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章: 决心已定谋出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章节无错乱精修!
 

蓝图在胸中激荡,但何子云明白,再完美的构想也需要落地。她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堡垒,就是说服技艺的核心——王婶。这不仅仅是争取一个劳动力,更是争取一份信任,一份对未知道路的认可。

何子云没有选择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而是在一个黄昏,王婶独自坐在院子里搓麻绳的时候,搬了个小凳子坐了过去。

“婶儿,搓绳子呢?”何子云声音温和。

“嗯,家里挑水的绳子快磨断了。”王婶头也没抬。

何子云没有立刻切入主题,而是拿起旁边一些散乱的麻纤维,学着王婶的样子笨拙地搓起来。沉默了一会儿,她轻轻叹了口气:“唉,昨天看到张老伯蹲在墙根抽烟,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听说是小孙子咳嗽总不见好,想抓药,可……”

王婶搓绳子的手明显顿了一下,没说话,但肩膀似乎塌下去一点。张老伯家的情况,邻里都知道。

“王婶,”何子云放下手里的麻,侧过身,认真地看着王婶,“您的手艺,是真的好!我那天看您编的篮子,又结实又好看,比我在城里百货大楼看到的那些机器压出来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王婶终于抬起头,昏黄的光线下,她的眼神有些复杂,有被人夸奖的些许不自在,也有一丝深藏的落寞:“好有啥用?也就自家使使,顶多……偷偷换点盐巴针线。”

“婶儿,”何子云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更加恳切,“我是说,您这手艺,它值钱!它不该只换来点盐巴针线!它能换钱!能换抓药的钱!能让张老伯的孙子早点好起来!”

“值钱?”王婶像是被烫了一下,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惊恐,下意识地左右张望,“可不敢胡说!那是投机倒把!要挨批斗的!前些年老李头偷偷编了几个筐去卖,让人抓了,斗得可惨了……”她连连摆手,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

何子云早有准备。她小心地从怀里掏出那张被她反复、边缘都起毛了的旧报纸,指着上面一段关于“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的模糊报道(虽然语焉不详,措辞谨慎,但足以成为依据)。

“婶儿,您看,报纸上都说了!现在不一样了!国家允许咱们搞点副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不叫投机倒把,这叫响应号召!”何子云指着那几行字,声音压得很低,却异常清晰有力,“咱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编出好东西,正正经经地卖出去,换钱,给娃娃抓药,给家里添件新衣裳,这有啥错?”

王婶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报纸上那几个字,嘴唇嗫嚅着,显然内心在激烈挣扎。恐惧是几十年形成的枷锁,没那么容易打破。

何子云趁热打铁,抛出了最实在的诱饵:“婶儿,这样,不用您去冒险卖东西!您就在家,安心编您的篮子!您编多少,我按个数给您算钱!大的,我给您西毛一个!小的,两毛五!我保证,比您偷偷去集上卖的高得多!要是……要是我跑出去没找到人收,篮子还是您的,我照样子按这个价贴钱给您!绝不让您白干!”

“按个数给钱?西毛?两毛五?”王婶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呼吸都急促起来。这个数字对她冲击太大了!她偷偷摸摸卖一个最好的篮子,担惊受怕一天,也就两三毛。现在坐在家里编,一个大的就能稳稳拿到西毛?这……这简首不敢想!而且何子云还承诺跑不成也贴钱!虽然她觉得这闺女可能没那么多钱贴,但这股破釜沉舟的劲儿,让她动容了。

何子云看到了王婶眼中的动摇和那被巨大利益点燃的微光。她伸出手,轻轻握住王婶粗糙冰凉、布满裂口和老茧的手:“婶儿,信我一次!咱们试试!就试试!为了张老伯的孙子,也为了咱柳树沟的娃娃们以后能吃饱穿暖,能有钱上学看病!您的手艺,是宝贝!不能埋没了!”

王婶的手在何子云温热的手掌里微微颤抖。她看着何子云眼中那近乎虔诚的恳求和燃烧的火焰,又想到张老伯佝偻的背影和小孙子撕心裂肺的咳嗽……终于,她反手用力握了一下何子云的手,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重重地点了下头:“成!闺女,婶儿信你一回!就……就按你说的办!我先编着!”

拿下了最关键的王婶,何子云心中的石头落了一半。李大娘和孙大爷相对好说服一些,看到王婶都同意了,又听到“按件计酬”的承诺,犹豫再三也都点了头。核心的“技术小组”初步成型!

当晚,在知青点所有人都睡熟后,何子云点起那盏小小的煤油灯,用身体挡住微弱的光线,趴在土炕上,在一张从废弃笔记本上撕下的、相对完整的纸上,开始书写她简陋却至关重要的“创业计划书”。

一腔热血的写作大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目标: 为柳树沟手工编织品打开销路,实现村民和知青增收。(简洁、务实)

第一步(试点): 核心小组:王婶(精品提篮 - 大号、小号)、李大娘(标准尺寸炕席)、孙大爷(加宽檐防晒草帽)。

产品标准(初定):

材料:处理干净,无毛刺、虫眼、霉变。(她画了个示意图标注)

尺寸:提篮(大号:底径XXcm,高XXcm;小号:底径XXcm,高XXcm - 她用树枝做了简易标尺);炕席(长XX米,宽XX米);草帽(帽檐宽度≥XXcm)。

工艺:编织紧密无松散,收口牢固光滑,提手/帽带安装结实耐用,无明显瑕疵。(她尽力用文字描述)

理想定价(批发目标): 提篮(大号)0.8元,(小号)0.5元;炕席1.2元;草帽0.6元。(这个价格是她基于成本和市场预估反复权衡的底线)

成本与分配构想:

原料:免费(集体提供劳力砍伐)。

工钱(支付给编织者):提篮(大号)0.4元,(小号)0.25元;炕席0.8元;草帽0.3元。

剩余差价(如篮子大号0.8-0.4=0.4元):作为“集体资金”,用于开拓销路(路费、样品)、简单工具购置(如更好的刮刀、尺子)、可能的损耗、以及未来激励。她咬着笔杆写下:“启动资金:0元。首笔路费伙食:需个人筹集。”

行动: 何子云携首批样品,前往县城、地区寻找供销社、百货公司采购科、土产公司等潜在采购单位。

写到这里,何子云停住了。最大的现实困难赤裸裸地摆在眼前:钱!去县城坐车、吃饭、住宿,都需要钱!她翻遍了自己所有的口袋,加上省下的几两粮票,一共只有一块三毛七分钱和西两粮票。去县城来回车费就要将近一块钱!住宿最便宜的大通铺一晚也要几毛,吃饭更是问题。

知青点里,大家都不宽裕。她犹豫再三,目光落在了旁边铺位睡得不太安稳的李晓梅身上。晓梅心善,家里条件在知青里算稍好一点的。何子云轻轻推醒她。

“晓梅,晓梅……”

“嗯?子云姐?咋了?”李晓梅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晓梅,我……我想跟你借点钱。”何子云声音干涩,脸颊发烫,“五块……行吗?我有急用,我保证,很快……很快想办法还你!”她不敢说具体用途,怕吓着晓梅。

李晓梅彻底醒了,借着月光看着何子云焦急而坚定的脸。她沉默了几秒,然后转身,窸窸窣窣地从枕头底下一个小布包里摸索着。她拿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卷,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几张零散的票子。她抽出两张相对新一点的“壹圆”票,又数出几张毛票,加起来大概两块多钱,塞到何子云手里。

“子云姐,给!我……我就这么多了,本来想托人买盒雪花膏的。”李晓梅的声音带着困意,但很真诚,“我知道你肯定有要紧事。我相信你!不过……你小心点啊。”她没再多问。

何子云握着那带着体温、皱巴巴的两块多钱,感觉重如千钧。钱虽少,却是沉甸甸的信任和雪中送炭的希望!她用力点点头:“晓梅,谢谢你!我一定会还你的!”

几天后,在王婶、李大娘、孙大爷的精心制作下,第一批严格按照何子云“简陋标准”打造的样品诞生了:两个大小提篮(人字纹清晰紧密,提手光滑牢固),一张平整厚实、编织紧密的标准尺寸炕席,三顶宽檐、结实耐用的草帽。

何子云用自己唯一一块相对干净的旧包袱皮,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篮子包裹好,避免相互摩擦。炕席仔细卷起来,用草绳捆扎结实。草帽则叠好放在最上面。她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反复检查着这些寄托了所有人希望的“武器”。

看着这些在煤油灯下泛着柔和光泽的编织品,何子云心潮澎湃,热血上涌,仿佛己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沉重的压力。王婶信任的眼神,李大娘、孙大爷的期待,晓梅借出的钱,还有柳树沟无数双在贫困中挣扎的眼睛……都压在了她的肩上。

她背起这个不算轻的包袱,走到知青点门口。东方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那条通往山外、尘土飞扬的崎岖土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蜿蜒伸向未知的远方。

出路,就在山外!

成败,在此一举!

何子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沉睡中的村庄和知青点,眼神如同淬火的刀锋,决绝而无畏。她紧了紧肩上的包袱绳,迈开脚步,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却也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征途。孤注一掷的战斗,开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