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的晨光带着初秋的清爽,透过实验室的高窗,落在苏晓冉摊开的酸奶科普活动手册上。手册里用彩色水笔标注着 “实验步骤”:“1. 用酸度试纸测酸奶 pH 值 2. 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 3. 动手制作简易酸奶”,旁边还贴着张便签,写着 “明日带显微镜载玻片与菌株样本”。她刚把便签塞进背包,手机就震动起来 —— 屏幕上 “林建军” 三个字像颗裹了桂花糖的小太阳,瞬间驱散了实验室的清冷。
消息是早上七点零三分发的,附带了西段小视频:第一段里,张桂兰正将桂花干分装进浅褐色小布袋,每个布袋上都绣着 “望溪巷科普” 的字样,挂绳是浅红色的;第二段里,小雨蹲在社区广场,用彩色粉笔在地上画酸奶实验示意图,旁边标注着 “试纸变蓝 = 健康”;第三段里,张大爷正给 “福字树” 挂科普活动横幅,红绸带与横幅边角轻轻缠绕;第西段里,王书记拿着科普卡样本,正跟打印店老板核对字体大小,卡片上印着酸奶菌株的简笔画。林建军的文字消息跟着发来:“早上好!我妈把桂花干布袋都缝好了,挂绳长度刚好能挂在手腕;小雨画的实验图比你发的示意图还清楚,连试纸颜色都标对了;张大爷的横幅挂在‘福字树’中间,路过的人都能看到;王书记找了三家打印店,才选出你说的‘老人能看清的粗体字’。”
苏晓冉点开视频,反复看了两遍,指尖划过屏幕里的桂花干布袋,仿佛能触到绣线的细腻。她回复:“早上好!阿姨的手艺太巧了,‘科普’两个字绣得比打印的还工整;小雨的示意图连菌株简笔画都有,比我想得还周全;张大爷的横幅挂在‘福字树’下,像给树穿了件喜庆的外套;王书记选的粗体字刚好,老人看的时候不费眼。对了,我昨天把显微镜载玻片分了小盒,每片都贴了标签,写着‘安全样本,放心使用’,还准备了儿童款载玻片,边缘磨圆了,不会划伤手,明天带回去刚好能用。”
“太细心了!” 林建军秒回,还加了个举着显微镜的卡通表情包,“我刚把你说的‘儿童载玻片’记在笔记本上,等下跟王书记说,让她多准备点湿纸巾,万一小朋友手上沾了墨能擦。对了,巷尾糖水铺老板凌晨就开始熬桂花粥了,说‘科普活动要坐好久,得喝热粥暖身子’,还特意留了个大砂锅,说要给大家分粥,比小碗装的更热乎。”
苏晓冉看着 “大砂锅分粥”,心里像被灌了碗热粥,暖得发颤。她回复:“老板也太贴心了!大砂锅保温好,粥一首是热的,大家喝着舒服。对了,我昨天跟导师借了台便携式显微镜,镜头能放大 100 倍,刚好能让老人看清菌株,还带了显示屏,不用凑太近,保护眼睛。”
“便携式显微镜!太好了!” 林建军的消息来得飞快,还附带了张他手写的分工表照片 —— 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晓冉:讲解酸奶知识、演示实验步骤;我:分发工具、帮老人调显微镜、收拾载玻片;我妈:发桂花干布袋、分桂花粥;小雨:引导小朋友做实验、送小饼干;张大爷:看管‘福字树’、帮老人找座位”,每个名字旁边都画了个小小的显微镜图案。“我按你上次说的分工细化了,怕明天忙乱。我妈在旁边说,你想的比社区办庙会还周全,连‘小朋友载玻片磨圆’这种小事都想到了,肯定不会出岔子。”
上午九点,苏晓冉准备最后一次检查实验工具时,手机又响了 —— 是林建军的视频通话请求。屏幕里,他正站在社区活动室门口,身后几位老人正围着科普卡讨论:李阿姨拿着科普卡,指着菌株简笔画笑:“这小虫子画得真可爱,原来酸奶里还有这东西”;张阿姨则拿着酸度试纸,在练习辨别颜色:“蓝色是健康,黄色是不新鲜,我记牢了”。
林建军把镜头转向老人,笑着说:“晓冉,你看大家都在提前准备呢,李阿姨把菌株简笔画当成小虫子,说记起来更方便;张阿姨练了好几遍试纸,现在一拿就知道是不是健康酸奶。” 苏晓冉对着镜头点头,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太好啦!李阿姨的方法特别好,把菌株当小虫子记,老人都能记住;张阿姨这么用心,明天肯定能帮我教其他老人。对了,李阿姨的桂花茶泡好了吗?我明天回去想跟她学,上次视频里看她泡的茶,香气都要飘出屏幕了。”
林建军立刻把镜头转向李阿姨,她手里拿着个白瓷茶杯,里面飘着几片桂花:“晓冉啊,桂花茶我泡好了,明天教你怎么选桂花、怎么控制水温,保证你泡的茶比我的还香。你放心,我还多带了点干桂花,给你装在小罐里,放实验室泡着喝。” 苏晓冉笑着回应:“谢谢李阿姨!我肯定好好学,以后在实验室泡桂花茶,就像在望溪巷一样。”
挂了视频,苏晓冉把便携式显微镜装进专用箱,里面垫了软布,怕路上颠簸弄坏 —— 显微镜旁还放着小雨画的实验示意图,她特意塑封好,怕被水弄湿。她又检查了遍菌株样本,每个样本都贴了标签,写着 “安全无害,可观察”,这是林建军上次提醒她的:“老人看到‘安全’两个字,才敢放心看。”
中午吃饭时,张萌凑过来看她的科普活动手册,手指点着 “儿童实验区” 的环节:“你现在真是‘社区全能策划’了,连小朋友的安全都考虑到了。林警官对你也太贴心了,连分工表都按你的要求细化,比我记得还清楚。” 苏晓冉脸颊微红,低头扒了口饭:“都是为了社区居民,大家学得开心、安全就好。” 张萌却不依不饶,戳了戳她的手机:“还嘴硬,林警官早上发的视频,你都看十遍了,连李阿姨泡的桂花茶都能描述出来,比实验步骤记得还清楚。”
苏晓冉被说得没法反驳,只能低头扒饭,心里却像揣了颗甜桂花 —— 她确实反复看了视频,尤其是林建军站在 “福字树” 下的画面,他额角沾着的薄汗、嘴角的笑意,都被她悄悄记在心里。
下午两点,林建军发来最新的筹备照片 —— 张桂兰正将小饼干装进桂花干布袋,每个布袋里放两块,说 “吃了甜的,学知识更有精神”;小雨在布袋上画小鲸鱼,跟林建军徽章上的图案一样;王书记把酸度试纸分装进小盒,每个盒子上都贴了 “使用说明”。“我妈说布袋里放饼干,是按你上次说的‘边吃边学更轻松’;小雨的小鲸鱼画了半小时,说每个布袋都要有专属印记;王书记的使用说明,连‘怎么撕试纸’都写了,怕老人不会用,” 林建军的消息附在后面,“对了,明天去车站接你,我骑电动车,车筐里垫了软布,放你的显微镜箱刚好。我还带了件浅灰色外套,早上风有点凉,你披着。”
苏晓冉回复:“不用带外套,我穿了件薄针织衫,不冷。你也别太早去车站,我十点的车,十一点半到,你十一点出门刚好,别冻着。”
“不冻!我穿了我妈织的厚毛衣,” 林建军的消息带着急哄哄的认真,“我妈说‘见晓冉得穿暖和点,别让她担心’,还在我口袋里塞了包桂花糖,说等你时能吃,也能给小朋友分。对了,我还买了你喜欢的糖炒栗子,用保温袋装着,等你上车吃,还是热乎的。”
苏晓冉看着 “桂花糖”,眼眶微微发热 —— 她上次随口提了句 “秋天的桂花糖最香”,没想到他记到了现在。她回复:“谢谢!桂花糖和栗子不用买太多,我们分着吃就行,别浪费。”
傍晚六点,苏晓冉收拾好实验室,背着背包往车站走。手机又震动起来,是林建军发来的夜景照片 —— 望溪巷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福字树” 下的横幅在灯光下泛着光,石桌上摆着个大砂锅,旁边放着包桂花糖,包装袋上印着 “巷口老张桂花坊”。“我刚巡逻结束,在‘福字树’下坐了会儿,闻着桂花香,想起你明天就要回来,” 林建军的消息带着点温柔,“砂锅是糖水铺老板放的,说提前暖着,明天装粥更热乎。晓冉,我有点紧张,明天怕帮老人调显微镜时调不好,也怕分粥时洒出来,你别笑话我。”
苏晓冉看着照片,心里甜丝丝的,回复:“我也有点紧张,怕讲解菌株时老人听不懂。其实没关系,就算调不好显微镜、洒了粥,大家也会开心的。明天见,我等你的桂花糖和栗子。”
“明天见!桂花糖肯定甜,栗子肯定热乎,都能暖到你心里!” 林建军的回复带着雀跃。苏晓冉把手机放进背包,抬头望向车站的灯火,心里满是期待 —— 期待明天活动室里的实验声,期待小雨蹦蹦跳跳的身影,期待李阿姨温暖的笑容,更期待林建军站在车站门口,手里拎着桂花糖和栗子,眼里满是笑意的模样。
这份从微信开始的缘分,早己不是屏幕里的简单问候,而是藏在布袋里的桂花、显微镜下的菌株、糖炒栗子里的甜香,是两人心里悄悄蔓延的温柔。它像望溪巷的路灯,在初秋的夜里散发着暖光,指引着彼此的方向,也让两个原本平行的世界,即将在科普活动的欢声笑语里,迎来更紧密、更温暖的相依。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