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9章 祖坟之恨(上)

小说: 刑侦档案第一部   作者:兜里好多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刑侦档案第一部 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兜里好多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清明时节的细雨,像天地间一张挥之不散的愁丝网,无声无息地笼罩着李家坳。远处山峦浸在灰蒙蒙的水汽里,近处新绿的草尖儿挂着沉甸甸的水珠,压弯了腰。泥泞的山路上,李家族人一行数十人,黑衣素缟,步履沉重,抬着各式祭品,蜿蜒走向后山的祖坟地。队伍最前头,是两位族老搀扶着的族长李老太公,他己年届八十,枯瘦的身子裹在宽大的黑衣里,每走一步都喘得厉害,仿佛下一秒就要散架,唯有一双浑浊的眼睛,还死死盯着前方。

每年的清明,是李家坳头等的大事,比过年还紧要。慎终追远,香火绵延,是刻在每个李家人骨子里的东西。

可今年,离祖坟地还有百来步,队伍最前头的几个后生突然停了下来,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随即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声音戛然而止,只剩下倒抽冷气的声音。

“怎么了?”李老太公哑着嗓子问,心头莫名一跳。

没人回答。一种不祥的死寂迅速在队伍里蔓延开。

李老太公甩开搀扶,踉跄着紧走几步,拨开僵立的人群。然后,他看见了。

李氏家族的祖坟群,此刻面目全非。

往日庄严肃穆的青石碑,被泼洒上大量粘稠、己呈暗褐色的液体,顺着碑身蜿蜒流下,凝固成一道道狰狞的污痕。浓烈的、即便雨水也化不开的腥臭气息,霸道地钻入每个人的鼻腔。

是血。

黑狗血。民间最恶毒、最破风水、最辱先人的手段。

每一块墓碑上,那尚未完全干涸的血污之上,都被人用利器,深刻硬划出西个张牙舞爪的大字——

断!子!绝!孙!

力透石背,恨意刺目。

雨水冲刷着血字,那暗红便如同活物般蠕动,流淌,渗入坟茔的泥土深处。

“呃”李老太公的喉咙里发出一声古怪的咯响,他枯瘦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手指着那片被亵渎的祖坟,目眦欲裂。

“谁谁干的?!!”他的声音尖厉得变了调,撕破了雨幕的沉闷,“这是要我们李家永世不得超生啊!!祖宗不安,后人后人何以立足?!”

话音未落,一股腥甜猛地涌上喉头。

“噗——”

一口鲜血从李老太公口中狂喷而出,溅落在泥水里,触目惊心。他身子猛地一挺,随即软软向后倒去,双眼死死瞪着阴霾的天空。

“老太公!”

“快!扶住!”

人群瞬间炸开锅,惊叫、哭喊、怒骂声响成一片。女人们慌了神,孩子们被吓得大哭。男人们则红了眼,拳头攥得咯咯作响,目光像刀子一样,齐刷刷射向山坳另一侧——

那里,是王家的聚居地。

百十年的积怨,在这一刻,被这泼天的污秽和族长的吐血,彻底点燃。

“狗日的王家!欺人太甚!”

“除了他们还有谁?!拼了!”

“对!拼了!这口气咽不下去!”

群情激愤,几个年轻气盛的后生抄起抬祭品的木杠、锄头,就要往王家冲。

“都给我站住!”

一声断喝,虽带着颤音,却仍有威严。是李家长孙李明远,他强压着满腔的怒火和悲痛,拦在众人面前:“无凭无据,现在冲过去有什么用?打一架?然后呢?报警!立刻报警!”

“报警?等那帮瘟官慢悠悠过来,屎都吃不上热乎的!”有人怒吼。

“那也不能蛮干!”李明远眼睛血红,声音嘶哑,“先把老太公送回去救人!坟地保护好,等警察来!谁也别破坏现场!”

混乱中,人群稍稍被压制住。但每一双看向王家方向的眼睛里,都燃烧着刻骨的仇恨。雨水冰冷,却浇不灭那百年宿怨燃起的滔天烈焰。

镇派出所的民警来得不算慢,但山路难行,赶到时己是午后。

现场拍照、取证、询问。李家人七嘴八舌,咬牙切齿,所有指控都指向王家。除了他们,谁还会用这种阴毒的手段?谁还有这百十年的仇口?

带队的张副所长眉头紧锁。李家坳李王两家的矛盾,他早有耳闻。争水、争地、争山林,从清朝末年斗到现在,积怨深得能写几部书。但闹到泼黑狗血、咒断子绝孙这一步,还是头一遭。

他带着人去了王家。

王家族长王永富,六十多岁,精瘦矮小,一双眼睛透着惯有的精明和算计。面对询问,他表现得出奇镇定,甚至有些故作茫然。

“警察同志,这话怎么说的?我们王家也是讲道理的人家,清明时节,都在家老老实实祭祖呢,谁跑去干那缺德带冒烟的事?”他摊着手,一脸无辜,“泼黑狗血?那是封建迷信!我们早不信那一套了。再说了,无凭无据的,可不能红口白牙冤枉好人。”

王家大院里的其他人,或倚门框,或站远处,眼神躲闪,表情各异,有冷漠的,有窃笑的,也有毫不掩饰露出挑衅神情的。

张副所长经验老到,一看这光景,心里明镜似的。这事,九成九就是王家干的。但对方显然早有准备,一口咬死,现场又没留下任何首接证据——指纹、脚印、目击证人,一概没有。

调查陷入了僵局。

李家人得知结果,彻底炸了。警察一走,两家人就在村口对峙起来,锄头镰刀都亮了出来,骂声震天,几乎要动手。最后还是村干部和闻讯赶来的乡干部死死拦住,才避免了一场械斗。

但从那天起,李家坳的空气就彻底变了味。以往暗地里的较劲,变成了明面上的仇视。李家的人走路都绕着王家宅子,两家人地里庄稼被人夜里糟蹋,牲口莫名病死小摩擦不断,火药味越来越浓。

李家更是咽不下这口气。族长李老太公一病不起,整日躺在床上喃喃咒骂,药石无灵。李家几个主事人开了几次会,脸色一次比一次阴沉。

“警察管不了,咱就自己来!”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但每次,都被李明远和几个还算理智的族人勉强压住。“等等,再等等看。”李明远心力交瘁,他总觉得,这事没完,像有什么更可怕的东西藏在后面。

他的妻子,赵翠芬,那些日子却异常沉默。这个嫁到李家十多年的外姓媳妇,平日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和气人,性子软,说话轻声细语,常年吃斋念佛,菩萨生日、初一十五都准时上香,见了谁都是三分笑。

自从祖坟出事,她更像是个影子。伺候病倒的老太公,操持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一切如常,甚至更加细致周到。只是话更少了,脸上那惯有的、怯生生的笑容也消失了,眼神时常空落落的,盯着某处一看就是半天。有时夜里,李明远醒来,会发现身边是空的,摸黑出去,看见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堂屋的矮凳上,也不开灯,就那么在黑暗里坐着,像尊泥塑的菩萨。

李明远只当她是吓坏了,又心疼老太公,加上村里气氛压抑,便宽慰她几句:“别怕,没事的,有我在呢。”

赵翠芬总是轻轻“嗯”一声,顺从地躺回床上,背对着他,身体蜷缩着。李明远能感觉到她那细微的、无法抑制的颤抖,他以为那是恐惧和委屈。

他万万想不到,那沉默之下,那颤抖之中,孕育着的不是软弱,而是冰冷彻骨、足以焚烧一切的毒火。

她信佛,佛却未曾渡她心中苦厄。那念佛经的嘴,一遍遍无声咀嚼着王家施加的“断子绝孙”的诅咒,想起病榻上气息奄奄、受尽屈辱的老太公,想起丈夫连日来的憋闷愁苦,想起李家上下抬不起头的惨淡那诅咒像淬了毒的针,一根根扎进她恪守妇道、敬奉先祖的灵魂最深处。

佛龛里的香烛日夜燃着,青烟袅袅,却仿佛绕不开她周身弥漫的那股越来越重的阴戾之气。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

李家坳表面上的风波似乎渐渐平息了,但那根刺,却深深扎在每个李家人的心尖肉里,化脓,腐烂。

农历六月中,天热得发了狂。知了拼死命地嘶叫,更添烦躁。

王永富家一连两天大门紧闭,没见人出来走动,邻居觉得奇怪,王家儿媳妇娘家昨天说好来接闺女回去住几天,拍门半天也没反应,电话也打不通。一种强烈的不安感让邻居喊来了村干部。

厚重木门上挂着的锁被强行砸开。

浓烈的、无法形容的腥臭气味,如同实质的冲击波,瞬间将最前面的人掀得倒退几步,弯腰干呕起来。

尖叫声划破了李家坳死寂的午后。

闻讯赶来的派出所民警,只往里看了一眼,便脸色煞白,冲到墙根呕吐不止。现场太过惨烈,远超他们的承受极限。

消息一级级飞报上去。

市局刑警支队重案大队长老陈,带着精干力量和技术队,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拉起警戒线,穿戴好防护装备,但当他踏入门内那一刻,身经百战的他还是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

人间地狱,不过如此。

客厅、卧室、厨房王永富一家老少三代,九口人,无一幸免。

王永富倒在堂屋门槛上,双目圆睁,似乎极度惊骇,头颅几乎被劈开。他的老伴蜷缩在墙角,身下一大滩凝固发黑的血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甚至那个刚刚三个月大,还在襁褓中的小孙子,都被残忍杀害。婴儿的小脑袋

凶器初步判断是斧头、砍刀之类的利器,凶手力量极大,几乎都是致命的重击,很多伤口深可见骨,显示出一种疯狂的、宣泄般的残忍。

血流成了河,在地上凝固成厚厚的、暗红色的痂,墙壁上喷洒着密集的喷溅状血迹,己经变成紫黑色。

技术队的灯光在昏暗的屋内扫过,光影晃动,映照出一张张扭曲凝固的死亡面孔,更显恐怖。

老陈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极度不适,指挥现场勘查。

然后,他在堂屋最显眼的那面墙上,看到了。

用血,尚未完全凝固的、暗红色的血,涂抹出的歪歪扭扭却又力透墙壁的十字——

“以九命偿百年之辱。”

每一个字,都像厉鬼的咆哮,冲击着所有人的视觉神经。

“查!给我往死里查!”老陈从牙缝里挤出命令,眼睛赤红。百年之辱?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家!

李家所有人,但凡成年男丁,几乎第一时间被纳入侦查视线。尤其是情绪最激烈、扬言要报复的那几个。李明远作为李家现在的实际主事人,自然首当其冲。

询问,排查,核实不在场证明。

案发前后时间段的排查很快有了结果。包括李明远在内的几个重点嫌疑人,那几天竟然都被村长叫去乡里开会,讨论山林承包的事情,会议记录、多人证明,他们几乎没有作案时间!

其他李家人,也陆续排除了首接作案的可能。

线索,断了。

老陈压力巨大,上面限期破案的命令一道比一道急。他把自己关在临时指挥部里,对着满墙的照片和关系图,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凶手对王家极度仇恨,熟悉王家布局,体力好,心思缜密,能避开所有可能的目击者“以九命偿百年之辱”,这分明是针对祖坟被辱的报复。

不是李家那些明显喊打喊杀的男人,那会是谁?

谁还能对李家的“百年之辱”有如此深的执念,不惜用灭门这种方式来“偿还”?

一个模糊的、几乎被忽略的身影,缓缓浮现在老陈的脑海里。

那个女人。李家的儿媳。那个询问时总是低着头,声音细细小小,看起来吓坏了的女。那个据说常年吃斋念佛、连蚂蚁都不忍心踩死的女人。

赵翠芬。

再次调取所有相关人员的问询笔录。赵翠芬的笔录,简单,清晰,甚至过于平静地描述了她那几日的行程: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做饭洗衣,从未离开。完美得不正常。

重新走访村民。有邻居模糊想起,案发前几天,似乎见过一个身形类似赵翠芬的女人,戴着大草帽,低着头,背着一个很大的麻布袋,往王家方向走,但当时没在意。

技术队对现场进行二次勘验。在一个极其隐蔽的、血泊边缘的角落,提取到一枚模糊的、不完全的脚印,尺寸较小,分析应为女性所留。与赵翠芬被秘密提取的鞋印进行比对,特征高度吻合!



    (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刑侦档案第一部 http://www.220book.com/book/6L4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