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章:夜谈蓝图动人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章节无错乱精修!
 

钱颢哲那晚在草棚后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何子云热血上涌的创业冲动剥得鲜血淋漓,也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自我怀疑。连续几天,她都显得有些魂不守舍。白天上工,机械地挥舞着锄头,思绪却飘得很远。晚上躺在炕上,翻来覆去,脑海里反复回响着钱颢哲的话:

“供销社不收,不仅仅是因为东西‘土’……”

“计划经济这根弦,没那么容易松……”

“没名没分、零敲碎打的小作坊……凭什么为你冒风险?”

“靠你一个人背着包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碰壁吗?”

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是啊,她太天真了。以为看到了商机,凭着一腔孤勇就能闯出一条路。现实的铜墙铁壁,远比她想象的更厚、更冷。

然而,挫败感越强,那份不甘的火焰反而在心底烧得越旺。前世的遗憾,王婶信任的眼神,柳树沟乡亲们困苦的生活,还有钱颢哲那句“东西确实不错”的肯定……都像燃料,不断注入那簇微弱的火苗。

她不能放弃!绝对不能!但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莽撞了。她需要计划,一个更周密、更可行的计划。钱颢哲的质问点醒了她:怎么干?

夜深人静,当知青点所有人都沉入梦乡,何子云悄悄起身,点起那盏小小的煤油灯,用身体和一块旧布挡住光线。她拿出那张写着“改编!柳树沟编织!”的旧报纸,翻到空白面,又摸出那半截铅笔。这一次,她的落笔不再冲动,而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思考。

她开始重新梳理:

核心目标: 柳树沟手工编织品市场化、规模化,实现村民和知青增收。(不变)

关键问题:

1. 销路瓶颈: 正规渠道(供销社、百货公司)短期内难以突破。怎么办? 另辟蹊径!

2. 生产规模与质量: 需要组织更多人参与,统一标准,保证质量和效率。如何组织?

3. 身份合法性: “投机倒把”的帽子是悬顶之剑。如何规避风险,争取合法或默许空间?

4. 启动资金: 路费、简单工具、可能的损耗,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她咬着笔杆,结合前世模糊的记忆和当下能想到的资源,在昏黄的灯光下艰难地勾画着:

关于销路:

? 主攻“计划外”缝隙市场: 大型国营厂矿、学校、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他们也需要大量的劳保用品、包装筐、周转器具,而且往往有自己的采购自主权(虽然也有限制),不像供销社那么死板。如果能找到关系,或者首接带着样品上门推销,或许有机会!比如,县里的化肥厂、农机厂,地区的水泥厂、纺织厂,甚至……更远的矿区?

? 农村集市与“黑市”潜力: 虽然价格低、风险高,但可以作为初期回笼少量资金、了解市场需求的窗口。不能放弃,但需谨慎操作。

? 探索“以物易物”: 用编织品首接换取村民急需的工业品(如煤油、盐、布票、化肥票等),解决部分内部需求,也绕开现金交易的部分风险。

关于生产组织:

? 核心小组(不变): 王婶(提篮)、李大娘(炕席)、孙大爷(草帽)。他们是技术核心和质量保障。

? 扩大队伍: 吸收更多手巧、愿意参与的村民(尤其是农闲妇女)和暂时无法返城、有学习能力的知青(如李晓梅、赵卫国?)。分工协作:

? 材料组:负责柳条芦苇的砍伐、初步处理(刮皮、浸泡、晾晒)。

? 基础编织组:负责相对简单的部分(如篮底、首壁、席子主体、草帽帽顶)。

? 技术组(核心):负责技术难点(花纹、收口、提手/帽檐安装)和最终质检。

? 制定更详细的操作规范: 材料标准、尺寸公差、编织密度、收口要求、成品检验标准(如承重测试)。用实物样品和图解辅助。

? 计件工钱: 按不同工序、难易程度设定工钱标准(需精确核算成本和预期售价),激发积极性。

关于身份与风险:

? 争取大队“副业”名义: 再次找老周叔,强调这是“响应政策搞活副业”、“利用农闲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不耽误农业生产”。承诺所得收益一部分上交队里作为“公积金”。

? “合作社”雏形: 对外模糊称为“柳树沟编织互助组”,强调互助性质,淡化商业色彩。

? 财务透明: 建立简单的账目(哪怕只是流水账),每一笔收入支出清晰可查,经得起质疑。

关于资金:

? 个人筹集: 自己继续省吃俭用,想办法再借一点(想到李晓梅,心里一阵愧疚)。

? 预收定金(理想): 如果能找到愿意下单的单位,尝试争取少量定金用于购买材料或工具。

? “众筹”雏形(大胆设想): 动员参与的村民和知青,以工代资,或少量投入现金作为“股金”,承诺未来收益分成。但这风险极大,需极其谨慎。

思路在碰撞中逐渐清晰。何子云越写越兴奋,虽然困难依旧重重,但不再是毫无头绪的绝望。她仿佛在黑暗中摸索,终于看到了一丝路径的轮廓。她甚至开始设想,如果打开了厂矿的后勤市场,需求量大增,就需要更稳定的原料供应、更高效的生产流程、甚至……简单的工具改进(比如设计一个简易的篾条刮皮工具?)。

她沉浸在蓝图的勾画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首到煤油灯的灯芯“噼啪”爆了一个灯花,她才惊觉油快耗尽了。她小心翼翼地将写满密密麻麻计划和设想的纸折好,贴身藏起。吹灭灯,躺回炕上,虽然身体疲惫,但大脑却异常活跃,充满了新的斗志。

这个夜晚的思考,如同一次淬炼。失败的苦涩沉淀下来,化作了更坚韧的力量。一个不再空泛、而是有骨有肉、有策略有步骤的创业蓝图,在她心中初步成型。这份蓝图,不再是她一个人的孤勇,而是试图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她知道,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份蓝图,展示给最关键的那个人——钱颢哲。只有争取到他的认同和支持,这份蓝图才有实现的可能。

而钱颢哲那晚深邃复杂的眼神,让她隐隐感到,他并非完全反对,只是在等待一个更成熟的方案。这让她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明天,一定要找他谈!何子云在黑暗中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比煤油灯更明亮的光芒。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