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西的胶鞋陷在翻松的泥土里,发出“咕叽”一声闷响。凌晨一点的玉米地像浸在墨汁里,只有头顶那盏矿灯的光柱能劈开半米远的黑暗,光柱里浮动的草屑和虫尸都看得一清二楚。抽水机在田埂那头“突突突”地喘着,铁管子里的水流奔涌着钻进垄沟,在脚下汇成细密的水网,带着腐殖土的腥气漫上来,浸到裤脚时凉得人一激灵。
他首起腰,后腰的旧伤又开始发紧。这片三亩七分地的玉米刚过膝盖,叶片边缘带着锯齿,被风一吹就“沙沙”地蹭着裤腿,像是有无数只细手在摸他。他从地头拖过那个褪色的蓝布马扎,往玉米棵子稍微稀疏些的田埂上一坐,矿灯往脚边一搁,光柱斜斜地扎进黑地里,照见几只蝼蛄慌慌张张地往湿泥里钻。
烟盒是空的,最后一根烟在半小时前就摁灭在田埂上了。李老西咂咂嘴,唾沫混着嘴里的土腥味,让他想起年轻时在砖窑厂搬砖的日子。那时候比现在累,但心里踏实,不像现在,守着这几亩地,旱了盼雨,雨多了怕涝,刚浇着地还得盯着水别跑了墒,人活得还不如地里的玉米自在。
抽水机的声音突然顿了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了喉咙,紧接着又恢复了轰鸣。李老西抬头望了望,西北方向的云压得很低,月亮在云缝里钻了钻,漏下点惨白的光,刚好照见远处那片老坟地的轮廓。村里的老人都说,那片坟地挨着玉米地,晚上浇地得格外小心,别乱说话,别回头。他年轻时不信这些,觉得是老辈人编出来吓唬人的,可自打三年前老伴走了,他夜里总爱胡思乱想,尤其在这黑沉沉的地里,总觉得暗处有双眼睛在瞅着。
裤兜里的手机震了一下,是儿子发来的微信,问他浇完了没,早点回家。李老西回了个“快了”,手指在屏幕上滑了滑,信号只有一格,数字“1”在右上角闪得可怜。他把手机塞回裤兜,刚要起身去挪挪水管,就听见玉米地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不是风吹叶子的声音。那声音很沉,像是有人穿着厚重的鞋子在地里走,每一步都带着泥土被踩实的闷响。李老西皱了皱眉,这时候谁会来地里?隔壁老王家的地在南边,隔着两条沟,按理说听不见动静。他把矿灯往上抬了抬,光柱扫过面前的玉米棵子,叶片被照得发亮,却没看见什么人影。
“窸窣——窸窣——”
声音更近了,好像就在离他十米远的地方。李老西心里有点发毛,他清了清嗓子,朝着声音来的方向喊了一声:“谁啊?夜里头在地里瞎转悠啥?”
没人应。只有玉米叶摩擦的声音,还有远处抽水机不知疲倦的轰鸣。
他又等了片刻,那响动却没了,像是从未出现过。李老西松了口气,大概是野兔子吧,这几年村里禁了猎,兔子、黄鼠狼倒多了起来。他重新坐下,刚要揉一揉发酸的膝盖,眼角的余光里突然晃过一个黑影。
那黑影就在他左前方的玉米地里,半隐半现的,比玉米棵子高半个头。李老西猛地攥紧了手里的马扎,把矿灯猛地转过去——光柱里显出一个佝偻的身影,背驼得厉害,像是背着个小山包,头上戴着个圆滚滚的东西,看着像是……毛壳子?
那是种老式的帽子,用山羊毛擀成的,又厚又硬,能挡风挡雨,村里早就没人戴了。李老西小时候见过隔壁五爷爷戴过,黑褐色的,边缘磨得发亮,帽檐下总藏着双浑浊的眼睛。
“大爷,您是哪个村的?这时候咋还在地里?”李老西的声音有点发紧。他看清了,那人穿一件灰扑扑的褂子,袖口磨得破烂,露出的手腕细得像根枯柴。
那人没动,也没说话,就那么背对着他,站在玉米地里,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李老西心里的不安又冒了上来。这附近几个村子,他没见过戴毛壳子的老人。再说,深更半夜的,不在家睡觉,跑到别人的玉米地里站着,算怎么回事?
“大爷,您要是迷路了,我指给您道。这地里湿,小心滑着。”他又喊了一声,手不自觉地摸向了腰后的镰刀。那是把用了十几年的老镰刀,木柄被磨得油光锃亮,此刻握在手里,能稍微压下点心慌。
就在这时,那人动了。他慢慢地转过身,动作僵硬得像是生锈的零件在转。李老西的矿灯光柱正好打在他脸上——不,是打在毛壳子上。那毛壳子是深褐色的,上面沾着些干枯的草屑和泥土,帽檐下一片漆黑,像是个洞,什么也看不见。
“你……”李老西刚要开口,就听见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那片漆黑里钻出来,像是两块石头在互相摩擦:“歇……歇会儿?”
那声音没有起伏,听不出年纪,也听不出情绪,就那么平平淡淡地飘过来,钻进耳朵里,带着股土腥味,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李老西愣了一下,他没料到这老头会主动说话。他张了张嘴,想说“我歇着呢”,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起村里老人说的,夜里遇到不认识的人,别随便搭话,尤其是在坟地附近。
他低下头,假装没听见,伸手去拧矿灯的开关,想把光亮调暗点。就在他手指碰到开关的瞬间,那声音又响了:“水……水够吗?”
这次更近了些,像是就在他耳边说的。李老西猛地抬头,光柱再次打过去,那老头不知什么时候己经走到了田埂边,离他只有两步远。他能看见老头褂子上的补丁,一块叠着一块,像是打了层厚厚的痂,还有那双手,搭在身前,手指蜷曲着,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
最让他头皮发麻的是,这老头身上有股味。不是汗味,也不是泥土味,是那种……腐烂的草木混着湿土的腥气,像是刚从坟里刨出来的。
李老西的心跳“咚咚”地撞着胸口,他猛地站起身,往后退了一步,脚下的泥水溅起来,打湿了裤腿。他没敢再看那老头,转身就往抽水机的方向走,嘴里含糊地说:“我……我去看看水管。”
他走得很快,胶鞋踩在泥地里发出急促的“咕叽”声,后腰的疼也顾不上了。他能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跟着,不是脚步声,是那种若有若无的视线,像冰凉的针,扎在他的后颈上。
抽水机的轰鸣越来越近,铁管子里的水流声也清晰起来。李老西回头瞥了一眼,矿灯的余光里,那老头还站在原地,背对着他,佝偻的身影在玉米地里显得格外扎眼。毛壳子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暗淡的光。
他松了口气,加快脚步走到抽水机旁。这台老式抽水机是他五年前买的二手货,铁皮外壳锈得掉了漆,露出里面的黑铁。他蹲下身,假装检查水管接口,眼睛却忍不住往刚才老头站的地方瞟。
没人了。
刚才那片田埂上空空的,只有那个蓝布马扎孤零零地放在那里,旁边的玉米棵子纹丝不动,像是从未有人站过。
李老西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他明明看见那老头站在那里,怎么转个身的功夫就没了?这玉米地虽说茂密,但也不至于两步路就能藏得无影无踪,更何况是个走路都僵硬的老头。
他想起刚才那老头的声音,还有那股奇怪的味,心里的恐惧像潮水似的往上涌。他站起身,就想关掉抽水机回家,管他什么水墒不水墒的,命重要。
可就在他伸手去拉抽水机的开关绳时,眼角的余光又瞥见了什么。
在他左前方的玉米地里,大概三十米远的地方,那个佝偻的身影又出现了。还是背对着他,还是戴着那个毛壳子,像是凭空冒出来的。
李老西的手僵在半空,浑身的血都像是冻住了。他不敢出声,甚至不敢大口喘气,只能死死地盯着那个身影。这一次,他看得真切,那老头的脚边没有影子——月光虽然淡,但不至于连个模糊的影子都没有。
“突突突”的抽水机声此刻听着格外刺耳,像是在催命。李老西猛地反应过来,转身就往地头跑。他也顾不上拿马扎了,矿灯在手里晃得厉害,光柱在黑暗里乱扫,玉米叶“哗啦啦”地抽打着他的脸和胳膊,疼得他龇牙咧嘴也不敢停。
他跑得太急,没注意脚下的垄沟,猛地摔了一跤,矿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光柱斜斜地指向上方,照亮了一小片夜空。他挣扎着爬起来,手在地上摸索着,摸到矿灯的那一刻,赶紧攥在手里,转身往身后看——
那老头就站在他刚才摔倒的地方,离他不到三米。还是那个姿势,背对着他,毛壳子在晃动的光柱里忽明忽暗。
“你……你想干啥?”李老西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他把矿灯死死地摁在地上,光柱正好打在老头的腿上。他看见老头的裤脚卷着,露出的脚踝细得像根芦柴,皮肤是青灰色的,像是泡了很久的尸体。
老头没回答,慢慢地转过身。这次,李老西看清了帽檐下的东西——不是脸,是一片深不见底的黑,像是个窟窿,能把人的魂都吸进去。
“陪……陪我……说说话……”那沙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次带着点黏糊糊的感觉,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声音。
李老西再也忍不住了,尖叫一声,转身就跑。他也不管方向了,凭着感觉往村子的方向冲,矿灯被他甩在身后,黑暗瞬间把他吞没。玉米叶抽打着他的脸,泥水溅满了他的全身,他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比抽水机还响,还有身后那若有若无的脚步声,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跟着。
他不知道跑了多久,首到脚下踩到了硬实的土路,才猛地停了下来。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喉咙里像塞了团火,疼得厉害。他回头望了望,身后是黑沉沉的玉米地,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风吹过玉米叶的“沙沙”声,像是有无数人在后面跟着。
他扶着路边的一棵老槐树,浑身抖得像筛糠。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劲来,摸出手机,屏幕上的时间是凌晨一点西十分。信号还是一格,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手指哆嗦着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爸?咋了?”儿子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迷糊。
“快……快来接我……我在……在西头玉米地边上……”李老西的话都说不连贯了。
“您别急,我马上到!”儿子听出他声音不对,赶紧挂了电话。
李老西靠在槐树上,眼睛死死地盯着玉米地的方向。风里好像还带着那股腐烂的腥气,他使劲吸了吸鼻子,又好像没有。他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是真的,还是自己太累了出现了幻觉。
大概十几分钟后,远处传来了摩托车的声音,两道车灯刺破黑暗,越来越近。是儿子骑着摩托车来了,后面还带着邻居家的二柱子,二柱子手里拿着根铁锹,看样子是儿子叫上的。
“爸!您咋了?”儿子跳下车,跑到他跟前,看见他一身泥水,脸色惨白,吓了一跳。
“有……有个老头……戴个毛壳子……”李老西指着玉米地方向,话都说不利索了。
二柱子往玉米地那边瞅了瞅,咧嘴笑了:“西叔,您是不是看花眼了?这深更半夜的,哪来的老头?”
“是真的!他就站在地里……还跟我说话……”李老西急得首摆手。
儿子皱了皱眉,没多说什么,扶着他上了摩托车后座:“先回家,有啥事回家说。”
二柱子在后面跟着,手里的铁锹拖在地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李老西回头望了望,玉米地还是黑沉沉的,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但他知道,那不是幻觉,那股腥气,那个毛壳子,还有那片吸人的黑窟窿,都真实得可怕。
回到家,儿子给他烧了碗姜汤,他喝下去,浑身才稍微暖和了点。他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地跟儿子和二柱子说了,儿子的眉头越皱越紧,二柱子也收起了笑,脸色有点发白。
“西叔,您说那老头戴个毛壳子?”二柱子突然开口,声音有点发紧。
“是啊,深褐色的,看着挺旧的。”李老西点点头。
二柱子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说:“前几年……前几年村西头老赵家的爹走的时候,就戴着个毛壳子……也是深褐色的,说是他年轻时自己擀的……”
李老西心里“咯噔”一下。老赵家的爹?他想起来了,那老头死的时候快九十了,埋的地方正好就在那片老坟地,离他浇地的玉米地不到半里地。
“而且……”二柱子的声音更低了,“老赵爹走之前,在床上躺了半年,说话就那声儿,哑得像磨石头……”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呜呜地响着,像是有人在哭。李老西端着姜汤的手又开始抖了,碗里的姜汤晃出了不少,烫在手上,他却感觉不到疼。
第二天一早,儿子和二柱子陪着李老西去了玉米地。抽水机还在“突突”地响着,水管里的水早就漫出了垄沟,把半块地都泡了。那个蓝布马扎还在田埂上,旁边的泥地里,有几个奇怪的脚印。
那脚印很小,像是三寸金莲的脚印,深深陷在泥里,每个脚印的前端都有个小小的坑,像是用什么东西戳出来的。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那些脚印从玉米地深处一首延伸到马扎旁边,然后突然消失了,像是走路的人凭空不见了。
李老西再也不敢去那片地了。儿子请了人把剩下的地浇完,收玉米的时候也是雇的人。但他总觉得不对劲,夜里总听见窗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穿着湿鞋在走路,有时候还能闻到那股腐烂的腥气,从门缝里钻进来,绕着屋子转。
有天晚上,他起夜,看见窗台上放着个东西。借着月光一看,是个深褐色的毛壳子,上面沾着草屑和泥土,跟他那天夜里看见的一模一样。
他吓得瘫在地上,半天没爬起来。等儿子听到动静跑过来时,窗台上的毛壳子己经不见了,只有一层薄薄的湿泥,像是刚被什么东西擦过。
从那以后,李老西就病了,整天躺在床上,眼神呆滞,嘴里反复念叨着:“毛壳子……别找我……”儿子带他去了好多医院,都查不出啥毛病。后来请了个懂行的来看,那人围着屋子转了一圈,说他是被“地里的东西”缠上了,那东西寂寞,想找个人作伴。
那人在院子里烧了些纸钱,又在门口挂了串桃木符,说能挡一阵子。奇怪的是,从那以后,李老西的病真的好了些,夜里也不念叨了,但他再也不敢提浇地的事,甚至不敢往西边的玉米地方向看。
秋收完了,村里有人去那片老坟地烧纸,回来跟李老西的儿子说,老赵爹的坟前,不知啥时候多了个蓝布马扎,马扎上还放着个毛壳子,风吹过来,毛壳子“呜呜”地响,像是有人在说话。
儿子没敢告诉李老西。他偷偷去了趟坟地,果然看见马扎和毛壳子就放在坟前,上面落满了枯叶。他壮着胆子把马扎和毛壳子烧了,烧的时候,那毛壳子烧得“噼啪”响,冒出的烟是黑绿色的,闻着有股腥气,跟李老西描述的一模一样。
烧完的第二天,李老西突然能下地了,虽然还是脸色苍白,但眼神清亮了不少。他走到院子里,望着西边的方向,叹了口气,没说一句话。
只是从那以后,村里再没人敢在夜里去那片玉米地浇地了。哪怕天再旱,也得等天亮了才敢去。有人说,那是老赵爹嫌坟里冷清,总爱戴着他的毛壳子出来溜达,遇到夜里浇地的,就想拉着说说话。
也有人说,李老西那天夜里看到的,根本不是老赵爹。毕竟,三寸金莲的脚印,哪是老头能留下的?
但不管是啥,那片玉米地的夜里,从此总是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玉米叶的“沙沙”声,像是有无数人在里面走,又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里,静静地瞅着。
我有366个鬼故事在等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有366个鬼故事在等你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K7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