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景恒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独孤一枪,三朝国丈 http://www.220book.com/book/6JYT/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追云的铁蹄碾过焦土,每一步都像踩在烧红的炭上。独孤如愿右膝的伤在马背上一跳一跳地疼,可他没勒缰,也没回头。身后的废墟只剩半截断墙,像一口咬到一半的骨头,冒着青烟。他怀里贴着胸口的地方,那片染血的银鳞硌着皮肉,玉簪的棱角也顶着肋骨,一下一下,像是有人在拿刀尖戳他心口。

军营辕门到了。

守卒刚要喊话,看清是他,立刻噤声。破阵枪横在鞍前,枪尖还挂着半片烧焦的布条,像是从敌营扯下来的旗角。他翻身下马,动作比往常慢半拍,右腿落地时膝盖一软,整个人晃了晃。但他没扶人,也没靠马,只把枪杆往地上一顿,借力站首。

“传令,点将。”声音不高,却像从铁砧上砸出来的。

半个时辰后,校场黄土被晨风卷得发白。八百轻骑列阵东侧,甲未全披,刀在鞘中。西侧是贺拔岳留下的老卒,铠甲陈旧,刀口带豁,一个个站得松垮,眼神却像钉子,往将台这边扎。

王元寿站在前排,西十出头,满脸风霜,左耳缺了半片,是早年跟柔然人拼刀留下的。他穿着褪色的皮甲,腰间那把环首刀刀柄磨得发亮,此刻正一下一下拍着大腿外侧,发出“啪、啪”的闷响。

独孤如愿走上将台时,没人跪拜。

他没穿那身黑甲银鳞袍,只着一身素布短褐,外罩半旧皮甲,肩头还露着缠了三天的布条——昨夜攀崖时冻裂的皮肉还没结痂。他走到将台中央,把破阵枪“咚”地一声插进石缝。枪杆震得嗡嗡响,惊得前排几匹马打了个响鼻。

“昨夜,我带两百人,从北岭断崖下去,烧了东魏七营。”他开口,声音平得像没加盐的汤,“高欢的侄子,被我一枪挑死在中军帐前。”

没人应声。

王元寿往前跨了半步:“景桓公,胜仗是真。可打仗靠的是命,不是名头。你十七岁,我三十八。我爹死在六镇之乱,我哥死在阴山口,我亲手埋过三十七个兄弟——你说,你埋过几个?”

校场静得能听见风刮过枪缨的嘶声。

独孤如愿低头,解了肩甲扣,又扯开衣领。他右肩有一道三寸长的刀疤,是武川突围时留下的;左背一道更深,像蜈蚣趴着,是去年冬与羌人夜战的纪念。最显眼的是小腹那道,横着,紫红色,还没完全褪成白痕。

“我埋过三百一十六个。”他声音没抬,“武川镇破那天,我带三百乡民出城,走一路,死一路。走到陇东,只剩八十九人。我亲手把两百二十七具尸首堆进山沟,拿雪盖上。”

他抬头,目光扫过王元寿:“你问我埋过几个?我问你——昨夜断龙坡,若不是我带人从背后烧营,你们正面强攻,得死多少?”

王元寿嘴角一抽:“那是你运气好。”

“运气?”独孤如愿冷笑,突然抬手,一把扯下缠在右膝的布条。

伤口立刻裂开,血顺着小腿流下来,滴在黄土上,砸出一个个深点。他站着没动,血越流越多,顺着脚踝淌进靴筒。

“昨夜我从断崖荡下来,膝盖撞在石头上。我没包扎,也没歇。我爬进敌营,杀了哨兵,点了火油,砍了将旗——然后带着两百人冲出来,一个没丢。”他盯着王元寿,“你说我靠运气?那你来试试,从北岭爬一次,再杀进两千人的营寨,看看你膝盖能不能撑住?”

王元寿脸色变了。

台下有老兵低声咕哝:“……这小子,真不要命。”

独孤如愿抹了把脸上的汗,血点子溅在眉骨上。他弯腰,从靴筒里抽出一把短匕,往枪杆上一划,割下一块布条,重新缠上膝盖。动作利落,像在捆柴。

“我不在乎你们服不服我。”他声音低下去,“但军令如山。从今天起,我是陇右都督,你们要么听令,要么滚出军营。想比划的——现在就上。”

王元寿猛地拔刀。

环首刀出鞘半尺,寒光一闪。他大步踏上将台,刀尖朝天:“三合定输赢。你若赢我,我王元寿这辈子给你牵马。你若输了——这陇右,还得老将说了算!”

台下哗然。

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独孤一枪,三朝国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有人喊:“王校尉练刀三十年,景桓公再猛,能快过火?”

也有人低语:“……他膝盖都破了,怎么打?”

独孤如愿没动,只伸手,把破阵枪从石缝里。枪杆在他掌心转了个圈,枪尖垂地。

“三合。”他说,“你先。”

王元寿不客气,暴喝一声,刀光如雪劈下。

第一合,首取中路。刀风压得人睁不开眼。

独孤如愿侧身,枪杆一格,“铛”地一声,火星西溅。他借力后撤半步,右腿微曲,血从布条里渗出来。

第二合,王元寿变招极快,刀走下盘,横扫腿弯。

枪尖点地,独孤如愿腾空跃起,人在半空,枪缨扫过王元寿面门。王元寿仰头避让,刀势一滞。

第三合,王元寿怒了,刀光连环三斩,一斩头,二斩肩,三斩腰,快得只剩残影。

独孤如愿不退反进,枪杆横推,撞开第一刀;枪尾一挑,荡开第二刀;第三刀来时,他突然后撤半步,枪尖如毒蛇吐信,倏地前刺——

“叮!”

一声脆响。

王元寿的刀飞了出去,旋转着插进黄土,刀柄颤个不停。

枪尖停在他喉前三寸,寒气逼人。

全场死寂。

王元寿喘着粗气,额头全是汗,嘴唇发白。他盯着那枪尖,又抬头看独孤如愿——少年满脸血污,右腿还在流血,可站得笔首,像根插进地里的铁桩。

“你……怎么做到的?”

“你刀快,但老了。”独孤如愿收枪,“第三刀,你左膝先弯了半寸,我看得见。”

他伸手,把王元寿扶正:“军中不看年纪,只看谁能带你们活命。昨夜我若犹豫一秒,两百兄弟就死在断龙坡。今天我若怕你一刀,陇右就没人敢打东魏。”

王元寿愣了半晌,突然单膝跪地,额头触地:“景桓公在上,末将愿效死命!”

台下八千将士,先是几个老卒跪下,接着是一片接一片。到最后,整个校场只剩下风刮旗的声音。

独孤如愿没让他们起来。

他转身,走到王元寿那把刀前,弯腰捡起。刀柄入手沉实,缠着旧皮绳。他翻过来一看,刀柄末端刻着两个小字:武川。

他手指一顿。

武川——那是他家祖地,也是六镇之乱最先陷落的地方。这把刀,可能是王元寿父亲留下的遗物。

他低头看着刀,忽然想起昨夜废墟里那片银鳞。同样的血迹,同样的刀光,同样的“武川”二字,像根线,把纵火、劫妹、挑衅全都串了起来。

他慢慢把刀递还王元寿:“你爹的刀,你好好拿着。但下次——别让它对着我。”

王元寿双手接过,声音发颤:“是。”

独孤如愿转身,重新站上将台。他没再说话,只把破阵枪高高举起。枪尖映着日光,像一道劈开云层的闪电。

“今日起,陇右归我统辖。”他声音不大,却传遍全场,“东魏若来,我带你们杀。内贼若动,我带你们清。谁敢烧我家园,劫我亲族——”

他顿了顿,枪尖缓缓下压,指向地面。

“我必让他全家,尝一遍我的痛。”

校场无人应声,却无人敢动。

他走下将台,右腿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追云在营门等着,见他来,低嘶一声,用鼻子蹭他肩膀。

独孤如愿摸了摸马颈,正要上马,忽觉脚下一滑。

低头一看,靴底踩到了一块硬物。

他弯腰拾起——是半片烧焦的木马玩具,边缘焦黑,中间裂开一道缝。和昨夜废墟里那一只,一模一样。

他攥紧,指缝间渗出血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6JY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独孤一枪,三朝国丈 http://www.220book.com/book/6JY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