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武者”计划的粉碎和内奸的清除,如同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虽然过程惊险,却也清除了独立团肌体上的一个恶性毒瘤。经过这场内部的风波,全团上下的警惕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想防线和内部保卫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赵刚主持的忠诚教育和防奸反特教育深入人心,战士们不再仅仅是英勇的战士,更成为了目光锐利、立场坚定的忠诚卫士。
李云龙抓住这个机会,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整训紧密结合。他提出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多动脑,战时少吃亏”的口号,训练更加贴近实战,也更加注重培养战士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从那次反特斗争中吸取经验,甚至在训练中加入了如何识别伪装、如何反侦察、如何在被分割包围时独立作战等内容。
“别以为打完鬼子特务就万事大吉了!”训练场上,李云龙对着汗流浃背的战士们吼道,“小鬼子阴招多着呢!今天派特务,明天就可能收买汉奸,后天说不定又搞什么新花样!咱们独立团,不光要能打胜仗,还得能防暗箭!每个人都要成为多面手,既要打得猛,也要防得严,还得心里亮堂,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部队的训练热情空前高涨。新兵在老兵的传帮带下飞速成长,老兵们在新的训练科目中也感受到了挑战和提升。那种经过血火考验和内部净化后形成的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独立团虽然人数尚未完全恢复,但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反而比青龙峡血战前更加精悍和均衡。
然而,就在独立团埋头苦练、恢复元气的时候,外部局势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日军在经历了青龙峡的惨败和“影武者”计划的破产后,短期内无力再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转而采取守势,加紧修复据点,巩固占领区,同时更加疯狂地掠夺资源以支撑其战争机器。整个晋西北的战局暂时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对峙期。
这种相对平静,却让某些人的心思活络起来。
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一首密切关注着独立团和日军的动向。独立团在青龙峡的血战和随后挫败日军阴谋的消息,让他心情复杂。一方面,他钦佩八路军作战的勇猛和顽强;另一方面,他也深感担忧和嫉妒。八路军此次虽然损失惨重,但其声望在民众中如日中天,影响力急剧扩大,这严重威胁到了晋绥军在晋西北的地位和利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楚云飞在团部对着地图,对参谋长方立功感叹道,“李云龙和日本人拼得两败俱伤,倒是让我们看到了机会。”
方立功心领神会:“团座的意思是……趁八路军元气未复,日军收缩之际,我们主动出击,收复一些失地,扩大防区,也好向上峰交代?”
“不止如此。”楚云飞摇摇头,手指点着地图上几处原本属于八路军游击区、目前日军力量薄弱的地方,“这些地方,过去是八路军的势力范围,但名义上还是二战区辖地。如今八路军新遭重创,防御必然空虚。我们以‘协助防御’、‘收复失地’的名义进驻,名正言顺。既能增强实力,压缩八路的发展空间,又能向阎长官展示我部的积极作为,一举多得。”
“妙啊!”方立功赞道,“还是团座深谋远虑!只是……八路军那边,尤其是那个李云龙,恐怕不会轻易答应吧?”
“哼,”楚云飞轻笑一声,“答不答应,由不得他。如今是国共合作时期,共同抗日。这些区域本就是中华民国的领土,我晋绥军进驻,天经地义。他李云龙若是识大体、顾大局,就应该配合。若是敢阻挠……那就是破坏抗战,破坏统一战线,舆论上他就站不住脚!”
计议己定,楚云飞立刻开始行动。他先是向二战区长官部发报,夸大日军近期“异动”和八路军“力有不逮”的情况,请求批准358团“前出防御,巩固战线”。同时,他命令部队开始向与八路军根据地接壤的区域移动,做出积极布防的姿态。
很快,李云龙和赵刚就察觉到了楚云飞部的异常调动。
“团长,政委,”侦察连长魏和尚汇报,“楚云飞的358团,最近小动作不断。他们的部队正在向咱们西边的张家洼、李家庄一带移动,还在修筑工事。看那架势,不像是防鬼子,倒像是……要赖着不走了?”
“张家洼?李家庄?”李云龙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那地方一首是咱们的游击区,老乡们心向咱们,他们358团跑去凑什么热闹?”
赵刚推了推眼镜,神色凝重:“看来楚云飞是看准了我们刚刚经历大战,元气受损,想趁机扩张地盘,摘桃子了。他这是阳谋,打着抗日的旗号,我们如果强硬阻止,很容易被他们扣上破坏统一战线的帽子。”
“狗屁的摘桃子!”李云龙一拍桌子,火气噌就上来了,“老子们跟鬼子拼得血流成河的时候,他在后面看热闹!现在鬼子缩回去了,他倒想来捡现成的?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老子打下来的地方,就是老子的!谁也别想碰!”
“老李,冷静点。”赵刚劝道,“楚云飞这一手确实刁钻。硬顶不行,容易授人以柄。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他蚕食我们的根据地。”
“当然不能!”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楚云飞会玩阳谋,老子就不会?他想占地方?好哇!咱们就大大方方地‘欢迎友军’!”
一个应对计划迅速在李云龙脑中形成。
第二天,李云龙亲自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派人送给楚云飞。信中首先对358团“积极布防、共同抗日”的姿态表示“高度赞赏”和“热烈欢迎”,随后表示,为了体现“友军之间的亲密合作”和“避免误会”,独立团将派出“军民联合工作组”,前往张家洼、李家庄等地,“协助”358团“熟悉当地敌情、民情”,“共同开展防御建设和群众工作”。
同时,李云龙命令所属各县区游击队、民兵和地方干部,立刻行动起来,加大在相关区域的活动力度,广泛宣传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爱护百姓的队伍,暗中抵制晋绥军的渗透和控制。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秘密渠道,让当地的开明士绅和群众代表向358团“诉苦”,陈述八路军在此地的种种“德政”和对日作战的牺牲,暗示晋绥军此举不得人心。
楚云飞接到李云龙的信,看着那字里行间透着的“热情”和“配合”,反而皱起了眉头。李云龙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看似配合的举动背后,分明是把监视和软抵抗摆在了明面上。
果然,当358团的部队进入张家洼、李家庄时,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独立派的“军民联合工作组”几乎与他们同时到达,“热情”地提供各种“帮助”,实则寸步不离地进行“陪同”。当地的百姓表面上客气,却明显透着疏远和戒备,筹集粮草、征用民夫等工作处处受阻。游击队和民兵活动频繁,使得晋绥军不敢轻易分散兵力,生怕遭到“不明武装”袭击。
楚云飞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没能顺利“摘桃子”,反而像是陷入了一个无形的泥潭,部队行动受限,士气受到影响,还背上了破坏友军关系的潜在骂名。
“这个李云龙……果然是个难缠的角色!”楚云飞在指挥部里踱步,脸色阴沉。他意识到,想轻易从独立团嘴里抢肉吃,没那么容易。但就此退缩,他又心有不甘。
晋西北的局势,因楚云飞的这个举动,再次变得微妙和紧张起来。国共之间合作抗日表象下的暗流,开始更加汹涌地涌动。李云龙和楚云飞,这两位优秀的指挥官,在共同抗敌的大背景下,又将展开一场关于战略空间和影响力的无形较量。独立团在应对明面之敌的同时,也必须小心提防来自“友军”的暗箭。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NP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