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沃野:农女的锦绣丰年
第二十三章 稚子承志学农桑,天下归心庆太平
春和景明的日子,庄园的试验田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五岁的禾禾背着小竹篓,跟在苏晚身后,认真地学着分辨杂草和秧苗。小家伙蹲在田里,小手小心翼翼地拔起一株稗草,举到苏晚面前:“娘亲,这个是坏草,会抢麦子的养分,对不对?”
苏晚笑着点头,递给他一块帕子擦手:“禾禾说得对。种田就像过日子,要分清好坏,才能有好收成。”不远处,顾衍正带着农校的学生们搭建新式水车,看到母子俩的互动,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孩子不仅继承了苏晚的细心,更继承了她对土地的热爱。
这天午后,北方的农校送来消息,说耐旱玉米在漠北试种成功,连最贫瘠的土地都长出了的玉米棒。苏晚拿着信,激动地拉着顾衍的手:“你看!漠北也能种玉米了!以后边疆的百姓再也不用怕粮食不够了!”
顾衍接过信,看着上面的字,眼中满是欣慰:“这都是你多年的心血。再过些日子,我带你和禾禾去漠北看看,让孩子也见识见识,他娘亲种的庄稼,如何在边疆扎根。”
半个月后,一家三口踏上了前往漠北的路。漠北的风虽依旧凛冽,却不再是往日的荒芜——田地里,金黄的玉米连成一片,牧民们的帐篷旁,还种着苏晚推广的耐寒蔬菜。当地的牧民看到苏晚,纷纷围上来,献上哈达和奶茶,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苏长公主,谢谢您!有了这些粮食,我们冬天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禾禾趴在顾衍肩头,看着眼前的景象,小声问:“爹爹,娘亲好厉害,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娘亲种的庄稼?”顾衍笑着点头:“是啊,因为娘亲的庄稼,能让大家吃饱饭,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禾禾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紧紧抓住苏晚的衣角:“娘亲,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种好多好多庄稼,让所有人都有饭吃。”
苏晚蹲下身,轻轻摸了摸他的头,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自己的初心,己经在孩子心里扎了根。
从漠北回来后,苏晚开始教禾禾认农书。小家伙虽然年纪小,却学得格外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农校的夫子问个不停。有次夫子教大家辨认麦种,禾禾突然举起一颗麦种说:“夫子,这个麦种我认识!娘亲说,这个是耐寒的,冬天种在地里也能长!”夫子笑着点头,对苏晚说:“长公主,小公子真是块学农的好料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禾禾渐渐长成了懂事的少年。他不仅跟着苏晚学习种田,还主动跟着顾衍去边疆,帮牧民们改良土壤、播种庄稼。有次边疆遭遇沙暴,禾禾跟着顾衍一起,带着牧民们用秸秆固沙,还教大家种上耐旱的沙棘,既防止了沙漠化,又能收获果实。
这年秋收,皇帝下旨,在京城举办“丰年盛典”,邀请全国各地的百姓代表来京,分享丰收的喜悦。盛典当天,京城的大街上张灯结彩,来自江南的稻农、西北的牧民、漠北的士兵,都带着自家的丰收果实,汇聚在皇宫前的广场上。
苏晚牵着禾禾的手,站在广场中央。禾禾捧着一碗新收的小米,走到皇帝面前,脆生生地说:“陛下,这是我和娘亲在试验田种的小米,可香了!我以后要种更多粮食,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皇帝笑着接过小米,摸了摸禾禾的头:“好孩子,有你娘亲的样子!朕相信,以后有你们母子在,我朝的锦绣丰年,会越来越好!”
盛典结束后,苏晚和顾衍、禾禾站在皇宫的城楼上,看着下方欢庆的百姓,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顾衍握住苏晚的手,轻声道:“晚晚,你看,这就是我们守护的天下,这就是我们期盼的太平。”
苏晚点头,看着身边懂事的儿子,又看向远处满田的庄稼,心中满是幸福。她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旅程,早己给了她最好的答案——所谓锦绣丰年,不仅是满田的庄稼,更是百姓的笑颜,是家人的陪伴,是代代相传的、对土地的热爱与守护。
晚风拂过,带着丰收的麦香。苏晚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人间的烟火与安宁。她知道,只要这份初心不变,这份守护不止,这片土地上的锦绣丰年,就会岁岁常存,永不停歇。
(http://www.220book.com/book/6LX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