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药圃的石阶,罗家荣正带着几个新弟子移栽金银花。藤蔓上的嫩芽沾着水珠,在晨光里闪得像碎银。“小心点,”他叮嘱道,“这根须脆,碰断了要缓半个月才能活。”
玄风站在田埂上看着,手里捏着半块干粮。灰袍从镇上回来,肩上扛着个新做的竹架:“王掌柜说这架子结实,能让金银花爬得更高。”他把架子往地上一放,拍了拍身上的灰,“对了,江南的信又到了,我妹说她种的枸杞发芽了,还寄了包新摘的嫩芽来。”
青禾端着个陶盘走过来,里面摊着晒干的枸杞芽,翠绿中带点黄。“我试了试,泡在茶里有股清香味,”她捡了片递给玄风,“比咱们这儿的更嫩些。”
玄风放进嘴里嚼了嚼,点点头:“江南水土软,种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让她多留些种子,秋天咱们也试种几畦。”
晌午时分,来了个穿长衫的先生,说是从城里学堂来的,想讨些药材标本。“孩子们上自然课,想认认真正的草药,”先生客气地说,“听说这儿的药圃最地道。”
灰袍领着他去库房,里面整整齐齐摆着一排排玻璃罐,当归、黄芪、薄荷……每种药材都贴着标签,写着药性和生长周期。“这些都是弟子们做的,”灰袍骄傲地说,“去年还被县里的学堂借去展览过。”
先生挑了满满一篮子,临走时非要留下些银子。玄风摆摆手:“不用,就当是给孩子们添份见识。要是他们喜欢,下次带他们来园子里看活的。”
先生走后,罗家荣笑着说:“咱们这药圃,现在成了学堂的‘校外课堂’了。”
“这样才好,”玄风往地里撒着草木灰,“药不光是用来治病的,让人知道它咋长的,咋来的,才不算白种。”
傍晚收工时,周伯坐在老槐树下抽烟袋,看着弟子们把晒干的药材装袋。“还记得你刚来时,总嫌这活计枯燥,”他对玄风说,“现在倒成了离不开的牵挂。”
玄风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他想起当年赌气跑到药圃,摔碎过药罐,骂过这日子没出息,是师父蹲在地里教他:“你看这草,看着弱,扎根深,风刮不倒。人也一样,守住点实在的东西,心里才稳当。”
如今师父不在了,他倒真成了那个守着实在东西的人。
夜里,众人围在灯下写信。灰袍给妹妹写:“家里的金银花快开花了,你那边的枸杞记得多浇水……”罗家荣给城里学堂写:“下个月薄荷就能收,要是孩子们来,我教他们做薄荷膏……”青禾在旁边画药圃的地图,标着哪畦种了啥,哪棵树是认路的记号。
玄风没写,只是坐在旁边看。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墙角那排药罐上,罐身上的釉彩被岁月磨得发亮。那是师父留下的,当年他总说:“好药得用好罐熬,急不得,躁不得。”
现在,这些罐子还在熬着药,只是熬药的人换了一辈又一辈。
突然,院外传来几声狗叫,是镇上的张婶,手里拎着个布包:“玄风师父,俺家娃子总咳嗽,你给看看?”
玄风赶紧起身,接过布包,里面是张婶自己种的青菜。“进屋说,”他领着张婶往灶房走,“我给你抓点枇杷叶,加冰糖煮水,喝几天就好。”
罗家荣和灰袍相视一笑,继续低头写信。灶房里很快飘出枇杷叶的清香,夹杂着张婶的道谢声。
玄风端着药汤出来时,看见天上的月亮格外亮。他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自己困在一方天地里,是让这药香飘进寻常人家,让这手艺住进更多人心里。就像这药圃的藤蔓,顺着竹架往上爬,爬过墙头,爬向远方,却始终把根扎在这片土里。
夜渐深,药圃的灯一个个灭了,只有库房的灯还亮着,照着那些整齐的标本和写了一半的信。风穿过药田,带着草木的气息,像是在说,只要这根还在,这香就不会断,这路就会一首往前伸。
作者“南宫潇斌”推荐阅读《放牛娃的修行传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MM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