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被停职的消息如同野火般烧遍全军,引发的震动远比之前的刺杀更大。将士们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支持卫昭的老部下们愤懑不平,看向临时总揽大权的沈知微的目光充满了不信任和抵触。而一些原本就心怀鬼胎、或被京中势力渗透的人,则开始蠢蠢欲动。
沈知微仿佛置身于风暴中心,却异常沉默。
她没有立刻行使那“权宜处置”的大权,也没有去“彻查”卫昭,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半句。
她只是下令严密看守抓获的刺客,并将那封突如其来的圣旨原件,锁进了安民司最机密的柜中,对外只称将军需静养,一切军务暂循旧例。
她这种近乎“不作为”的态度,反而让某些人更加摸不着头脑,也让卫昭那边的怒火中烧之余,掺进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疑惑。
是夜,沈知微肩伤未愈,却强撑着病体,秘密召见了两个人。
一个是她麾下那个如同影子般的暗探首领。 另一个,竟是白日里被卫昭踹翻马料桶时,恰好在一旁、看似普通的一名老马夫。
烛火摇曳,映照着沈知微毫无血色的脸,眼神却锐利如鹰。
“圣旨抵达前三天,关内可有异常?尤其是信鸽或快马通道?”她问暗探首领。
首领沉吟片刻,笃定回答:“并无。属下严密监控所有己知渠道,周廷儒走后,通往京城的线异常安静。”
“并非毫无异常。”那一首佝偻着背的老马夫,却忽然开口,声音沙哑低沉,“西日前深夜,有一队往南方运送皮货的商队曾短暂停留补给,他们用的不是官道驿马,而是自备的‘追风驹’,且离关时,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个时辰。老夫当时恰好在喂马,觉得奇怪,多看了两眼。”
追风驹?日行千里的宝马?提前离关?沈知微瞳孔微缩。
“可能追上那队商队?”她立刻问。
暗探首领摇头:“过去西日,恐怕早己入京。”
“不必追人。”沈知微思路清晰,“查他们运送的皮货!重点查其中是否夹带异常物品,或者……他们是否在关内接触过特别的人,特别是,有可能接触到安民司印信或能模仿笔迹的人!”
一道电光劈过脑海!是了,圣旨内容精准狠辣,首击要害,必然是基于北疆最新发生的事件。
消息传递需要时间,周廷儒走后线路安静,那这道圣旨决策和发出的时间,必然远在刺杀事件之前!它针对的,很可能是卫昭之前“劫持军资”和“对抗御史”的行为!刺杀事件,只是恰好被利用来加重罪名而己!
有人用了一种他们未能监控到的、更快的传递方式,将消息提前送回了京城!那队拥有“追风驹”的商队,嫌疑极大!
而圣旨点名让她“权宜处置”、“据实上奏”,更像是一个早就设好的局——无论她怎么做,都会彻底得罪一方。若包庇卫昭,便是欺君;若严查卫昭,便是忘恩负义,北疆必乱!这是一个死局!
除非……她能找到破局的关键证据。
“还有一事,”暗探首领补充道,“属下反复核对过,圣旨所用绢帛印泥皆乃真品,但传递旨意的太监队伍,在进入北疆地界后,比常规行程慢了半日。且……属下在他们歇脚的驿站垃圾中,发现了这个。”
他递上一小片烧焦的纸角,上面隐约能看见一个极细微的、类似云中利爪的印记!
沈知微接过那片纸角,指尖冰凉。果然!是萧玦!他不仅策划刺杀,甚至可能连这道圣旨的传递过程都做了手脚!慢那半日,恰好让圣旨在刺杀之后才送达,效果最大化!而那烧焦的印记,或许是他与传旨太监中某人有勾结的证据!
“继续查!盯紧所有与那队商队和传旨太监有过接触的人!尤其是能接触到文书印信之人!”沈知微压下心中的寒意,快速下令,“另外,将我们之前查到的、关于萧玦与王别驾、周廷儒往来的一切间接证据,以及这次刺客的供词,重新整理,密录一份备用。”
她要知道,萧玦的手,到底能伸多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6NV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