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六章:比尔森主基地的能源狂飙与虚拟链路的钢铁动脉
01:00 比尔森地下核心的全息蓝图——矿脉与电流的狂想
比尔森主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比布拉格的掩体更深50米,岩壁上镶嵌的荧光管将空间照得如同白昼。巨大的全息沙盘上,比尔森周边的矿脉分布以红色线条勾勒——这里有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褐煤矿床,储量达3000万吨,还有三座未完全开采的铁矿,正是支撑能源生产的根基。
“启动‘狂飙计划’,”主基地指挥官海因茨对着全息控制台下令,手指在虚拟矿场图标上重重一点,“所有矿场的钻探机功率提升至150%,采矿场的传送带速度加倍,电厂的锅炉烧至临界温度!”
全息沙盘上,代表矿场的图标立刻亮起红光。比尔森近郊的三座露天煤矿里,12台巨型钻探机的钻头开始高速旋转,原本每分钟30转的转速飙升至45转,钢铁钻头与煤层摩擦产生的火花在黑夜中连成一片,像在地平面上点燃的火炬。采矿场的工人早己换成三班倒,每座矿场配备600名矿工,人手一把风镐,煤层被破碎成0.5米见方的煤块,由加粗的传送带(宽度从1.2米扩至2米)源源不断送往分拣厂。
“一号矿场每小时出煤量从800吨增至1200吨,”矿场主管对着对讲机嘶吼,声音被机器轰鸣淹没,“煤层硬度比预计高,钻探机的齿轮磨损加快,需要更多备用零件!”
海因茨立刻调派后勤部队:“用‘铁鹰’运输机送50套齿轮箱过去,优先保障钻探机运转!”
电厂区域更是热火朝天。六座巨型锅炉的烟囱喷出浓密的黑烟,将比尔森的夜空染成灰黑色。锅炉工将煤层粉碎成粉末状,与氧气按精确比例混合后注入炉膛,火焰温度从1200℃升至1600℃,蒸汽轮机的转速突破临界值,发电功率从每小时8000千瓦时暴涨至12000千瓦时。电厂厂长盯着仪表盘,额头上的汗珠滚落:“再这么烧,锅炉管壁可能会变形,但目前的电力缺口必须补上!”
04:30 虚拟能源链路的搭建——数据流与电缆的共舞
布拉格基地的地下服务器机房,工程师们正将两根首径30厘米的超导电缆接入红警系统的接口。电缆外层包裹着三层隔热材料,内部的超导丝在液氮冷却下呈现零电阻状态——这是连接比尔森与布拉格的“虚拟能源链路”的物理载体,而真正的能量传输则通过红警系统的数据流完成。
“链路连接进度70%,”首席工程师艾娃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比尔森的电力正通过虚拟信道传输,损耗率目前是3%,低于预期的5%。”
屏幕上,代表电力的蓝色数据流正以每秒300MB的速度从比尔森节点流向布拉格节点,途经三座中继塔(分别位于卡罗维发利、皮尔森、克拉德诺),每个节点都有红警系统的加密模块,防止盟军截获。当数据流进入布拉格节点时,系统自动将其转化为实体电力,通过电缆输入各防御阵地。
“城北煤矿的电力缺口补上了!”布拉格的后勤官对着通讯器大喊,“第9装甲师的‘虎王’坦克充电效率提升40%,原本需要2小时充满的电池,现在1小时15分钟就能满电!”
更关键的是矿脉资源的虚拟传输。比尔森的采矿场将褐煤粉碎后,通过红警系统的“物质数据流”技术转化为能量编码,传输至布拉格后再实体化为煤炭。全息屏幕上,代表煤炭的黑色数据流在链路中奔腾,每小时可传输500吨,恰好填补布拉格每天12000吨的消耗缺口。
“实体化煤炭的纯度检测完毕,”艾娃看着化验单,“含碳量58%,符合锅炉燃烧标准,甚至比布拉格本地的褐煤质量更好。”
汉斯站在屏幕前,看着能源储备的数字缓慢回升:煤炭库存从7800吨增至8300吨,柴油从50000升增至52000升,电力储备条重新变成绿色。他知道,这条虚拟链路不仅是能源管道,更是比尔森与布拉格的生命线。
07:00 矿场防御的钢铁屏障——钻头与机枪的协奏
比尔森的矿场外围,第17“矿工”师正在构建防御工事。这支部队由矿工改编而成,熟悉地下结构,此刻正将矿场的传送带改造成防御障碍:将传送带的钢条竖起,形成间距50厘米的格栅,后面架设MG42机枪;在露天矿坑的边缘挖掘反坦克壕,壕底铺满尖锐的钢钎(来自废弃的钻探机钻头);甚至在煤层中埋下定向炸药,一旦盟军突破防线,就引爆煤层形成塌方。
“盟军的侦察机在矿场上空盘旋了三次,”观察哨报告,“他们肯定发现了我们的能源生产规模。”
第17师师长缪勒冷笑一声,指着矿场中心的钻探机:“把MG34机枪架在钻探机的操作台上,那里视野开阔,能封锁整个矿坑入口。”
上午七点,美军第5步兵师的先头部队果然来袭。800名士兵试图从矿场东侧的树林渗透,却被格栅后的MG42机枪压制。子弹打在钢条上迸出火星,士兵们趴在雪地里无法前进。更致命的是,缪勒引爆了预设的炸药,矿坑边缘的煤层突然坍塌,将30多名试图绕后的士兵埋在地下,惨叫声被煤层的崩塌声吞没。
“启动钻探机!”缪勒下令。12台钻探机的钻头再次高速旋转,钢铁摩擦的尖啸让盟军士兵头晕目眩。矿工出身的士兵们趁机从地下通道绕后,用风镐砸向美军的机枪阵地,风镐的轰鸣声与枪声交织成一片混乱的战歌。
10:00 电厂的伪装与反轰炸网络——蒸汽与火网的博弈
比尔森电厂的烟囱虽然黑烟滚滚,但真正的发电机组藏在地下20米。地面上的六座烟囱中,只有三座连接锅炉,另外三座是伪装的,内部装有高射炮——当盟军的轰炸机俯冲时,伪装烟囱的顶部会突然打开,露出20毫米高射炮的炮口。
“雷达发现12架B-25轰炸机,正朝着电厂飞来!”防空指挥官喊道。
电厂的防空部队立刻进入状态:伪装烟囱的机械装置开始运转,“咔哒”声中,顶部的铁皮缓缓打开;地下掩体里的88毫米高射炮推出炮位,炮口指向天空;甚至在锅炉的蒸汽管道上钻了小孔,一旦轰炸开始,就释放高温蒸汽形成雾障。
B-25轰炸机的投弹手看着地面的烟囱,毫不犹豫地俯冲投弹。炸弹落在伪装烟囱周围,炸毁了地表的厂房,却没伤到地下的发电机组。当轰炸机拉起时,伪装烟囱里的高射炮突然开火,20毫米炮弹像暴雨般射向机群。3架B-25的机翼被击中,拖着黑烟坠向远处的森林,爆炸的火光与电厂的蒸汽形成诡异的对比。
“蒸汽雾障启动!”厂长下令。高温蒸汽从管道的小孔喷出,在电厂上空形成一片白色的屏障,后续的轰炸机无法瞄准,只能胡乱投弹,大部分炸弹落在了矿场的空地上。
13:00 虚拟链路的加密升级——数据流与密码的交锋
布拉格的服务器机房里,艾娃正带领工程师升级链路的加密系统。盟军的电子战部队试图干扰数据流,屏幕上的波形开始出现杂音,煤炭实体化的效率下降至80%。
“他们在破解我们的加密算法!”艾娃敲击键盘,“启动‘凯撒密码’升级版,每10秒更换一次密钥!”
红警系统的数据流立刻发生变化,蓝色的波形变成跳跃的锯齿状,盟军的干扰信号瞬间失效。实体化的煤炭重新恢复正常,布拉格的煤仓库存以每小时500吨的速度增长,后勤官看着数字笑开了花:“照这个速度,三天就能填满所有储备!”
更精妙的是“虚假数据流”战术——艾娃故意让部分未加密的数据流传输虚假信息,显示比尔森的矿场己因轰炸停产。盟军的情报部门果然上当,在战报中写道:“比尔森的能源生产己陷入瘫痪,布拉格的能源缺口将在48小时内爆发。”
汉斯看着这份截获的战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让他们继续误判,我们的能源列车,才刚刚启动。”
16:00 能源洪流的加速注入——布拉格的钢铁复苏
布拉格的地下工事里,虚拟链路传输的能源正在改变战局:
- 城北煤矿的传送带重新运转,每小时向电站输送150吨煤,发电机的功率提升至满负荷,雷达屏幕的雪花彻底消失,能清晰捕捉50公里外的敌机。
- 战车工厂的熔炉温度升至1600℃,钢水浇筑的速度加快,原本每天组装2辆“虎王”坦克,现在能组装3辆,装甲板的焊接质量因电力稳定而提升20%。
- 机场的地下机库开始批量生产Ju-88轰炸机,每24小时能组装3架,机载雷达的调试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地勤人员用传输来的柴油给战机加油,油管里的油流比之前快了一倍。
克劳斯坐在新组装的BF-109驾驶舱里,感受着引擎的平稳轰鸣:“这台发动机的功率比之前强多了,能源充足就是不一样!”他推动节流阀,战机在跑道上加速,很快冲上天空,机载雷达清晰地显示出布拉格周边的空情,绿点和红点的轨迹一目了然。
19:00 夜幕下的能源狂欢——矿灯与星光的辉映
比尔森的矿场在夜色中如同一座不夜城。钻探机的探照灯照亮了半边天空,传送带的电机发出低沉的嗡鸣,矿工们的矿灯在煤层中闪烁,像散落的星辰。电厂的烟囱依旧喷吐着黑烟,与天上的云层交融,形成一幅工业时代的诡异画卷。
海因茨站在主基地的瞭望塔上,看着虚拟链路的数据流在全息屏幕上奔腾。比尔森的能源生产己达到极限:矿场每小时出煤1500吨,电厂每小时发电15000千瓦时,虚拟链路的传输效率稳定在97%。他对着通讯器说:“汉斯,能源管够,放手打吧!”
布拉格的指挥中心里,汉斯看着能源储备的数字:煤炭10500吨,柴油60000升,电力储备100%。红警系统的屏幕上,比尔森与布拉格的节点被一条加粗的蓝色链路连接,链路中流动的不仅是能源,更是两座基地的钢铁意志。
“命令各师,”汉斯对着麦克风下令,声音透过虚拟链路传遍每个阵地,“明天拂晓,发起反击!我们的能源,足够把所有侵略者赶出去!”
比尔森的矿场里,MG42机枪的冷却声与钻探机的轰鸣交织;布拉格的坑道中,“虎王”坦克的引擎正在预热;虚拟链路的数据流依旧奔腾,将两座城市的心跳连成一片。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比尔森的矿坑时,那里的煤炭将继续燃烧,为这场战争注入永不枯竭的钢铁能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