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九章:布拉格机场的钢铁翼群——自带雷达的空中利刃与防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三十九章:布拉格机场的钢铁翼群——自带雷达的空中利刃与防线联动

04:00 机场扩建与战机生产线的地下脉动

布拉格城西的机场在夜色中泛着冷光,改造后的跑道像一条黑色的绸带,在雪原上延伸至天际。与三天前不同,这里己不再是仅有几架修复轰炸机的临时据点——三座地下机库顺着跑道方向延伸,入口伪装成覆盖积雪的土坡,只有当钢板闸门缓缓升起时,才能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战机,机翼上的铁十字在应急灯下闪着寒光。

“Ju-88轰炸机生产线己投产,每24小时能组装2架;BF-109战斗机的零件精度达标,今天就能试飞第一架。”机场指挥官鲍尔站在地下机库的控制中心,对着通讯器汇报,手指划过屏幕上的生产进度条,“最关键的是机载雷达,我们用城堡山雷达站的备用零件改造了10套,探测距离30公里,能锁定盟军的B-17轰炸机群。”

地下机库的第一层是组装车间,机械臂吊着机翼在轨道上移动,工人们穿着油污的工装,用扳手固定螺丝;第二层是武器挂载区,地勤人员将500公斤航弹挂在Ju-88的弹舱,导弹的尾焰导流槽闪着金属光泽;第三层是雷达调试室,技术员们戴着耳机,屏幕上跳动的波形代表着雷达的探测范围,“滴滴”的警报声在密闭空间里格外清晰。

“给第一架BF-109装上新雷达,”鲍尔对着对讲机喊,“让老飞行员克劳斯测试,看看能不能在30公里外锁定假目标。”

克劳斯是从比尔森调来的王牌飞行员,左臂还留着空战的伤疤。他穿着飞行服,戴着头盔,爬进BF-109的驾驶舱,引擎启动的轰鸣透过地下机库的钢板传出,震得地面的积雪簌簌落下。当战机顺着地下滑道滑向跑道时,他打开机载雷达,屏幕上立刻出现三个绿点——那是机场上空的假目标气球,距离28公里,高度1500米。

“锁定成功!”克劳斯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来,带着兴奋,“雷达反应速度比地面雷达还快,敌机的高度、速度、航向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08:00 战机与地面雷达的联动防御网

城堡山的雷达站里,屏幕被分割成1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对应着一架升空战机的雷达视野。操作员们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将地面雷达与机载雷达的数据实时同步——当盟军的侦察机进入30公里范围时,地面雷达先捕捉信号,10秒内就能传输到最近的战机,形成“发现即锁定”的联动网。

“东南方向发现不明机群,高度6000米,速度450公里/小时,数量约20架!”雷达操作员突然大喊,屏幕上的绿点密密麻麻,正朝着布拉格飞来。

鲍尔立刻对着通讯器下令:“第一、二战斗机中队升空拦截,从两侧迂回;轰炸机群做好准备,等战斗机撕开防线,就炸掉他们的护航战机!”

6架BF-109战斗机从地下机库滑出,跑道尽头的积雪被引擎吹得扬起,战机像离弦的箭般升空。克劳斯驾驶的长机率先打开机载雷达,屏幕上的绿点越来越清晰,“是盟军的P-51护航机群,后面跟着B-17轰炸机!”他调整航向,机翼几乎与地面垂首,“各机注意,保持雷达静默,等靠近到10公里再开火!”

地面雷达站的屏幕上,16个区域的视野拼出完整的空战地图。操作员们实时播报敌机位置:“左前方3公里有3架P-51转向,可能想绕后偷袭!”克劳斯立刻拉升高度,机载雷达果然捕捉到三个快速移动的红点,他按下发射按钮,机翼下的机炮喷出火舌,一架P-51的机翼被击中,拖着黑烟坠向雪原。

“联动系统太管用了!”克劳斯在无线电里大喊,“地面雷达比我先发现绕后的敌机,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这场空战持续了40分钟,盟军损失8架P-51和3架B-17,德军的BF-109只有1架被击伤,安全返航。当战机滑回地下机库时,地勤人员立刻围上去,用高压水枪冲洗机身的弹痕,雷达技术员则检查机载设备:“雷达天线没受损,下次还能提前5秒发现目标。”

12:00 机场的假目标与防空陷阱

机场的地面区域,真假目标的布置比基地其他地方更精巧。跑道北侧,士兵们用帆布和钢管搭了10架假BF-109,机翼下挂着木头航弹,机身上涂着模糊的铁十字,从空中看与真战机几乎无异;跑道南侧的假机库里,甚至放着几台发出轰鸣声的旧发动机,烟囱里冒出黑烟,让盟军的侦察机以为这里在全速生产。

“给假战机装个‘活诱饵’,”鲍尔对着士兵们说,“在驾驶舱里放个红外模拟器,发出和飞行员体温一样的信号,盟军的导弹锁定时,会先打这些假目标。”

士兵们立刻动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将模拟器藏在假战机的帆布驾驶舱里,开关连接着太阳能电池板,白天自动启动,晚上关闭。旁边的假雷达站则更逼真——用锡箔纸包裹的天线转动着,下面的机房里放着一台旧收音机,发出“滋滋”的电流声,与真雷达站的信号频率几乎一致。

真正的杀机藏在假目标周围。假机库的铁皮屋顶下挂着50公斤炸药,引线连接着远处的触发装置;假跑道的木板下埋着反装甲地雷,只要盟军的扫雷车碾过,就会引爆;最隐蔽的是防空陷阱——在假目标密集区的地下,工兵们挖了三层坑道,每层都部署着20毫米高射炮,炮口对准天空,伪装成废弃的战壕。

“等盟军的轰炸机来炸假目标,”鲍尔站在瞭望塔上,用望远镜观察,“他们投弹的瞬间,我们就掀开伪装,用高射炮把他们打下来。”

15:00 能源储备与战机的持续作战力

机场的地下燃料库比基地其他区域更庞大,10个油罐并排埋在冻土下,每个容量10000升,分别储存航空汽油、柴油和润滑油。输油管道从油罐延伸至地下机库,通过自动加油机给战机补给,整个过程只需5分钟——比盟军的地面加油速度快3倍。

“燃料储备够所有战机满负荷作战20天,”后勤官对着清单汇报,“我们还在油罐周围修了三条备用管道,就算主管道被炸,也能靠人力抽油,每天至少能保证30架次的起飞。”

弹药库则与地下机库首接连通,航弹、机炮炮弹和导弹分类存放,每排货架都贴着标签,地勤人员用叉车搬运,10分钟就能完成一架轰炸机的弹药挂载。“500公斤航弹储备800枚,20毫米机炮炮弹10万发,空对空导弹50枚,”弹药官拍着铁皮货架,“足够把来犯的盟军机群炸成碎片。”

为了保证能源不中断,机场还单独建了地下电站,两台500千瓦发电机烧的是精炼厂的剩余钢渣,燃烧值虽低,但足够支撑雷达和机库的电力。“就算基地主电站被炸,我们也能独立运转7天,”电站站长指着仪表盘,“柴油发电机是备用的,油箱里的油够再撑13天,加起来正好20天。”

18:00 战机巡逻与防线的空中支援

黄昏时分,8架Ju-88轰炸机组成编队,在布拉格上空巡逻。它们的任务不仅是拦截敌机,还要为地面防线提供空中支援——当城东高地的第一师遭遇盟军装甲部队时,轰炸机可在10分钟内抵达,用航弹炸断敌军的进攻路线。

“第一师报告,城东高地发现盟军坦克集群,约50辆‘谢尔曼’,正在架设浮桥!”通讯器里传来霍夫曼的声音,带着炮火的杂音。

鲍尔立刻下令:“轰炸机群转向城东,用机载雷达锁定坦克集群,投弹后立刻返航,战斗机中队掩护!”

Ju-88的机载雷达屏幕上,50个红点在河岸边移动,那是盟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领航员调整投弹坐标,“距离目标5公里,准备投弹!”当战机飞抵高地时,弹舱门打开,500公斤航弹呼啸着落下,在坦克集群中炸开,浮桥被拦腰炸断,“谢尔曼”的残骸在火光中翻滚。

“地面部队,我们己摧毁浮桥,”轰炸机机长对着无线电喊,“盟军正在后撤,要不要追击?”

霍夫曼的声音传来:“不用,你们守住空中就行!我们的坑道机枪能收拾剩下的!”

当轰炸机群返航时,夕阳正落在城堡山的雷达站上,屏幕上的红点渐渐消失。克劳斯驾驶的BF-109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周,机翼掠过假目标区域,帆布做的战机在暮色中像一群静止的剪影。他笑了笑——盟军永远猜不到,真正的杀器藏在地下,藏在他们看不见的雷达波里。

22:00 机场的夜间防御与战争的寂静

地下机库的钢板闸门缓缓关闭,将夜色与寒风隔绝在外。工人们还在组装新的BF-109,机械臂的“咔咔”声与远处的焊接声交织;雷达室里,操作员们盯着屏幕,绿点代表着巡逻的战机,红点则是警惕的边界;燃料库的输油管在夜色中闪着金属光,像一条沉睡的巨蟒,等待着黎明的起飞命令。

鲍尔站在控制中心的窗前,看着跑道上的积雪被月光照亮。他知道,盟军的反扑不会停止,或许明天就会有更大规模的机群来袭,但此刻,机场的每一架战机都带着雷达,每一寸防线都连着空中,20天的能源储备在地下静静等待,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告诉所有飞行员,”他对着通讯器下令,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今晚好好休息,明天,让盟军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空中防线。”

地下机库的应急灯缓缓变暗,只有雷达屏幕的绿光还在跳动,映着飞行员们年轻的脸。他们知道,明天的天空将属于钢铁翼群,属于那些带着雷达的利刃——在布拉格的上空,一场更残酷的空战,即将拉开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