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焱师与琼崖纵队在黄竹坡的胜利会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为解放全岛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当龙焱师的主力部队告别海岸线,跟随着琼崖纵队的向导真正深入海南岛腹地时,许多来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官兵们,才切身体会到这片热带土地给予他们的“下马威”是何等严酷。
烈日如火,炙烤着茂密的热带雨林,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腐烂和泥土蒸腾的湿热气息,让人感觉像是被裹在了一层厚厚的、温热的湿毛巾里,喘不过气来。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林下光线昏暗,藤蔓纵横,灌木丛生,能见度极低。
侦察营营长耿彪,这个在华北平原和江南水乡都如鱼得水的汉子,此刻正靠在一棵巨大的榕树气根上,大口喘着气,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额头上淌下,迷彩作战服早己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又闷又痒。
“他娘的……这鬼天气……比鬼子的枪炮还难受……”他扯开领口,感觉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吸入滚烫的水蒸气。在他周围,战士们也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不少人脸上、脖子上被蚊虫叮咬得满是红包,烦躁地抓挠着。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脚下的路。所谓的路,很多时候只是琼崖纵队战友们用砍刀在密林中开辟出来的小径,泥泞不堪,布满滑溜的树根和松软的腐殖质。沉重的装备成了巨大的负担。
“营长,三排有两名战士中暑晕倒了!”
“报告,一排的电台又出问题了,估计是潮气太大,线路受潮短路!”
“营长,这鬼地方,咱们的装甲车根本进不来,全靠两条腿,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移动起来太费劲了!”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耿彪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泥浆,心里一阵烦躁。他亲眼看到,一个背着沉重步话机的通讯兵,在试图跨过一条小溪时,因为脚下青苔打滑,连人带机器摔进了水里,虽然人没事,但那台精贵的步话机估计是凶多吉少。
不仅仅是步兵,就连配合作战的少量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也在复杂的地形面前举步维艰。狭窄的林间道路、松软的泥地、纵横的沟壑,都严重限制了这些钢铁巨兽的机动性。一旦离开相对开阔的河谷地带,它们几乎寸步难行,反而成了需要步兵保护的累赘。
与此同时,在岛屿东部追击日军残敌的一支龙焱师部队,也遇到了新的麻烦。他们携带的干粮,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快就开始发霉变质。战士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就地取食,但陌生的热带植物和水源,又带来了中毒和患病的风险。皮肤病、腹泻、疟疾等疾病的发病率开始上升,非战斗减员逐渐增多。
这些问题被迅速反馈到了设在海口郊外的龙焱师海南前线指挥部。李昊看着一份份关于官兵不适、装备故障、疾病滋生的报告,眉头紧锁。
“司令,看来我们对热带环境的艰苦性,还是估计不足啊。”张诚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装备和后勤体系,主要是基于温带和亚热带条件设计的,到了这里,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这样下去,不等鬼子来打,我们自己就要被这环境拖垮了。”
雷雄刚从一线回来,也是一脸晦气:“妈的,老子的坦克在平原上能碾碎一切,到了这破林子里,还不如一头水牛好使!好多弟兄身上都起了痱子,痒得睡不着觉,这仗还怎么打?”
李昊走到指挥部外,看着远处郁郁葱葱、仿佛无边无际的绿色山峦,沉默了片刻。他知道,征服这片土地,不仅仅需要勇气和先进的武器,更需要适应这片土地的智慧和改变。
“传令下去!”李昊转过身,语气果断,穿越抗战,我有一个重装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越抗战,我有一个重装师最新章节随便看!“全军暂时转入适应性休整和战术调整阶段!各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在琼崖纵队同志的指导和帮助下,就地展开热带丛林生存与作战训练!我们的装备和后勤,必须立即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造!”
一场围绕“热带作战装备适应”的全军性调整迅速展开。
首先是从单兵装备开始。后勤部门紧急从大陆调运,并在当地搜集赶制了一批更适合热带环境的物资。厚实的标准作战服被更轻薄、透气、快干的丛林迷彩服替代。宽檐丛林帽发放到每个战士手中,以遮挡烈日和雨水。驱蚊药水、防蛇药、净水片、防晒霜(简易配方)成为了单兵标配。厚重的作战靴也开始尝试改用更轻便、透气且防滑的材质。
军械部门的技术人员则忙碌起来。他们深入到各个部队,指导官兵们如何在高湿环境下保养武器,防止枪械生锈、光学器材发霉、电子设备受潮。一些简易的防潮箱、武器保养工具包被下发到班组。对于重武器,则想办法进行分解,由更多人携带,或者研制更轻便的替代型号。
针对通讯难题,通讯兵们想出了土办法:用雨布和树枝为电台搭建简易的防潮棚,定期开机烘干,重要线路接口用防水胶带密封。同时,更加依赖琼崖纵队熟悉的、诸如哨音、旗语、人力传令等传统联络方式作为补充。
后勤补给体系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口粮部门加速研发并生产耐储存、不易霉变的新型高能量压缩干粮和罐头。军医部门则大量配制发放预防和治疗疟疾、腹泻、中暑、皮肤病的药物,并在各连队强制推行饮用开水、注意个人卫生的规定。在琼崖纵队的帮助下,部队也开始学习辨认可食用的热带植物和寻找安全水源。
对于装甲和车辆部队,则改变了使用思路。不再追求它们作为突击先锋,而是将其主要部署在相对开阔的沿海平原和主要交通线附近,作为机动火力支撑点和预备队。在丛林山地作战时,则主要依靠步兵和轻型支援火器。
训练场上,内容也彻底改变。在琼崖纵队老战士的带领下,龙焱官兵们学习如何在密林中辨别方向、悄无声息地行军、设置陷阱、利用植被伪装、攀爬陡坡、穿越沼泽。他们练习在极端湿热环境下保持体力,学习应对毒蛇、蚂蟥、蚊虫的技巧。
一开始,很多北方来的战士极其不适应,叫苦不迭。但在严酷的环境压力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他们开始逐渐掌握窍门。
耿彪的侦察营作为试点单位,变化最为明显。战士们换上了新式的丛林作战服,脸上涂着防蚊泥,行动变得更加轻捷。他们学会了用砍刀开路,用绳索通过悬崖,在丛林中寻找安全的露营地和水源。武器装备也进行了优化,不必要的负重被精简,每个人都成了丛林生存和作战的“专家”。
半个月后,当耿彪的营再次奉命前出侦察一股藏匿在五指山深处的日军残部时,整个部队的精神面貌和行动效率己然脱胎换骨。
他们如同真正的丛林之豹,在密林中穿梭自如,悄无声息地接近了目标。利用对环境的高度适应和精准的战术配合,他们以极小的代价,干净利落地歼灭了这股负隅顽抗的日军,自身仅有数人轻伤,且无一例非战斗减员。
捷报传来,李昊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支从北方而来的钢铁雄师,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如同淬火一般,在热带雨林的严酷环境中,锻造出更加坚韧、更加适应复杂战场环境的筋骨。
龙焱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拥有先进的装备,更在于拥有不断学习、适应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当他们真正征服了这片热带土地时,盘踞在岛上的日军残敌的末日,也就真正来临了。海南岛的全境解放,己经指日可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