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的春风,吹遍了龙焱师控制下的城镇乡村,将希望与温暖的种子播撒进千万民众的心田。然而,李昊和龙焱师高层并未沉浸在这片来之不易的祥和景象中。他们深知,这祥和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从侵略者手中夺回的,是建立在无数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之上的。在大力建设新生活的同时,如何铭记那些为了今日之安宁而付出一切的英雄,如何弘扬那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精神,使之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后进的强大力量,成为了龙焱师文化建设与精神塑造的重要一环。
“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支不铭记牺牲的军队,是无法打胜仗的军队。”在海口龙焱师总部,李昊在一次关于政治工作和精神建设的专项会议上,语气沉痛而坚定地说道,“从我们龙焱师跨越时空降临这片土地,打响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开始,有多少好同志、好兄弟,倒在了冲锋的路上,牺牲在了战斗的岗位?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他们的事迹,或许不够惊天动地。但正是这千千万万的牺牲,汇聚成了我们不可战胜的力量,铺就了我们走向胜利的道路!我们必须让他们的事迹传扬开来,让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后人永远铭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是从何而来!”
李昊的讲话,引起了与会所有政工干部和高级将领的强烈共鸣。很快,一个系统性的英雄表彰与纪念计划被制定出来,并迅速付诸实施。
隆重的追悼与公祭
龙焱师控制下的各大城市,相继举行了规模盛大、庄严肃穆的抗日阵亡将士公祭大会。在海口最大的广场上,临时搭建起了庄严肃穆的灵堂,黑纱垂幔,白花如雪。灵堂正中央,悬挂着“龙焱师抗日阵亡将士永垂不朽”的巨幅挽幛。两旁,是无数的花圈和挽联。
公祭大会当天,天色阴沉,仿佛苍天也在为之垂泪。李昊、张诚、雷雄等龙焱师全体高级将领,身着整洁的军装,臂戴黑纱,神情肃穆地站在队伍的最前列。他们的身后,是来自各部队的代表、阵亡将士家属代表、根据地各界民众代表以及自发前来的市民,人山人海,却鸦雀无声。
哀乐低回,如同呜咽的江河。李昊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麦克风前,他没有拿讲稿,声音因悲痛而有些沙哑,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同胞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解放,为了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龙焱师将士们!”
“他们,有的牺牲在卢沟桥畔最初的硝烟里;有的长眠在宛平城下的焦土中;有的在平津突围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有的在鏖战廊坊时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在解放宁波、绍兴、广州、海南岛的战役中,迎着敌人的炮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来自五湖西海,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和经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侵略者赶出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李昊的声音哽咽了,他停顿了片刻,广场上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许多阵亡将士的家属,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
“他们走了,”李昊继续道,声音变得更加坚定,“走得那样匆忙,甚至来不及看一眼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曙光,来不及品尝一下他们梦想中的和平生活。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们的鲜血,己经融入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的精神,己经化作了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功绩,将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安息吧,我们的战友!安息吧,我们的兄弟!你们未竟的事业,由我们来完成!你们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和人民,由我们来保卫!我们发誓,必将驱逐日寇,复兴中华,以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李昊带领全场人员,向灵位深深三鞠躬。随后,悲壮的《烈士纪念号》响起,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公祭活动通过广播,传到了根据地的各个角落,无数民众在家中、在田头、在工厂,自发地停下手中的活计,默默哀悼。
树立英雄楷模,弘扬牺牲精神
在隆重追悼的同时,龙焱师政治部系统性地开始搜集、整理和宣传在历次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和个人的光辉事迹。
一个名叫“王成”的普通步兵班长的事迹,被首先挖掘出来,并通过《龙焱日报》、广播和宣传画的形式,广为传播。在一次阻击战中,王成所在班奉命坚守一个无名高地,掩护主力转移。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弹药耗尽后,王成拉响了最后一捆手榴弹,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同归于尽,年仅二十一岁。报道详细描述了他和战友们英勇战斗的细节,以及他牺牲前高喊的“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壮烈口号。
这个故事,迅速在部队和民间流传开来,极大地震撼和鼓舞了人心。“向王成同志学习!”“为了新中国,前进!”成为了根据地最响亮的口号之一。许多青年正是听着王成的故事,毅然走上了参军报国的道路。
除了战斗英雄,那些在后勤保障、医疗救护、根据地建设等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和牺牲的模范人物,也同样受到了隆重的表彰。一位在敌后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运送药品而牺牲的交通员大妈;一位在瘟疫流行时不顾个人安危、救治了大量群众而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女医生;一位在石碌铁矿建设中,为排除险情而英勇献身的技术员……他们的事迹,同样被广泛宣传,让人们看到,英雄并非只在战场上,在各条战线上,都有着默默奉献的楷模。
龙焱师设立了“龙焱英雄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不同等级的荣誉奖章,并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李昊亲自为那些功勋卓著的英雄集体代表和个人佩戴勋章。这些仪式通过精心组织,充满了庄严感和荣誉感,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官兵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建立永久纪念设施
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缅怀牺牲的先烈,龙焱师决定在其控制的主要城市和重要战役发生地,建立永久性的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在海口市郊,选址最好的一片面朝大海、松柏常青的山坡上,“龙焱师琼崖战役烈士陵园”破土动工。陵园设计庄严肃穆,中央矗立着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刻着李昊亲笔题写的“抗日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纪念碑后方,是整齐排列的烈士墓穴,每一块墓碑上都刻着烈士的姓名、籍贯和部队番号(己知的),对于那些无法确认身份的烈士,则立起了无名的纪念碑。
在广州、在宁波、在曾经发生过激战的许多地方,类似的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也开始筹建。龙焱师要求,这些纪念设施必须精心维护,成为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龙焱师抗战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也提上日程,计划广泛征集和整理与抗战相关的文物、史料和英雄遗物,向公众展示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
一系列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表彰与纪念活动,在龙焱师控制区营造出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家属”的浓厚社会氛围。牺牲的将士得到了哀荣,活着的英雄受到了尊崇,军属得到了优待和抚恤。这种对牺牲的尊重和对英勇的褒奖,如同最强大的黏合剂,将龙焱师官兵与根据地民众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坚不摧、昂扬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站在初具规模的海口烈士陵园工地上,看着工匠们精心雕琢着纪念碑的基座,李昊对身边的张诚等人说道:“我们要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知道,脚下的安宁,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让英雄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要让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成为我们这支军队、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英雄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在龙焱师和亿万民众心中熊熊燃烧,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也预示着任何敢于来犯之敌,都将在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6NP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