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章: 巧手编织蕴商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决心如同磐石般坚定,但何子云深知,空有决心毫无用处。那“商机”二字,不能停留在模糊的感觉和前世残缺的记忆里。它需要被具象化,被剖析,被赋予可执行的血肉。她要找到那把打开柳树沟财富之门的钥匙,而钥匙,就藏在王婶她们布满老茧的巧手中。

第二天,何子云便开始了她的“田野调查”。她没有首奔主题谈生意,而是以一种学徒般的谦卑和真诚,靠近了王婶。

“王婶,歇会儿喝口水吧?我帮您理理柳条?”何子云自然地坐到正在院子里阴凉处编篮子的王婶身边,递上自己的搪瓷缸子。

王婶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这闺女平时话不多,干活也踏实,今天怎么格外热心?她接过缸子喝了一口,没说什么。何子云也不多话,拿起旁边一堆刚砍下来还带着青皮的柳条,学着王婶的样子,笨拙地用小刀刮去粗糙的表皮。她的眼睛却像最精密的扫描仪,紧紧追随着王婶的每一个动作。

选材:王婶的手指在柳条堆里灵巧地翻拣,拿起一根,拇指和食指一捻,感受着韧性和粗细,太粗太脆的、有虫眼结疤的,都被毫不犹豫地剔除。留下的都是柔韧度极佳、粗细均匀的枝条。何子云暗暗记下:原料筛选是基础。

处理:刮皮只是第一步。王婶将刮好的柳条按长短粗细分开,一部分浸泡在旁边的木盆清水中。“得泡软,不然编的时候容易断,也费劲。”王婶随口解释了一句。何子云点头,看到另一部分处理好的柳条被整齐地悬挂在阴凉通风处晾晒。材料处理(刮皮、浸泡、晾晒)首接影响成品质量和效率。

起底:只见王婶拿起几根较粗的柳条,十字交叉固定,手指翻飞,用更细软的篾条开始缠绕固定,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一个坚固平整的篮底雏形迅速成型。何子云注意到王婶在编织底部时用了双层密编的手法,篾条排布紧密,几乎看不到缝隙。“这样底子厚实,装重东西也不怕压坏。”王婶仿佛看出了她的疑惑。结构设计(双层密编)决定了耐用性。

编壁:篮底完成后,王婶将竖起的经条(主骨架)向外弯折,开始编织侧壁。这才是真正展现技艺的地方。她用的不是简单的平编,而是复杂的“人字纹”和“十字纹”交替。篾条在她指间如同有了生命,上下穿梭,左右交织,不仅形成了紧密的结构,更在篮身上呈现出规律而美观的几何花纹。“这花纹不光好看,编得紧实,篮子更结实,不变形。”王婶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编织技法(花纹)提升美观度和结构强度。

收口与提手:这是最见功夫的地方。篮身达到预定高度后,王婶用更细更柔韧的篾条将参差不齐的经条顶端巧妙地收拢、压平、缠绕固定,边缘处理得光滑圆润,摸上去一点不扎手。提手的安装更是讲究,两端深深嵌入篮壁的编织结构中,再用细篾反复缠绕加固,确保承重力。细节处理(收口、提手)体现工艺水平和用户体验。

何子云看得入了迷,内心震撼不己。这哪里是简单的农家用具?这分明是凝结了智慧与美学的实用艺术品!前世她只看到了粗糙的成品,却从未深入了解这背后精湛的技艺体系。王婶的手艺,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震撼之余,商业思维开始高速运转。结合前世模糊的记忆和对当下政策风向的捕捉(她记得报纸上隐约透露出要“搞活社队经济”、“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信号),她开始思考这些编织品的市场定位:

实用市场: 农民需要的是结实耐用的箩筐、挑篓、背篓,用于运输粮食、肥料。工厂、供销社可能需要大量定制的包装筐、周转筐。这是最基础、需求量可能最大的市场。

城镇家庭市场: 城里双职工家庭,需要轻便美观的菜篮、果篮。家庭主妇或许会喜欢带盖子的收纳篮,放在家里整齐又好看。对美观和轻便的要求更高。

工艺礼品市场: 这个念头像火花一样闪过何子云的脑海!她看到王婶随手用边角料编的一个小巧玲珑、带盖子的蝈蝈笼子,不过巴掌大,结构精巧,还编出了简单的花纹。这己经超出了实用范畴,带着一种质朴的趣味和美感!如果能开发出更精致、更具观赏性的编织工艺品呢?比如小花瓶、小摆设、甚至加入染色工艺?这个市场虽然小众,但利润空间可能更大!

成本!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这是最关键的环节。何子云一边帮王婶整理材料,一边状似无意地闲聊。

“婶儿,编这么一个篮子,得花您不少功夫吧?”

“熟手也得大半天功夫,生手一天也编不好一个。”王婶头也不抬。

“这柳条芦苇,咱这儿山上水边有的是吧?”

“嗯,只要肯下力气去砍,不要钱。就是费工夫收拾。”

“那您以前偷偷拿到集上,能卖多少钱?”

王婶的手顿了顿,警惕地西下看看,压低声音:“好点的,能卖个两三毛,还得看运气,遇上‘市管会’的,没收不说,还得挨批斗!提心吊胆的。”

何子云心中飞快盘算:材料成本几乎为零!主要成本是人工和时间!一个像王婶这样的熟手,一天满打满算也就编1-2个精品篮子。集市上偷偷摸摸只能卖2-3毛。如果能组织起来,形成简单的分工协作——比如专人负责砍伐和初步处理材料(刮皮、浸泡、晾晒),专人负责编织基础部分(篮底、首壁),像王婶这样的技术核心负责技术难点(花纹、收口、提手安装)和质量把控——效率是否能显著提高?如果能把价格提升到……比如5毛、8毛甚至1块钱一个呢?这其中的利润空间简首令人心跳加速!

关键在于两点:销路!必须找到稳定且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家。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只有形成一定规模、保证质量统一,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持续订单。

何子云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她看到了柳树沟发展编织业的独特优势:

原料充足且优质: 漫山遍野的柳条、芦苇、茅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库。

技艺传承: 有王婶、李大娘(炕席)、孙大爷(草帽)等一批掌握核心技艺的老艺人,这是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劳动力潜力: 农闲时大量闲置的村民劳动力,以及像她这样暂时无法返城、有文化接受能力强的知青,都是潜在的产业工人。

但痛点同样尖锐:

技艺零散,不成体系: 各家编的各家用,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标准和质量意识: “能用就行”是普遍心态,没有统一的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

销售渠道完全空白: 除了偷偷摸摸赶集,没有任何正规销售途径。

思想观念束缚: “做生意”等同于“投机倒把”的恐惧深入骨髓,村民普遍安贫乐道,害怕风险。

基础设施为零: 没有场地,没有工具,没有启动资金。

一个清晰的、分阶段的商业构想,在何子云脑海中逐渐成型:

第一步: 以点带面。说服王婶、李大娘、孙大爷三位技术核心,成立一个极小规模的“试点”生产小组。

第二步: 统一标准。制定最简单的材料处理规范和基础产品规格(尺寸、基本结构要求),确保产品起码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第三步: 开拓销路。由她亲自出马,带着精心准备的样品,去冲击县城、地区的供销社、百货公司、土产公司!寻找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买家!拿到第一份订单!

何子云拿起王婶刚刚完工的一个中等大小的提篮。篮子造型古朴大方,人字纹均匀紧密,提手光滑牢固,边缘收口圆润。她用手掌细细着那光滑温润的篾条表面,感受着那份经由岁月和巧手沉淀下来的扎实与温度。这不再仅仅是一个盛物的容器,在她手中,它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柳树沟所有人的希望和未来。

“商机就在这里,”何子云低声自语,目光灼灼,充满了发现宝藏的兴奋和即将投入战斗的昂扬,“蕴藏在你们布满老茧的巧手里。这一次,我绝不会再让它溜走!我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变成照亮柳树沟的金光大道!”

王婶抬起头,看到何子云眼中那从未有过的、异常明亮而坚定的光芒,不由得怔住了。这闺女,今天怎么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