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年货筹备里的暖意与老街坊的牵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周日清晨的老城区,寒风裹着勾人的年味儿在巷子里打转 —— 巷口 “张记早点铺” 的蒸笼冒着白花花的热气,竹筐上挂着张红纸牌,“春节馒头接受预订” 的字迹被蒸汽熏得有点模糊,张叔的大嗓门穿透晨雾:“刚出笼的糖包!甜到心坎里喽!”;赵奶奶家的窗台支着根竹竿,晒着几串油亮亮的腊肠,风吹过,肠衣上的油珠滴在青石板上,晕出小小的油印;连路边的梧桐树都沾了年味,几个孩子把提前剪好的 “福” 字边角料系在枝桠上,红纸片随风晃荡,像开了一树小红花。

林建军出门时,家里的厨房飘着炸麻花的香气,母亲正把刚捞出来的麻花放进竹篮,油星子在锅底 “滋滋” 响。“这两袋是咸口的,孙大爷爱吃带芝麻的,我多撒了把;赵奶奶牙口不好,我炸得软乎些。” 母亲把麻花装进牛皮纸袋,又往袋里塞了张油纸,怕油渗出来,“顺便问问赵奶奶,腊肠够不够,你爸昨天还说,咱家的腊肠多,能分她两串。”

林建军接过麻花,塞进帆布包,指尖触到袋底的温热,心里也跟着暖。他把昨晚整理好的 “年货供货商清单” 放进内袋 —— 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价格、配送时间,还画了小圆圈标注 “可送货上门”,是特意为孙大爷选的:“妈,我中午可能不回来吃了,赵奶奶说想让我陪她买春联,说不定要去巷尾的‘李记对联铺’,那老爷子写的字,老人都爱。”“行,你路上慢点,帮老人多拎点东西,别让她冻着。” 母亲帮他把围巾在脖子上绕了两圈,又往他口袋里塞了个暖手宝,“这个揣着,外面风硬。”

骑上电动车往 “孙记小卖部” 走,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咯吱” 声混着巷子里的热闹 —— 卖糖葫芦的大爷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插满红彤彤的糖葫芦,嘴里喊着 “冰糖葫芦,酸甜开胃喽!”;修鞋的王师傅支着摊子,正帮李奶奶钉鞋掌,铁锤敲在鞋跟上,“砰砰” 声格外清脆;还有几个街坊围在墙角,手里攥着刚买的炒瓜子,边嗑边聊:“你家年货备得咋样了?我昨天买了二十斤大米!”“我家孩子说要吃饺子,我得再买点面粉!”

刚拐过巷口,就看见孙记小卖部的门敞开着,孙大爷正站在门口张望,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纸页边缘都磨得起毛,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记着 “饺子 85 斤(白菜 50、韭菜 35)”“汤圆 42 斤(黑芝麻)”。“大爷,我来啦!” 林建军停下车,把麻花递过去,牛皮纸袋刚打开,芝麻的香味就飘了出来,“我妈刚炸的,还热乎,您尝尝。”

孙大爷赶紧掰了一块放进嘴里,芝麻在齿间咯吱响,咸香的味道漫开来:“香!比外面买的强多了!你妈这手艺,要是开个炸货铺,生意肯定火!” 他拉着林建军进了店,柜台上摆着个搪瓷缸,里面泡着菊花茶,旁边还放着块没吃完的馒头 —— 是早上买的张记糖包,咬了一半,糖汁在纸上洇出甜腻的印子。“快坐,我给你倒杯热的,外面冷。” 孙大爷刚要起身,林建军赶紧拦住:“大爷,不用,我跟您说供货商的事。”

他掏出供货商清单,铺在柜台上,指着 “惠民冻品” 那行:“这家价格最低,饺子 13 元 / 斤,比另外两家便宜 1 块 5,汤圆 10 元 / 斤,还能送货上门,明天上午就能送,省得您搬。” 孙大爷凑过来,眯着眼睛看,手指在纸上慢慢划:“行!就选这家!上次我自己去批发市场,搬了两箱汤圆,累得腰都首不起来。” 林建军掏出手机,当场拨了供货商电话,声音特意提高了些:“师傅,明天上午十点送冻货到孙记小卖部,饺子要分白菜猪肉和韭菜鸡蛋,汤圆全要黑芝麻的,麻烦送进店里,老人搬不动,谢谢。”

挂了电话,他把送货时间和联系人电话写在便签上,用透明胶带贴在冰柜门上,正对着门口,方便孙大爷看见:“明天我也过来,帮您清点数量,别少了。” 孙大爷点点头,从柜台下拿出瓶热豆奶,是早上进的货,还没拆封:“快拿着,暖身子,你这孩子,总为我操心。” 林建军推辞不过,接过豆奶,指尖触到温热的瓶身,心里满是暖意。

离开孙大爷家,林建军骑着电动车往赵奶奶家走,路过社区超市时,门口堆着成箱的春联和福字,红通通的一片,像堆了团小火。超市老板张婶正站在箱旁,手里拿着副烫金春联,跟路过的李奶奶聊天:“这春联字大,你看,‘福如东海’这西个字,老远就能看见!” 林建军停下车,走过去问:“张婶,这春联多少钱一副?有没有更大点的,赵奶奶眼神不好,得字再大点。”“有!这种特大号的,25 元一副,买两副送个福字,你看这金粉,掉不了!” 张婶拿起一副,对着阳光晃了晃,金粉闪着亮,“赵奶奶要是来,我再便宜点,都是街坊。” 林建军心里记着,打算一会儿陪赵奶奶来看看。

到了赵奶奶家,门虚掩着,还没进门就听见 “咔嚓咔嚓” 的剪刀声。林建军轻轻推开门,看见赵奶奶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块红布,剪刀在布上游走,旁边的竹篮里放着剪好的布片 —— 是给林建军做的本命年红袜子,针脚细密,还绣着个小老虎。“奶奶,我来啦!” 林建军走过去,把麻花递过去,“我妈炸的,您尝尝,软乎,不费牙。”

赵奶奶放下剪刀,接过麻花,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好吃!你妈有心了,知道我牙口不好。” 她指了指竹篮里的红袜子:“给你做的,今年是你本命年,穿红袜子,吉利。” 林建军拿起袜子,红布摸起来软乎乎的,心里暖烘烘的:“谢谢您奶奶,我过年肯定穿。”“我正想给你打电话,让你陪我买春联和福字,再买点坚果,过年街坊来串门,能招待。” 赵奶奶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个布钱包,里面装着叠整齐的零钱,“之前想去批发市场,后来想想,太远了,还是在社区买方便。”

“正好!我刚才路过超市,张婶那儿有特大号的春联,字大还亮,咱们去看看,要是您喜欢,就买两副。” 林建军帮老人把红布叠好,放进竹篮,又扶着她起身,“您穿厚点,外面风大。” 赵奶奶点点头,穿上厚棉袄,戴上绒线帽,帽子上还缝着个小绒球,是林建军去年给她买的。

两人往社区超市走,赵奶奶拉着林建军的手,脚步慢慢的,边走边跟街坊打招呼。路过陈叔的水果摊,陈叔正忙着给顾客称砂糖橘,竹篮里的橘子堆得像小山,橙黄的颜色看着就甜。“赵奶奶,建军,快来尝尝!刚到的砂糖橘,甜得很!” 陈叔拿起两个,塞进他们手里,“我儿子从南方寄来的,比批发市场的甜。” 赵奶奶接过橘子,剥了一瓣放进嘴里,汁水在嘴里爆开:“甜!真甜!建军,你也尝尝。” 林建军咬了一口,甜丝丝的,还带着点果酸,格外清爽。

到了超市,张婶赶紧迎上来:“赵奶奶来啦!我给您留了两副特大号的春联,您看,这字够大不?” 她拿起春联,展开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十二个字,烫金的笔画闪着亮,赵奶奶凑过去看,笑着说:“够大!够大!就买这两副!” 林建军又帮老人选了三个特大号的福字,红底金粉,贴在门上肯定显眼。“再买点坚果,巴旦木和核桃,建军爱吃核桃,多买点。” 赵奶奶指着货架上的坚果,张婶赶紧拿了两袋,“这核桃是新炒的,皮薄,好剥。” 林建军又拿了些水果糖,装在透明罐里:“再买点这个,街坊家的孩子来拜年,给他们分点,甜甜蜜蜜的。”

结账时,赵奶奶掏出布钱包,刚要拿钱,林建军赶紧拦住:“奶奶,我来付!这点东西不值钱,就当我给您拜早年了。”“不行不行,你总为我花钱,我心里过意不去。” 赵奶奶坚持要自己付,两人推让了半天,张婶笑着说:“赵奶奶,就让建军付吧,孩子一片心意,您别跟他客气。” 赵奶奶只好作罢,笑着说:“你这孩子,总给你添麻烦。”

离开超市,林建军帮老人拎着东西,往家走。路过巷尾的 “李记对联铺”,铺前围了不少人,李老爷子正趴在桌子上写春联,毛笔在红纸上挥洒,墨香混着松烟味飘过来。“李老爷子,给我写副‘万事如意’!”“我要副‘阖家欢乐’!” 街坊们围着,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得很。赵奶奶停下脚步,看着李老爷子写字,眼里满是羡慕:“李老爷子的字写得真好,去年我家的春联就是他写的。” 林建军笑着说:“要是您喜欢,明年我陪您来,让李老爷子给您写副。”

回到赵奶奶家,林建军帮老人把春联和福字放在茶几上,又把坚果和糖果放进柜子里,特意把核桃放在最下层,方便老人拿。“奶奶,坚果您别一次吃太多,对牙不好,我帮您剥点放在小碟里,想吃了就拿。” 他拿起核桃夹,帮老人剥核桃,核桃仁一个个放进白瓷碟里,像堆了小山。赵奶奶坐在旁边,看着他剥核桃,脸上满是笑容:“你这孩子,比我亲孙子还贴心。” 她从抽屉里拿出个红绳编的中国结,递到林建军手里:“给你编的,上面有个小老虎,今年是虎年,挂在你家客厅里,喜庆。” 林建军接过中国结,红绳上的老虎栩栩如生,心里暖暖的:“谢谢您奶奶,我肯定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傍晚时分,晚霞把老城区染成了橘红色,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混着炸年货的油香、炖肉的酱香,还有炒瓜子的焦香,顺着风飘得满巷都是。林建军回到警务室,翻开值班记录本,一笔一划写下:“帮孙大爷对接冻品供货商(惠民冻品,明天上午送货)、陪赵奶奶采购春节物资(特大号春联 2 副、福字 3 个、巴旦木 1 袋、核桃 1 袋、水果糖 1 罐)、给孙大爷和赵奶奶送咸口麻花”。他又在旁边补充了下周的计划:“1. 帮孙大爷清点冻货,整理货架;2. 帮赵奶奶贴春联,挂中国结;3. 给社区独居老人送春节慰问品(腊肠、馒头)”。

刚要锁门,母亲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暖意:“建军,下班了吗?我炖了羊肉汤,放了萝卜,快回来喝,暖暖身子。”“马上就回,妈!我给您带了赵奶奶编的中国结,可好看了,咱们挂在客厅里。” 林建军笑着说,把中国结揣进警服内袋,骑上电动车往家走。

夜色渐深,老城区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在路面上晃,像撒了把碎金。巷子里的热闹还没散 —— 张叔的早点铺还亮着灯,在收拾白天的蒸笼;陈叔的水果摊前还有人,在挑晚上吃的水果;几个孩子拿着灯笼,在巷子里跑,笑声穿透夜色。林建军骑着电动车,看着这满巷的烟火气,心里满是踏实 —— 帮孙大爷对接供货商,陪赵奶奶采购年货,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让老城区的年味儿越来越浓,让街坊们的日子越来越暖。

他明白,这份 “平凡的坚守”,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藏在帮老人筹备年货的细节里,藏在给街坊递颗橘子的暖意里,藏在这满巷的烟火气里。这是他作为基层民警最珍贵的价值,也是他这辈子最想坚持的事。

回到家,推开门就闻到羊肉汤的香味,母亲正站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双干净的拖鞋:“回来啦?快洗手,汤刚盛好,还热着。” 林建军把中国结递给母亲,母亲接过,笑着说:“赵奶奶的手艺真好,明天就挂在客厅的正中间,添点年味。”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喝着热乎乎的羊肉汤,聊着社区里的年货筹备,窗外的路灯亮着,屋里的暖意融融,满是温馨的烟火气。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