花的甜香,苏晓冉坐在后座,手轻轻抓着他的衣角,能感受到布料下温热的体温。路过社区广场时,小雨正在收拾粉笔工具,看到他们就挥着手喊:“苏姐姐,林哥哥,下次还要办书法展哦!”
“肯定办!” 林建军回头笑着说,声音里满是期待,“下次咱们办个‘福字展’,让大家把写好的‘福’字挂在巷子里,像给望溪巷穿件红棉袄。” 苏晓冉靠在他的背上,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温暖 —— 她知道,这份从微信开始的缘分,己经在书法展的墨香里,长成了最圆满的样子,像老松烟墨一样温润,像糖炒栗子一样香甜,像望溪巷的晨光一样,永远温暖着彼此的日常,也永远书写着属于他们和社区的温暖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