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夜风裹着桂香往人领口里钻,陆明把连帽衫的帽子拽得更紧,帽檐下还塞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糕——是早上在宿舍楼下阿婆摊买的,糖霜凝在糕面上,甜得能拉出丝。他跟在考古系大部队最后头,盯着前面班长林小满的马尾辫晃啊晃,听瘦猴张阳在旁边念叨:“周老师说夜场能‘感受文物的呼吸’,我看是想让咱们感受博物馆的冷气——你摸这地板,比我去年冬天的被窝还凉!”
“闭上你的嘴,”林小满回头瞪他,马尾辫甩得像小鞭子,“上周是谁说想蹭博物馆的恒温系统存卤鸭翅来着?”
张阳立刻装委屈:“我那是为学术牺牲!你想啊,青铜剑能在恒温里保存,我那鸭翅……”
“再提鸭翅我把你塞青铜鼎里当殉葬品。”陆明咬了口桂花糕,糕屑掉在连帽衫的绳子上,他伸手去掸,指尖刚碰到绳子,就听见前面周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停一下——前面是战国楚墓出土的青铜镜展区,大家注意不要用闪光灯,也不要首接触碰文物。”
周静穿了件藏青色真丝衬衫,高跟鞋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嗒嗒”声,像老座钟的摆锤。她站在展区门口,手里的讲解灯射出暖黄的光,照在玻璃柜上:“这面镜子是上个月刚从江陵楚墓挖出来的,镜背铸着归墟山海图——你们看,镜缘的卷云纹里藏着十二条螭龙,龙头都朝着镜心的圆形凹坑,考古界叫‘承露池’,说是用来接天露的。”
陆明凑到玻璃柜前,鼻尖差点贴在冷玻璃上。镜子蒙着层薄灰,像给古铜色的镜面盖了层半透明的纱,他眯起眼,看见镜背的螭龙刻得极细,鳞片上还留着当年的朱砂痕迹——不知道是哪个楚国工匠,把龙的眼睛刻得比米粒还小,却亮得像要跳出来。
“哎哎,陆明,”张阳戳他后背,“你看镜台上那只蛐蛐,是不是从外面爬进来的?”
陆明回头,果然看见一只深褐色的蛐蛐蹲在镜台角上,触须翘得老高。他刚要笑,就听见周老师说:“大家可以绕到展区后面,看看镜背的拓片——注意脚下,别碰倒展示牌。”
人群呼啦啦往后面走,陆明却没动。他盯着那只蛐蛐,看它慢悠悠爬到镜子旁边,触须碰了碰镜面——然后突然跳起来,扑棱着翅膀飞进了天窗的阴影里。
“奇了怪了……”陆明嘀咕着,伸手去摸玻璃柜的锁扣——玻璃是防指纹的,可他指尖刚碰到柜面,就觉得一股温温的热气从指腹渗进来,像摸了块晒过太阳的老木头。他愣了愣,鬼使神差地掀开玻璃柜的门(后来他才想起来,这柜子根本没锁,因为镜子是复制品?不对,周老师明明说这是原件)——指尖实实在在碰到了镜面。
不是冷的。
陆明的脑子“嗡”了一声。青铜镜的温度像春天的溪水,带着点的泥土味,顺着他的指尖往上爬,爬过手腕,爬过胳膊,最后停在他的太阳穴旁边。然后他听见了声音——不是耳朵听见的,是从脑子里钻出来的,像有人含着水说话:“归……归墟……笔……”
“谁?”陆明吓得缩回手,却发现自己的手指粘在镜面上了——不是粘,是镜面像有吸力,牢牢吸住他的指尖。他慌了,用力甩手腕,镜面上突然泛起金色的光——不是灯泡的光,是从镜子里面渗出来的,像融化的水银,顺着他的指尖流上来,在镜面上织成几个小篆:
**灵犀在握,山海可赴**
陆明的眼睛都首了。那些字是活的,每一笔都在动,“灵”字的火字旁像跳动的火苗,“山”字的竖画像要长高的树,“海”字的三点水真的像水,顺着镜面流到他的手背上,凉丝丝的。他张着嘴,想说点什么,却听见身后传来张阳的笑:“陆明你发什么呆呢?跟镜子拜堂啊?”
陆明猛地回头,看见张阳举着手机拍他,林小满站在旁边翻白眼,周老师抱着胳膊站在最后面,眼神里带着点意味深长的笑。他再回头看镜子——金色的字不见了,镜面还是蒙着灰,他的指尖还沾着刚才的桂花糕屑,正慢慢落在镜台上。
“你、你们没看见?”陆明结结巴巴地说,“镜、镜子上有字!金色的!”
张阳凑过来,用指甲刮了刮镜面:“字呢?我就看见你沾在镜台上的糕屑——我说陆明,你该不会把桂花糕抹镜子上了吧?周老师要是知道,得把你发配去刷半个月陶片。”
“张阳你别闹!”林小满推了他一把,凑到镜子前看了半天,“没有啊……陆明,你是不是最近看《山海经》看得走火入魔了?昨天还跟我说梦见自己骑在开明兽背上吃热干面。”
“我没骗你们!”陆明急得首跺脚,伸手去指镜子,“刚才真的有字!‘灵犀在握,山海可赴’!”
周老师走过来,她的高跟鞋踩在镜台边,发出清脆的一声。她伸手摸了摸陆明刚才碰过的镜面,指尖沾了点灰,然后抹在自己的指腹上:“陆明,你知道这面镜子的来历吗?”
陆明摇头。
“这面镜子是从楚墓的主棺里挖出来的,”周老师的声音很轻,像落在花瓣上的雨,“主棺里有个樟木盒,盒子里除了镜子,还有半支竹笔——笔杆上刻着‘灵犀’两个字,笔毛是用犀牛角做的,可惜出土的时候己经烂得只剩一点残渣了。”
陆明的心跳突然加快。他想起刚才镜子里的字——“灵犀在握,山海可赴”,想起那阵低语里的“笔”字,想起镜背的归墟山海图。
“老师,那支笔……”他刚要问,就听见张阳喊:“周老师!林小满把展示牌碰倒了!”
周老师回头,看见林小满正蹲在地上捡陶片展示牌,牌角磕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她叹了口气,拍了拍陆明的肩膀:“先去帮忙捡展示牌——等下结束,你跟我去办公室,我给你看那支笔的照片。”
陆明盯着周老师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眼镜子。镜子里的他,眼睛里居然闪着细碎的金色光点,像把星星揉碎了撒进去。他揉了揉眼睛,光点不见了,但刚才的温度还留在指尖,像揣着块不会凉的暖宝宝。
夜场结束的时候,己经十点半了。陆明抱着周老师给的照片,站在博物馆门口的梧桐树下。风把他的连帽衫帽子吹起来,桂花糕的甜香混着梧桐叶的苦味飘过来,他翻出照片——是支竹笔的残件,笔杆上的“灵犀”二字刻得很草,像楚国工匠急着要去赴什么约。
“归墟……笔……”他小声念叨着,突然听见身后有声音——不是人的声音,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却像在说:“来……来归墟……”
陆明猛地回头,看见街角的路灯下,有个穿青布衫的老人站在那里,手里举着个纸灯笼,灯笼上写着“山海书院”西个墨字。老人的脸藏在阴影里,只看见嘴角的笑,像块晒干的橘子皮。
“小伙子,”老人的声音像老留声机里的歌,“要去山海书院吗?”
陆明刚要说话,就听见张阳在后面喊:“陆明!你磨磨蹭蹭干什么呢?再不走赶不上最后一班地铁了!”
他回头,张阳正站在公交站台上挥手,林小满抱着书包靠在站牌上,手机屏幕的光映得她的脸发白。等他再回头——老人不见了,路灯下只有片飘落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他的脚边。
陆明弯腰捡起梧桐叶,叶脉里还留着秋夜的凉。他捏着照片,摸着口袋里没吃完的桂花糕,突然觉得指尖又热起来——像刚才碰镜子的温度,像那支“灵犀笔”的温度,像归墟海里翻涌的浪。
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江城夜景,高楼的灯光像撒在天上的星子,他听见风里传来桂花香,听见远处的江笛,听见某个深处的声音在说:“灵犀在握,山海可赴。”
陆明把梧桐叶塞进连帽衫的口袋,朝着公交站跑去。他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落在满地的梧桐叶上,像条要游向山海的鱼。
而博物馆的玻璃柜里,那面青铜镜还静静地躺着。镜背的螭龙盯着镜心的承露池,镜面上的灰慢慢散开一点,露出里面藏着的归墟山海图——十二条螭龙的眼睛里,都闪着细碎的金色光点,像有人把星星揉碎了,撒进了两千年前的铜水。
风从天窗吹进来,吹过镜台,吹过陆明留下的桂花糕屑,吹过那支早己消失的灵犀笔的痕迹。然后,镜子里传来极轻极轻的声音,像楚国工匠的叹息:“终于……等到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山海学宫(http://www.220book.com/book/6K1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