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焱海军在南海的首次巡逻,如同向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逐渐扩散。当舰队官兵们带着远海的风霜和初战告捷的豪情返回海南岛时,李昊的思绪却己经从波涛汹涌的蓝色疆域,回到了脚下这片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土地。军事上的胜利需要稳固的后方支撑,而海南岛地广人稀、开发不足的现状,显然与它作为龙焱师未来南方战略支点和海军摇篮的地位极不相称。
在海口前指召开的军政联席会议上,李昊指着墙上巨大的海南岛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和沿海少数城镇,广大的内陆和南部地区则人口稀疏。
“同志们,我们拿下了海南岛,这只是第一步。”李昊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要让这座宝岛真正成为我们稳固的大后方,成为进军南海的坚实基地,仅仅依靠军事存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让人烟兴旺起来,让土地得到开发,让经济活跃起来!一句话,我们要‘移民实边’!”
“移民实边”这个带着古老智慧的战略,被李昊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从人口稠密地区向边疆迁徙人口,更是一项涉及人口调配、经济开发、国防巩固和社会重建的系统工程。
张诚首先阐述了必要性:“司令说得对。海南岛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但长期以来开发滞后,人口不足百万,且分布极不均衡。这导致我们驻军的后勤补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岛外输入,内陆广阔地区控制力薄弱,容易成为土匪和残敌的温床。只有增加人口,特别是增加忠于我们的、有生产建设能力的人口,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我们在岛上的统治,并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周明从后勤和经济角度补充:“石碌铁矿的开发、洋浦港和秀英造船所的建设,乃至未来的农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目前岛上的劳动力远远不够。从大陆有计划地组织移民,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还能带来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艺,促进岛内经济循环。”
但也有负责民政的干部提出了担忧:“移民是好事,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民众安土重迁,让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海岛,需要做大量的动员工作。移民路上的安全保障、到达后的安置、土地分配、生产生活资料的提供,都是极其繁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搞不好,会引发民怨,好事变成坏事。”
李昊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最后拍板决策:“困难肯定有,但这件事势在必行!我们要做的,不是强征硬迁,而是政策引导、自愿为主、妥善安置、军民结合。成立‘海南岛开发建设委员会’,我亲自担任主任,张诚、周明以及琼崖纵队的冯白驹同志担任副主任,统一领导移民和建设工作。”
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南疆拓垦”计划开始制定和实施。
政策引导与动员:
龙焱师控制下的两广、闽浙地区,各级政府和龙焱师政工人员开始大力宣传海南岛的开发前景和优惠政策。
“海南宝岛,土地肥沃,三年不纳粮!”
“参加拓垦,分配土地、农具、种子,政府提供安家费!”
“技术工人、教师、医生赴琼,待遇从优,家属优先安置!”
醒目的标语和详细的政策说明通过布告、报纸和口头宣传,传递到城镇乡村。工作组深入到田间地头,耐心解答农民和工匠们的疑问。重点动员对象是那些失去土地生活无着的农民、沿海遭受战火波及的难民、以及有一定技术的手工业者和愿意投身边疆建设的知识青年。
组织与迁徙:
在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安等地,设立了大型的“移民中转站”。自愿报名的移民在这里进行登记、体检,然后分批乘船渡过琼州海峡。龙焱师抽调了部分运输船和大量渔船,组织起了庞大的移民运输船队,并由海军舰艇护航,确保航渡安全。对于路途遥远的移民,还在沿途设立了补给点。
移民队伍浩浩荡荡,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家当和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前往海南岛的旅程。海面上,帆影点点,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安置与开发:
移民到达海南岛后,根据“海南岛开发建设委员会”的统一规划,被安置到不同的区域。
挑战与应对:
移民实边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批抵达的移民,面对陌生的热带环境,遇到了许多困难:水土不服导致的疾病、毒虫猛兽的威胁、开荒的艰辛、对家乡的思念
在儋州北部的一个新垦殖点,来自潮汕地区的老农陈老栓,看着眼前长满灌木荆棘的红土地,蹲在地上唉声叹气:“这地能种出粮食吗?这天气,热得人发昏,蚊子比老家的还凶”
他的儿子,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陈水生,却干劲十足:“爹,怕啥!龙焱长官说了,这地肥得很!开出来就是好田!咱们有了自己的地,再也不用给地主当牛做马了!”
就在这时,垦殖点的负责人,一位龙焱师派来的政工干部,带着卫生员和农业技术员走了过来,亲自发放预防疟疾的药物,并指导他们如何烧荒、如何利用热带气候进行轮作。
“老乡,困难是暂时的!咱们一起努力,用不了一年,这里就会变成米粮川!”政工干部鼓励的话语,给迷茫的移民们带来了信心。
在琼中山区的一个国防屯垦点,退伍兵出身的点长王大山,正带领着屯垦队员们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一边开垦梯田,种植粮食和蔬菜。他们修建了坚固的栅栏和瞭望塔,警惕着山林中可能存在的残敌。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保卫家园、建设边疆的责任感。
成效初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实边的成效开始逐渐显现。
一片片荒地变成了良田,新的村庄和集镇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岛内人口迅速增加,劳动力短缺问题得到缓解。石碌铁矿有了更充足的矿工,港口和船厂的建设速度加快。来自大陆的先进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提高了岛上的农业生产水平。商业活动也开始活跃,岛内外的物资交流更加频繁。
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量认同龙焱师政策的新移民扎根海南,龙焱师在岛上的统治基础变得更加牢固。这些移民为了保卫自己来之不易的新家园和土地,踊跃参加民兵组织,积极配合龙焱部队清剿残敌,成为了巩固后方的重要力量。
站在海口城外新开垦的万顷稻田边,看着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李昊对身边的张诚、冯白驹等人说道:“看,这就是希望!当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千千万万拥护我们、依靠我们的人民时,海南岛才真正成为了我们不可摧毁的堡垒和前进的基地。移民实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南疆拓垦”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龙焱师在华南的持续作战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战略纵深,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海南岛的社会结构和人口面貌,为这片美丽的宝岛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未来新中国的边疆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后方的巩固,使得龙焱师可以更加从容地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战场和更深蓝的海洋。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抗战,我有一个重装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