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研好墨退下时,窗外的铅云终于裂开一道细缝,浅淡的天光落在信笺上,晕开墨色的温柔。婉心将封好的家书仔细折好,放入锦盒,刚要唤人送往驿站,院外却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是景舟。
他一身常服,手中捏着一枚通透的玉佩,见婉心案上摊着家书,便放缓了脚步:“刚回府便忙着报平安,外祖母若知晓,定能少些牵挂。”说着将玉佩递来,“前日在通州码头见这玉佩成色不错,想着你素来喜欢素净物件,便顺手买了。”
婉心接过玉佩,指尖触到温润的玉质,心中一暖。她知晓景舟素来不善言辞,却总在细微处记挂着她。正欲开口道谢,景舟目光扫过书案上的拓片筒,语气轻了些:“傅大人遣人送的?”
婉心微怔,随即点头。景舟没有多问,只道:“京中局势虽未明朗,但傅大人既能在此时递来消息,想必己有分寸。你只需安心待在府中,凡事有我与大哥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昨日入宫时听闻,御史台对南巡事宜的弹劾己暂歇,陛下似有别的考量。”
婉心握着玉佩的手紧了紧,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稍稍落地。正说着,院外忽然传来仆从的轻唤,说是宫里派了嬷嬷来,传旨让各府诰命明日入宫赴宴,为皇奶奶请安。
景舟眉头微蹙:“刚回府便传召,恐怕不只是‘请安’这么简单。”他看向婉心,眼神沉了沉,“明日入宫,你少言多听,莫要卷入任何议论。皇奶奶素来喜欢你,若问起南巡事,只说一路顺遂便好。”
婉心应下,送走景舟后,重新拿起拓片筒。指尖着冰凉的瓷壁,忽然想起傅宴泽登车前的侧影——深绯色朝服上的豹子补子,在昏沉天色里依旧透着凛冽的风骨。她将拓片重新展开,目光落在“立身正则百邪不侵”那行小字上,忽然明白,他不仅是在明心志,更是在为她撑着一片安稳的天地。
次日清晨,婉心换上素雅的宫装,随着府中诰命入宫。长信宫的宴会上,丝竹声虽悠扬,却掩不住席间微妙的气氛。皇奶奶握着她的手嘘寒问暖,话里话外却总绕着南巡时的见闻,婉心一一谨慎应答,避开所有敏感话题。
宴席过半,太监忽然在太后耳边低语几句,太后神色微变,随即笑道:“你们先聊着,哀家去去就回。”婉心余光瞥见,太后离去时,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傅宴泽的妹妹傅云瑶——她亦是今日赴宴的诰命之一。
待太后走后,傅云瑶主动凑到婉心身边,压低声音道:“昨日家兄回府时说,拓片己送到公主手中。他还说,公主若有需要,可遣人传递消息到府中偏院,不必避嫌。”
婉心心中一动,刚要开口,却见太监再次进来,高声道:“陛下有旨,召昭阳公主、傅大人入御书房议事!”
满座皆惊。婉心握着帕子的手微微收紧,她知晓,这场暂歇的风波,终究还是要首面了。起身时,傅云瑶悄悄塞给她一枚小巧的玉扣:“家兄说,带着这个,能安些心。”
婉心攥紧玉扣,跟着太监穿过长长的宫道。御书房外,傅宴泽己候在廊下,见她来,目光沉静如旧,只微微颔首。晨光穿过宫檐,落在他深绯色的朝服上,补子上的豹子纹样仿佛活了过来,带着几分沉稳的力量。
“公主不必紧张。”他轻声道,“陛下召你,不过是想问些南巡时百姓的生计,与你无关。”
婉心抬眸望他,见他眼底虽有倦意,却无半分慌乱,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她想起拓片上的碑文,想起那句“共勉之”,忽然明白,这场风波里,他们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
御书房的门缓缓打开,内里的烛火明明灭灭。婉心深吸一口气,与傅宴泽并肩踏入——她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谨慎,却也无需畏惧。因为她的身后,有家人们的支撑,有傅宴泽递来的微光,更有自己心中那份,经风波淘漉后愈发坚定的从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6O9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