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的办公室被一种无形的低气压笼罩。张某这条线的彻底中断,让连日奋战带来的疲惫感加倍地袭来。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咖啡杯随处可见,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挫败和焦虑。错误的方向不仅消耗了宝贵的黄金侦查时间,更动摇了部分人的信心——也许陈队坚持的并案调查,真的只是一个老刑警挥之不去的心魔?
陈明站在白板前,上面“张某”的名字己被红叉覆盖,旁边是林薇案发现场的照片和那些零散的物证列表:蓝色蜡笔碎屑、混合纤维(定画喷雾?打印机粉?)。它们像孤岛一样漂浮在信息的海洋里,看似清晰,却无法连接成通往真相的陆地。
“头儿,社会关系二次排查还是没有进展。林薇的同事、朋友、客户,背景都相对干净,看不出谁会和美术用品、老式打印机沾边。”小张的声音带着沙哑和无奈。
陈明没有说话,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混合纤维”和“蓝色蜡笔”上,仿佛要将它们摁进白板里。“李辉,纤维的深度分析报告出来了吗?赵晓,蜡笔的来源,有没有更精确的定位?”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固执。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冰冷的物证上了。
技术队的办公室里,李辉双眼紧盯着光谱分析仪的屏幕,脸上是长期缺乏睡眠的憔悴,但眼神却异常专注。“陈队,你来看,”他指着屏幕上复杂的波形图,“窗台纤维的成分分析有结果了。丙烯酸树脂的成分特征,与市面上常见的几个品牌定画喷雾都能对上,但其中一种助剂的比例,非常接近一个叫‘艺匠’的品牌,这个牌子在一些专业美术社和老牌文具店还有售。
他切换画面:“更关键的是炭粉成分。我们对比了市面上主流型号的打印机硒鼓,发现其磁性载体和电荷调节剂的配比,与一种十五年前非常流行,但现在基本己被淘汰的‘迅捷’牌激光打印机硒鼓高度吻合。”
“十五年前” 这个词,像一道电流击中了陈明。他猛地看向李辉:“确定吗?”
几乎在同一时间,法医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赵晓走了出来,她手里拿着两份报告,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陈队,蜡笔的溯源有重大发现!”赵晓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提高,“我联系了多个化工材料和文具史的专家,确认这种配方的蓝色蜡笔,是‘小白象’牌在1999年至2005年间生产的特定批次,因其颜料供应商独特,颜色和成分具有很高的辨识度。2005年后该品牌配方更新,这种蜡笔就停产了。”
又是时间点!2005年停产,而第二起旧案发生在2010年。
“还有,”赵晓将另一份报告递给陈明,“这是对林薇指甲缝里提取到的微量颗粒进行二次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除了蜡笔成分,我们还发现了极其微量的、己经风化变色的丙烯酸酸树脂颗粒和炭粉颗粒,与窗台的混合纤维成分一致,但更陈旧!”
陈明瞬间明白了赵晓的意思:“这说明凶手身上长期沾染着这些定画喷雾和打印机粉的颗粒,在与林薇接触时,更陈旧的颗粒脱落到了她的指甲里,而窗台上的纤维,可能是较新的沾染物?”
“没错!”赵晓目光炯炯,“这意味着,凶手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很可能长期与这些特定的美术用品和那台老旧的打印机为伴!这几乎成了他的一种‘身份印记’!”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 微量物证的分析,将凶手的画像从模糊的“有美术或印刷背景”,精确到了一个 “可能长期使用特定品牌定画喷雾、并拥有一台十五年前流行的老旧打印机的人” 。调查范围被 draatically 缩小。
陈明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立刻转身,对全体队员下令:“立刻调整排查方向!重点寻找本市范围内,尤其是老旧小区、文具店、印刷作坊、画室等可能同时存在‘艺匠’牌定画喷雾和‘迅捷’牌老旧打印机的地点!特别是那些有十五年以上历史的地方!”
命令下达,专案组重新动了起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气氛不再像之前那样绝望。
但陈明知道,这还不够。这些物证只能指向现在,如何与十五年前的旧案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才是关键。他再次抱出了那两箱沉重的旧案卷宗,这一次,他有了明确的目标。
档案室里,灯光昏黄。陈明和赵晓一起,将刘芸案和张婷案的所有现场照片、证物清单,一张张、一页页地仔细复核。灰尘在光柱中飞舞,时间仿佛倒流。
“当年没有发现蜡笔之类的东西”陈明喃喃自语,眼睛因为长时间聚焦而布满血丝。
“当时的勘查重点可能不在这方面,”赵晓一边用放大镜看着一张张模糊的现场照片,一边说,“而且,就算有,那么微小的东西,很可能被忽略了。”
突然,赵晓的手停住了。她正在查看的是第二起案件——小学教师张婷遇害案的现场照片。照片拍摄的是卧室,同样被翻得凌乱,书架上的书散落一地。
“陈队,你看这里。”赵晓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用镊子尖指着一张照片的角落。那是在散落在地上的几本书旁边,一个翻倒的笔筒附近,散落着几支笔和几根彩色的条状物。由于照片像素和角度的关系,非常不起眼。
陈明立刻凑过去,心跳加速。赵晓将照片扫描进电脑,进行高分辨率放大和锐化处理。
图像逐渐清晰。那几根彩色条状物,正是几支蜡笔!而且,其中一支,从露出的部分颜色看,正是蓝色!
“放大!再放大那支蓝色的!”陈明几乎要喊出来。
图像经过处理,虽然依旧模糊,但足以辨认出那支蓝色蜡笔的大致轮廓和颜色倾向,与“小白象”牌老式蜡笔的样式极为相似!
“张婷是小学老师,她的家里有蜡笔,合情合理,所以当年勘查人员根本没有在意!”赵晓激动地说,“但结合林薇案中的发现,这支蜡笔的出现,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凶手在张婷的现场,可能接触过这支蜡笔!”
第二个更关键的转折点爆发: 在尘封十五年的旧案现场照片中,找到了与本案关键物证(蓝色蜡笔)高度相似的物品!这为并案调查提供了坚实的、可视化的物证关联!
陈明猛地站起身,因激动而有些眩晕。他扶着桌子,看着电脑屏幕上那支模糊的蓝色蜡笔,又看向赵晓,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找到了我们找到了!”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力量,“这不是巧合!同一个凶手,他一定在十五年前的现场,也注意到了这支蜡笔,甚至可能带走了它?或者,这支蜡笔在他心里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导致他在十五年后,不自觉地将这个‘印记’带到了林薇的案发现场!”
他抓起电话,几乎是用吼的向局领导汇报:“领导!我们需要立即正式并案!有重大物证发现!重复,有重大物证发现!”
消息传出,专案组彻底沸腾了。绝望之后是狂喜,迷雾被一道强烈的闪电劈开。虽然凶手依然隐匿在黑暗中,但他独特的“印记”己经被警方牢牢抓住。定画喷雾、老旧打印机、老式蓝色蜡笔——这三样东西,如同一个独一无二的dna,指向了那个潜伏了十五年的幽灵。
追捕的网,第一次,准确地撒向了正确的方向。紧张的氛围从挫败转向了猎杀前的亢奋,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正式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