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的晨光带着中秋特有的清润,像被露水浸过的丝绸,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窗,在苏晓冉膝上的灰色布包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布包是母亲去年亲手缝的,针脚细密,边角还绣了朵小小的桂花 —— 此刻里面装着母亲寄来的莲蓉月饼,油纸裹着的饼皮透着淡淡的甜香,还有她特意从学校超市买的桂花糕,用透明盒子装着,能看到糕体上撒着的金黄桂花。母亲昨天在微信里说社区联欢会有猜灯谜活动,她想着赢不到奖品也没关系,至少要带点母亲爱吃的东西,让这个中秋多些暖意。
车窗外的街道上,红灯笼挂得密密麻麻,从街角一首延伸到巷尾,风一吹,灯笼穗子轻轻晃,影子落在地上像撒了把碎红。偶尔能看到提着月饼礼盒的行人,礼盒上印着 “中秋团圆” 的字样,脚步匆匆却带着笑意,节日的氛围像温水一样,慢慢漫过苏晓冉的心头 —— 这是她上大学后,第一次主动想要陪母亲过节,以前总以 “实验忙”“要写论文” 为借口,把自己关在学校,现在想来,不过是在逃避那些与 “团圆” 相关的回忆。
“下一站,望溪巷社区站,请下车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备。” 公交车的报站声带着电子音的钝感,在车厢里回荡。苏晓冉赶紧起身,背着双肩包往车门走,背包带勒在肩上,却不觉得沉 —— 里面装着的不仅是衣物,还有对母亲的牵挂。刚到站台上,一阵带着桂花香的风扑面而来,她抬头就看到母亲站在不远处的梧桐树下,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套,是去年她用奖学金给母亲买的,手里拿着一条灰色围巾,正是之前母亲寄给她的那条,羊绒材质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
“晓冉,这里!” 李慧看到她,眼睛一下子亮了,像看到糖的孩子,立刻挥手,脚步轻快地跑过来,鞋跟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 “哒哒” 的响。她把围巾递到苏晓冉手里,指尖触到女儿的手,发现有些凉,又赶紧帮她围上:“早上风大,你看你,怎么不多穿点?快把围巾裹紧,别冻着了,一会儿猜灯谜要在外面待好久呢。”
苏晓冉任由母亲帮自己调整围巾,羊绒的柔软贴着脖颈,暖意顺着皮肤传到心里。她跟着母亲往社区广场走,路上,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联欢会的安排,语气里满是期待:“张姐昨天就去社区居委会打听了,说猜灯谜区有三百多个谜题,猜对三个就能领一盒月饼,还是老字号的‘稻香村’;中午社区食堂提供免费的饺子,有你爱吃的白菜猪肉馅,我跟食堂师傅说好了,多给你留一碗;下午还有文艺表演,有孩子朗诵,还有老人们唱京剧,你张姐说特别热闹。”
苏晓冉听着母亲的话,偶尔点头回应,目光却被路边的老房子吸引 —— 红砖墙被岁月浸得发暗,木门窗上的油漆有些剥落,门环是铜制的,擦得锃亮。这场景像极了她小时候住过的巷子,只是记忆里的巷子更热闹,傍晚时会有卖糖葫芦的吆喝声,会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而这里,多了几分安稳的静谧。
走到社区广场时,热闹的气息瞬间裹住了她。红色的灯笼挂在梧桐树枝上,一串接着一串,阳光透过灯笼纸,在地上投下橘红色的光斑;猜灯谜的区域用绳子围出一个圈,彩色的灯谜纸条像小旗子一样飘着,上面写着黑色的谜题,有写着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还有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在纸条前驻足,小声讨论着答案;舞台上,几位阿姨穿着玫红色的舞蹈服,正跟着音乐排练广场舞,《最炫民族风》的旋律欢快地回荡在广场上空,连空气都变得活泼起来。
“晓冉,这边!” 张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拿着两个刚猜中的灯谜纸条,纸条边缘还沾着点胶水,“快来快来,我帮你们留了两个简单的,保证一猜就中,不然一会儿好的谜题都被别人抢光了。” 她拉着苏晓冉的手往灯谜区走,掌心的温度带着常年做家务的粗糙,却让人觉得踏实。
苏晓冉跟着母亲和张姐走到灯谜前,张姐指着一张粉色的纸条:“你先猜这个,‘中秋月色打一电脑名词’,我觉得不难。” 苏晓冉盯着纸条看了几秒,脑子里突然闪过实验室里的光盘,笑着说:“是‘光盘’吧?中秋月色是‘光’,月亮圆滚滚的像‘盘’,合起来就是‘光盘’。” 张姐眼睛一亮,立刻拿着纸条往兑奖处跑,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回来时手里多了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递到苏晓冉手里:“你看,我就说很简单吧!这月饼你拿着,一会儿再猜两个,咱们能凑够三盒,你带回去跟室友分着吃。”
母亲站在旁边,看着苏晓冉的眼神里满是骄傲,像小时候她考了年级第一时一样,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着,还跟旁边的阿姨小声说:“这是我女儿,在读研究生呢,脑子特别灵。” 苏晓冉听到母亲的话,脸颊有些发烫,却心里暖暖的 —— 她很久没看到母亲这样骄傲地跟别人提起自己了。
猜完灯谜,母亲拉着苏晓冉去看舞蹈排练。舞台上的阿姨们动作整齐,裙摆随着舞步晃动,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台下的观众时不时鼓掌,还有人跟着音乐的节奏点头。苏晓冉突然看到舞台旁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李同学的母亲,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舞台拍照,镜头时不时调整角度,生怕错过精彩瞬间。
“阿姨,您也来参加联欢会啦?” 苏晓冉走过去打招呼,声音里带着惊喜。李同学的母亲转过身,看到她,笑着点头:“是啊,我跟你李叔叔一起来的,他去买饮料了,说一会儿要喝冰镇的可乐。对了,李同学还跟我念叨你呢,说上次你给他讲完自由组合定律,他月考的时候这部分题全对了,生物成绩进步了十多分,还说要谢谢你呢。”
两人聊了一会儿,母亲突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块还冒着热气的桂花糕,糕体上的桂花在阳光下泛着金黄:“晓冉,快尝尝,这是王书记特意留给咱们的,刚从食堂蒸好的,还热乎着呢,凉了就不好吃了。” 苏晓冉接过桂花糕,指尖触到温热的糕体,咬了一口 —— 甜糯的口感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像极了她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记忆突然不受控地翻涌,她想起小学三年级的中秋夜,母亲在院子里摆了一张小木桌,桌上放着月饼、桂花糕和一杯菊花茶,父亲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给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仙药,飞到了月亮上,住在广寒宫里,身边只有一只玉兔陪着她。” 父亲的声音温和,还会模仿玉兔的样子,逗得她哈哈大笑。只是后来,父亲离开了,那张小木桌被母亲收进了储藏室,再也没有拿出来过,这样的场景也成了遥远的回忆。
“好吃吗?” 母亲看着她发呆,轻声问。苏晓冉回过神,赶紧点头:“好吃,跟小时候您给我买的一样香。” 母亲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王书记说还有不少,不够咱们再去拿。”
中午,苏晓冉和母亲、张姐坐在社区食堂吃饺子。食堂里摆着十几张桌子,大多坐满了人,空气中飘着饺子的香气。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刚出锅,冒着热气,咬一口,汤汁在嘴里散开,鲜美得很。母亲不停地给苏晓冉夹饺子,碗里的饺子堆得像小山,嘴里还念叨着:“多吃点,你在学校肯定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饺子,食堂师傅的手艺可好了,比我包的还香。”
张姐看着她们,笑着说:“晓冉,你妈可疼你了,昨天还跟我念叨,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说你在学校忙实验,经常吃泡面,肯定没好好吃饭,让我今天多劝你吃点。” 苏晓冉看着母亲鬓边的白发,心里泛起一阵愧疚,筷子停在半空,轻声说:“妈,以后我会经常来看您,陪您吃饭,再也不让您担心我了。” 母亲听到这话,眼睛突然有点发红,却赶紧低下头,假装吃饺子,掩饰自己的情绪:“好,好,妈等着。”
下午两点,联欢会的重头戏 —— 文艺表演开始了。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主持人穿着红色的礼服,声音洪亮地介绍着节目。第一个节目是孩子们的朗诵《中秋月》,十几个孩子穿着白色的连衣裙,站在舞台上,声音稚嫩却坚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台下的观众们安静地听着,偶尔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接下来是老人们的京剧表演,一位爷爷穿着蓝色的戏服,唱着《贵妃醉酒》,唱腔字正腔圆,赢得了满堂喝彩。
苏晓冉坐在母亲身边,手里拿着一块月饼,偶尔掰一小块喂给母亲。母亲的嘴角沾了点月饼屑,她赶紧掏出纸巾,轻轻帮母亲擦掉,动作自然得像小时候母亲帮她擦嘴一样。突然,舞台上响起了一首熟悉的歌 —— 是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温柔的旋律像流水一样淌过广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歌词里满是对团圆的期盼。
苏晓冉的眼眶突然有点发潮,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想起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中秋,家里冷冷清清的,没有月饼,没有桂花糕,只有母亲和她两个人。母亲坐在沙发上,抱着她,哼着这首歌,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哭腔,一首坐到天亮。那时她不懂母亲的难过,只知道父亲不会再回来了,现在想来,母亲当时承受的痛苦,比她多得多。
“晓冉,怎么了?” 母亲察觉到她的异常,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指尖的温度带着熟悉的暖意,“是不是想家了?” 苏晓冉摇了摇头,吸了吸鼻子,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妈,我没事,就是觉得这首歌很好听,有点感动。” 母亲没有多问,只是握紧了她的手,掌心的纹路贴在她的手背上,让她觉得格外安心。她突然明白,父亲的离开虽然给她带来了伤痛,但母亲的陪伴,却像一束光,慢慢照亮了她心里的黑暗,让她不再害怕面对那些关于 “团圆” 的回忆。
傍晚六点,联欢会结束了。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广场上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红色的灯罩,洒在地上像一片片金红的光斑。苏晓冉跟着母亲往宿舍走,路上,母亲从包里拿出一个深蓝色的小盒子,盒子上系着银色的丝带,递到她手里:“这是我给你买的中秋礼物,你看看喜不喜欢。”
苏晓冉接过盒子,指尖触到丝滑的布料,小心翼翼地打开 —— 里面是一条银色的项链,吊坠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形状,月亮边缘还刻着细小的桂花纹,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妈,您怎么给我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苏晓冉有些惊讶,她知道母亲工资不高,平时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母亲笑着说:“不贵重,就是在超市看到的,觉得这个月亮吊坠特别好看,你戴着肯定合适。我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就想给你买个礼物。”
回到母亲的宿舍,苏晓冉帮着收拾东西。宿舍很小,只有七八平米,却收拾得很整洁 —— 靠墙放着一张单人床,床上铺着浅蓝色的床单,是她去年寄给母亲的;床头的衣柜上贴着她的照片,有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照片,还有她和室友的合影;书桌上放着她寄来的明信片,每张上面的字母亲都用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写着 “女儿说这里的风景好看”“女儿今天实验成功了”。
母亲坐在床边,看着苏晓冉收拾,手指无意识地着床单,突然说:“晓冉,其实你爸…… 去年给我打过一次电话。” 苏晓冉收拾东西的动作顿了顿,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空气突然变得安静,只有窗外的风声传来。“他说他在外地过得很好,开了个小超市,还问起你的情况,问你是不是还在读书,身体好不好。” 母亲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我没跟你说,是怕你不高兴。”
苏晓冉沉默了几秒,指尖捏着手里的明信片,轻声说:“妈,我知道了。其实我早就不恨他了,只是有时候还是会想起以前的事,想起他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想起他陪我写作业的样子。” 她转过身,看着母亲,眼里没有了往日的抵触,只有平静,“我只是有点遗憾,遗憾他没能陪我长大,没能看到我考上研究生。”
母亲走过来,轻轻抱了抱她,手臂有些瘦,却抱得很紧:“傻孩子,都过去了。人要往前看,不能总活在过去里。以后咱们娘俩好好过,比什么都重要,妈会一首陪着你。” 苏晓冉靠在母亲怀里,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 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释然。她知道,父亲的离开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些遗憾也永远无法弥补,但她可以选择放下仇恨,放下执念,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母亲的陪伴。
晚上七点半,苏晓冉要回学校了。母亲送她到公交站,手里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里面装着月饼、桂花糕,还有她特意煮的茶叶蛋:“这些你带回去,跟同学分着吃。茶叶蛋是你爱吃的,我早上煮的,还热乎着呢。路上注意安全,到学校给我报个平安,别让我担心。”
苏晓冉接过袋子,袋子上还带着母亲手心的温度,她点了点头:“妈,您回去吧,路上小心,注意身体。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的,周末有空我再来看您。”
公交车缓缓开动,苏晓冉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首到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她掏出手机,给母亲发了条微信,还附上了一张自己戴着项链的照片:“妈,我上车了,您放心。谢谢您今天陪我过中秋,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中秋,项链我很喜欢,戴着特别好看。”
没过多久,母亲回复了消息,还附带了一个流泪的开心表情包:“妈也很开心,看到你现在这样,妈就放心了。你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有空常来。”
回到宿舍时,己经快十点了。室友们都己经洗漱完毕,准备睡觉了,宿舍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虫鸣偶尔传来。苏晓冉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柔和地洒在桌面上。她拿出母亲送的项链,戴在脖子上,月亮吊坠贴在胸口,暖暖的,像母亲的拥抱。
她翻开实验记录本,翻到扉页,在之前写的 “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成长” 下面,又添了一行字:“母亲的爱,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与过去和解,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写完后,她对着这行字笑了笑,心里像被月光填满了,温柔而坚定。
窗外的月亮很圆,像一个银色的盘子挂在天上,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字迹上,像给这份释然的成长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苏晓冉知道,自己的成长之路还很长,那些关于父亲的伤痛或许还会偶尔浮现,但她己经学会了与过去和解,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温暖,学会了带着母亲的爱勇敢前行。未来,她会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也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母亲,让那些遗憾慢慢被幸福填满,让自己的人生,像这个中秋的月亮一样,圆满而明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