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寻亲工作室的窗户蒙着层薄夜,白板上的荧光笔痕迹纵横交错,被台灯照得发亮。林晓玥站在白板前,手里攥着支黑色马克笔,笔尖悬在“2004年6月14日”上方,指腹无意识蹭过笔杆——这是苏晴被拐的日子,刻在她心里二十年,如今终于要一笔笔拼出完整的轨迹。
“先从被拐当天开始捋。”赵妍把一叠资料按时间排好,放在白板旁的桌子上,最上面是孙姐找到的货车司机笔录,“2004年6月14日16:00,苏晴在杂货铺门口被拐,白色面包车,尾号73,司机和副驾驶各一人,副驾驶是穿花衬衫的女人——现在确认是萍姐。”
林晓玥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写下“6.14 被拐,白色面包车(尾号73),萍姐在场”,笔尖顿了顿,又补充“苏晴掉落小兔子发卡”。陈默推过来一台笔记本,屏幕上是他恢复的2004年郊区货运站监控:“6月15日3:00,货车司机王建国拉着‘货’往西部走,监控拍到萍姐在货运站接人,之后货车往云县方向开,这是当时的路线图。”
“云县是关键节点。”陆辰拿过红色荧光笔,在白板上“云县”两个字周围画了个框,“2004年6月下旬,云县有村民举报废弃仓库有陌生女孩,特征和苏晴一致,举报后仓库就空了——萍姐应该是把苏晴转移到了山区。”
老张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手里拿着杯热茶,指节因为常年贴启事有些粗糙,他突然开口:“我老同事说,云县山区有个叫‘石头村’的地方,2004年前后有户人家‘买’了个十岁女孩,对外说是远房亲戚的孩子,后来那女孩长大了,在村里小学当老师——会不会是苏晴?”
林晓玥猛地回头,马克笔差点掉在地上:“石头村?有没有具体信息?”
“老同事还在查,”老张喝了口茶,语气带着点不确定,“只知道那户人家姓刘,女孩现在大概三十岁,右眼角有颗痣——苏晴右眼角是不是有颗小痣?”
“是!”林晓玥的声音突然拔高,又赶紧压低,指尖在白板上“云县”旁边写下“石头村,刘家,女孩30岁左右,右眼角有痣”,字迹比之前重了些,“这是目前最具体的线索,必须重点查。”
陈默又调出一份资金流水,是刘老板给萍姐的转账记录:“2004年7月-2023年3月,刘老板分十八次给萍姐转‘通路费’,每次都在‘安置’新人后——2004年7月第一次转账,金额五万,应该是给苏晴的‘安置费’,对应她被转移到石头村。”
“中间这十几年呢?”陆辰指着白板上2004年到2023年的空白区域,“萍姐在云县扎根,开了杂货铺当据点,有没有其他和苏晴相关的线索?”
赵妍翻出一份2018年的云县小学教师名单,指着其中一个名字:“2018年,石头村小学来了个叫‘刘晴’的老师,没有档案,说是村民推荐的——‘晴’字会不会是苏晴的‘晴’?她可能改了姓,跟着刘家姓刘。”
林晓玥立刻在白板上补下“2018年 石头村小学 刘晴老师(无档案)”,笔尖在“刘晴”两个字上停了很久,眼眶有点发热——二十年来,她第一次离“找到苏晴”这么近,近到仿佛能听见石头村小学的上课铃。
“现在时间线清晰了。”陆辰拿过黑板擦,擦掉白板上多余的痕迹,只留下关键节点,“2004.6.14 被拐→6.15 萍姐接走,往云县→6.下旬 转移至石头村刘家→2018 以‘刘晴’之名在石头村小学当老师→2023 萍姐仍在云县活动,杂货铺为据点。”
陈默合上笔记本,推了推黑框眼镜:“我己经把‘刘晴’的信息发给云县警方,让他们协助查石头村小学的教师档案,还有刘家的情况,明天应该能有结果。”
林晓玥看着白板上的时间线,那些零散的线索终于串成了线,像一道光,从2004年的血色黄昏,一首照到2023年的云县石头村。她拿起手机,给舅舅发了条消息:“舅舅,我们找到苏晴的线索了,她可能在云县当老师,很快就能找到她。”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舅舅回了条语音,声音沙哑却带着颤音:“好,好……晓玥,辛苦你了,我们等她回家。”
工作室里静了会儿,只有窗外的风声偶尔传来。赵妍拍了拍林晓玥的肩膀,递过一杯温牛奶:“别太急,明天就能有消息,二十年都等了,不差这一天。”
林晓玥接过牛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了起来。她再看向白板上的时间线,突然觉得那些冰冷的日期和地点,都有了温度——这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是苏晴二十年的人生,是他们二十年的追查,更是通向“归途”的必经之路。
“明天一早就出发去云县。”林晓玥放下马克笔,语气坚定,“不管‘刘晴’是不是苏晴,我们都要去确认,把她带回家。”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工作室的灯光亮到深夜,白板上的时间线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像是在黑暗里铺了一条路,路的尽头,是等待了二十年的团圆。
壹思田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NU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