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三十二章:海军摇篮:海南岛造船厂设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抗战,我有一个重装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石碌铁矿那微弱的冶炼炉火,虽然只是星星之火,却仿佛点燃了龙焱师高层心中一片更广阔的蓝图。站在海口临时指挥部面向琼州海峡的窗口,李昊望着眼前那片蔚蓝无垠、一首延伸到天际线的南海,心中涌动的不再仅仅是陆上征战的豪情,更有了一种对深蓝的渴望与责任。

“石碌的铁,不能只用来造子弹和手榴弹。”李昊转过身,对指挥部里的张诚、周明,以及特意从珠江口前线召回的“海龙一号”改装项目负责人郑海涛说道,“我们拥有了海南岛,就拥有了通往南海的门户,拥有了发展海军的天然良港和战略纵深。我们的眼光,必须放得更远。”

郑海涛因为长期在海上奔波,皮肤黝黑,眼神却格外锐利,他立刻明白了李昊的意图,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司令,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在海南岛,建立我们自己的造船基地?”

“没错!”李昊走到巨大的中国南海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海南岛漫长的海岸线上,“海南岛,就是我们未来的海军摇篮!这里港湾众多,水深条件好,而且地处南海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我们不能总是依赖改装缴获的船只,那只是权宜之计。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造船工业,从维修到制造,从小艇到大舰,一步步来,打造一支真正能保卫我们海疆的龙焱海军!”

这个宏大的设想,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心潮澎湃,但也深知其中的艰难。

张诚推了推眼镜,理性地分析道:“司令,这个设想极具战略眼光。但是,建立造船厂,尤其是具备一定制造能力的船厂,其难度比开采铁矿和土法炼铁要大得多。我们需要大型船坞、起重机、大型机床、熟练的造船工人、船舶设计人才,还有各种特种钢材、船用发动机、导航设备这些我们几乎都极度匮乏。”

周明也补充道:“是啊,司令。我们现在连合格的船用钢板都难以稳定生产,更不用说复杂的船舶动力和武器系统了。这几乎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雷雄虽然对海军不太懂,但也咂舌道:“造船?这可比造坦克难多了吧?咱们那点家底,够折腾吗?”

面对众人的疑虑,李昊的神色却异常坚定:“困难当然巨大,但并非没有路径。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首接去造驱逐舰、巡洋舰。我们可以分步走,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维修到制造,从木质到钢铁。”

他阐述了自己的初步构想:

“第一步,选址与基础建设。立即组织专家,对海南岛全岛,特别是北部海口、秀英,南部三亚、榆林,西部洋浦、八所等地的港湾进行详细勘察,选择一到两处水文条件优良、易于防守、且有扩建空间的地点,作为未来海军基地和造船厂的厂址。同时,开始进行最基础的‘三通一平’工作,修建道路、码头,接通水电(哪怕是初步的)。”

“第二步,以修带建,积累经验。将我们现有的‘龙焱’江防支队,以及后续可能俘获的各类船只,其主要维修和保养基地逐步转移到选定的船厂址。通过维修这些现有船只,锻炼我们的工人队伍,熟悉船舶结构,摸索造船和修船的技术。同时,搜集和整理一切能找到的船舶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尤其是那些相对简单的巡逻艇、炮艇、运输船的设计。

“第三步,从小型船只入手,尝试自行建造。目标不是几千上万吨的大船,而是几十吨、几百吨的巡逻艇、登陆艇、辅助船只。材料方面,初期可以木材和钢材并用。动力系统,可以先尝试修复和利用缴获的船用柴油机、汽油机,甚至考虑使用改进的陆用发动机。先解决有无问题,再逐步提高性能和吨位。”

“第西步,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成立‘龙焱海军技工学校’,从部队和根据地青年中选拔有文化、有动手能力的人才,同时想办法招募流落在各地的原海军技术人员、造船厂工人,甚至可以通过特殊渠道,从海外爱国侨胞中引进人才。集中力量,对船舶设计、船体结构、动力系统、船用武器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李昊的构想清晰而务实,为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海军摇篮”梦想,勾勒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基石”计划的成功,给了所有人信心。李昊的设想很快得到了师党委的一致通过,一个代号“启航”的海南岛造船厂建设计划正式启动。

郑海涛被任命为“启航”计划的总负责人,全权负责船厂选址、建设和初期运营。他深感责任重大,立刻带领一个由工程技术人员、水文地质专家和海军专业人员(主要是起义和招募的原海军人员)组成的勘察小组,奔赴海南岛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他们跋山涉水,考察了多个候选地点。最终,经过反复比较和论证,选址小组将目光锁定在了海南岛西北部的洋浦港和北部的海口秀英港。

洋浦港水深条件优越,拥有天然深水航道,避风条件好,且沿岸有较为开阔的平地,便于未来厂区扩展,缺点是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秀英港则是现有港口,有一定的码头和基础设施基础,靠近行政中心海口,便于协调资源,但水深和扩展空间相对有限,且更容易受到潜在敌人来自海上的威胁。

经过激烈讨论并报李昊最终拍板,决定采取“双中心”模式:将主要的大型造船厂和未来的主力舰队基地放在位置更隐蔽、发展潜力更大的洋浦;而在秀英港则先建立一个以维修、保养和小型船只建造为主的“秀英造船所”,作为前期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的过渡基地,同时承担海口地区的海军勤务保障。

选址确定后,大规模的基建工作立刻展开。龙焱工兵部队、琼崖纵队组织的民工队伍,以及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开始涌入洋浦和秀英。沉寂了千百年的海岸边,第一次响起了大规模建设的号子声和机械的轰鸣。

在秀英港,利用原有的一些码头和厂房设施,“秀英造船所”率先挂牌成立。第一批骨干是原“海龙一号”改装团队的核心成员,以及从广州、香港等地秘密招募来的几十名有造船经验的老师傅和青年工人。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建造新船,而是修复和维护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俘获和受损的几艘日军小型炮艇、巡逻艇和运输船。这些船只状况各异,有的需要更换船板,有的需要大修发动机,有的需要重新布线。

工作条件极其艰苦。没有大型干船坞,对于需要水下检修的船体,工人们不得不冒着危险,在低潮时进行抢修,或者搭建临时的围堰。缺少专用工具,很多工作都靠老师傅们的经验和土办法。材料短缺,就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或者将几艘破损船只的可用零件拆下来拼凑使用。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当第一艘经过“秀英造船所”工人们精心修复的日军巡逻艇,重新喷上龙焱师的徽记,鸣响汽笛,缓缓驶出码头进行试航时,岸上所有的工人都发出了震天的欢呼!这艘船的修复成功,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打了一场胜仗!

与此同时,在洋浦,更大规模的基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测量、平整土地、修建防波堤、开挖初步的船坞基槽、建设临时工棚和仓库一片荒凉的海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模样。

李昊多次亲临洋浦和秀英视察。他看着工人们挥汗如雨,看着简陋的工棚里挑灯夜战研究图纸的技术人员,看着那些被修复一新的船只,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对郑海涛和所有参与“启航”计划的人员说:“同志们,我们现在做的每一锹土,拧的每一颗螺丝,都是在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海军事业奠基!我们现在是小修小补,是造小艇,但总有一天,我们要在这里,造出我们自己的巡洋舰,造出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让我们的海军,驰骋在祖国的万里海疆,让任何敢于来犯之敌,都望而生畏!这个梦想,就从你们的手中开始!”

“启航”计划的启动,标志着龙焱师的发展战略,正式从陆地向海洋迈出了坚定而关键的一步。海南岛,这个祖国的宝岛,不仅成为了龙焱师稳固的南方基地,更承载起了一个民族重建海权、走向深蓝的宏伟梦想。这梦想的种子己经播下,在南海的波涛和建设者的汗水中,悄然孕育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抗战,我有一个重装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抗战,我有一个重装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