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洞穴壁垒与暗流涌动
矿洞内的机械轰鸣声渐渐平稳,第一座发电站的灯光将溶洞照得如同白昼,地下河的水流声与钢铁运转声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李默站在新部署的基地车旁,目光却始终盯着洞口的方向——那里是连接内外的唯一通道,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必须让洞口彻底‘消失’。”李默对工程兵队长下令,“恢复原样,不,要比原来更隐蔽。”
工程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将爆破产生的碎石重新堆砌在洞口边缘,只是这一次,堆砌的角度经过精密计算,既不影响内部人员进出,又能完美契合周围的地形。接着,他们从森林里移栽来带泥土的灌木和藤蔓,密密麻麻地覆盖在碎石堆上,甚至还特意放置了几块长满苔藓的旧石头,营造出常年无人触碰的痕迹。
最后,工程兵启动了小型伪装设备——这是基地车新解锁的功能,能释放微量的环境模拟气体,让洞口区域的气味与周围森林完全一致,干扰警犬或其他动物的嗅觉。
当李默亲自走出洞口检查时,连他自己都差点找不到入口的位置。茂密的植被和自然的岩石形态融为一体,只有贴近观察,才能发现藤蔓下那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这是特意留下的警戒哨位,真正的通行通道则在伪装后方,需要内部人员远程操控才能打开。
“很好。”李默满意点头,转身回到洞内,“现在,加固防御。”
士兵们早己开始行动。入口内侧被拓宽出一片扇形区域,五道交错的沙袋掩体依次排开,每道掩体后都架设着MG42机枪,枪口斜指洞口,形成无死角的交叉火力。掩体上方的岩壁上,士兵们用钢钎固定了数捆手榴弹,拉环连接着隐蔽的绳索,一旦有敌人突破入口,只需拉动绳索,就能形成一片火海。
更深处的溶洞通道里,工程兵们开凿出十几个隐蔽的散兵坑,每个坑内都配备了步枪和冲锋枪,士兵们可以通过预留的射击孔监控通道,却不会暴露自身位置。地下河的取水点也被重点保护起来,周围架设了铁丝网,只有持有特殊标识的人员才能靠近。
“防御工事到位,接下来是人手。”李默打开系统面板,目光落在兵营招募界面。一个团的编制按当前标准是300人,这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但为了主基地的绝对安全,必须投入。
【党卫军新兵:150资源点/人】
【党卫军掷弹兵:300资源点/人】
【党卫军工兵:150资源点/人】
李默选择了“200名新兵+100名掷弹兵”的组合,新兵负责据点防御和内部警戒,掷弹兵则作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可能出现的缺口。
【消耗资源点75000,开始批量招募……】
矿洞内的临时兵营前,士兵们如同流水线般列队而出,灰蓝色的制服在灯光下连成一片,整齐的脚步声在溶洞里回荡,形成令人心悸的韵律。300名士兵很快完成集结,由格奥尔格统一调配,迅速填补到各个防御岗位上。
当最后一名士兵进入散兵坑,李默看着这道从洞口延伸至溶洞深处的防御体系,终于有了一丝踏实感。除非敌人动用重炮轰击山体,否则仅凭轻武器,绝不可能突破这道钢铁防线。
与此同时,森林里的分基地也在按计划运转。汉斯严格执行命令,将采矿车增加到8辆,全天24小时不间断开采,资源通过加密的超时空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主基地。分基地本身则保持着最低限度的防御,只有18名士兵和10只警犬,甚至连战车工厂都处于半休眠状态,仅保留基础维护功能。
“分基地的作用就是吸引注意力,必要时可以牺牲。”李默在通讯器里对汉斯强调,“一旦发现大规模敌军逼近,立刻销毁核心数据,人员撤往主基地,不要恋战。”
“明白,长官。”汉斯的声音沉稳可靠。
主基地内,李默站在新建成的指挥中心里,看着双基地的实时数据面板:主基地资源点稳步增长,防御指数达到“坚固”级别;分基地资源输送效率98%,隐蔽指数“良好”。
他知道,这样的布局能最大限度保证主基地的生存——即便分基地暴露被摧毁,主基地凭借矿洞内的资源和防御,依然能独立运转下去。
但平静之下,暗流早己涌动。指挥中心的情报面板上,不断刷新着周边势力的动向:美军第3步兵师己经推进至比尔森市区,开始逐街清剿;苏联第5近卫坦克军则在城东建立了临时据点,对周边区域实施严格管控;甚至有情报显示,一些溃散的党卫军残余组成了小股游击队,在森林边缘进行袭扰活动。
“暴风雨要来了。”李默望着溶洞顶部的钟乳石,喃喃自语。
他调出战车工厂的生产列表,目光停留在“Panzer IV 中型坦克”的图标上。现在的资源和电力,己经足够支撑装甲单位的生产了。
在这个被战争撕裂的时代,想要活下去,光靠隐蔽和防御远远不够。他需要牙齿,需要能撕碎敌人的钢铁獠牙。
矿洞内的灯光依旧明亮,却照不透外面世界的阴霾。李默握紧了拳头,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决定这两座基地,以及他自己的命运。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