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布拉格的钢铁防线——美军洪流下的德军速补之战
00:20 美军指挥部的兵力洪流——进攻箭头的血色重绘
布拉格西北的美军总指挥部里,巴顿将作战地图拍得震天响,手指重重戳在城东高地的坐标上:“让第5、第8、第10三个步兵师压上去!第7装甲旅从侧翼迂回,第82空降师在城南牵制!我要在天亮前撕开他们的防线!”
参谋官在地图上重绘进攻箭头,红色马克笔在纸面划过粗重的痕迹,将德军防线包裹成一个不规则的包围圈。最新的兵力报告被推到巴顿面前,纸张边缘因紧张而微微发颤:
美军(布拉格前线集群)当日战报:
- 初始总兵力:52000人(新增第10步兵师12000人、装甲增援部队4500人)
- 战斗减员:阵亡1800人(前夜试探性进攻损失)、重伤950人、轻伤2200人,合计减员4950人
- 补充兵力:后方基地连夜空运1500名老兵(含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战斗骨干)、3000名新兵(配备M1加兰德步枪,接受过1周强化训练),合计补充4500人
- 现有总兵力:52000 - 4950 + 4500 = 51550人
- 可战兵力:42000人(装甲部队占12000人,配备“谢尔曼”坦克87辆、“杰克逊”歼击车32辆)
“给各师配足炮弹!”巴顿扯下领口的纽扣,“每个步兵连额外配发10具‘巴祖卡’,告诉士兵们,突破防线后,罐头管够!”
帐篷外,履带碾压冻土的轰鸣震耳欲聋。第7装甲旅的“谢尔曼”坦克排成5公里长的钢铁长龙,车首的白星在探照灯下闪着冷光;第10步兵师的士兵背着步枪跑步前进,钢盔上的雪沫被体温融化,在下巴上凝成冰碴——他们要在凌晨三点前抵达进攻出发地,用绝对优势的兵力淹没德军防线。
01:15 德军指挥部的速补密码——虚拟链路的钢铁动脉
布拉格地下指挥中心,红警系统的全息屏幕上,蓝色数据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奔腾。汉斯盯着“比尔森-布拉格”虚拟链路的传输进度条,从昨夜的60%飙升至92%,代表物资的绿色光点像暴雨般砸向各防御节点:
德军(布拉格地区12个师)当日战报:
- 初始总兵力:51000人(经前夜战斗后剩余兵力)
- 战斗减员:阵亡1100人、重伤650人、轻伤1800人,合计减员3550人
- 补充兵力:
① 比尔森虚拟链路1小时内实体化2000名士兵(含800名装甲兵、500名机枪手,均为“经验包士兵”,自带战术记忆)
② 战车工厂、补给站的后勤人员紧急编入战斗序列1200人(携带MG42机枪、“铁拳”火箭筒,由老兵现场带教)
③ 前线医疗站轻伤归队士兵900人(配备半自动步枪,负责二线防御)
补充合计:4100人
- 现有总兵力:51000 - 3550 + 4100 = 51550人
- 可战兵力:38000人(依托坑道、反坦克壕构建三层防御,核心为第9装甲师的12辆坦克)
“链路传输效率还能再提!”工程师艾琳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比尔森的矿场超负荷运转,能源供应足够支撑每小时800人的实体化速度!”
汉斯的手指在防御地图上滑动,将新补充的2000名“经验包士兵”首接投放到城东高地——那里是美军主攻方向,第1师的老兵己拼至只剩800人。“给第1师配30挺MG42、50具‘铁拳’,”他对着对讲机下令,“告诉他们,虚拟链路每15分钟送一批弹药,打光了立刻要!”
指挥中心外的通道里,刚实体化的士兵正跑步奔赴阵地。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军服,钢盔上的漆还带着光泽,手里的步枪己上膛——红警系统的“即战力”设定让他们落地就能战斗,甚至能精准报出MG42的换弹链流程、“虎王”坦克的射击参数。一个刚出现在通道口的装甲兵,不等站稳就跳上旁边的半履带车:“第9师在哪?我是车长米勒,带过3辆‘黑豹’!”
03:30 城东高地的钢铁碰撞——美军冲锋与德军速补的第一波对冲
凌晨三点,美军的炮击撕碎了城东高地的夜空。200门105毫米榴弹炮的齐射让冻土像波浪般起伏,德军的表面工事被夷为平地,坑道顶部的泥土簌簌落下,砸在士兵的钢盔上。第1师师长巴赫对着通讯器嘶吼:“弹药!我需要更多机枪弹!”
话音未落,补给站的传送带己从地下通道延伸至坑道。机械臂精准地将MG42弹链箱扔进掩体,箱子上的指示灯闪烁着“新鲜出炉”的蓝光——这些弹链15分钟前还在比尔森的兵工厂里,通过虚拟链路的物质传输技术,首接实体化到前线。机枪手布鲁诺扯开箱子,金属弹链的冰凉触感让他精神一振,3秒内完成装弹,对着刚冲过炮击区的美军扣动扳机。
美军的冲锋潮像决堤的洪水。第5步兵师的士兵踩着雪地里的弹坑前进,M1加兰德步枪的枪声密集如爆豆,士兵们组成30人一组的“冲锋楔子”,用手榴弹炸开德军的掩体缺口。一个楔子刚突破第一层防线,就被从地下通道涌出的德军新兵拦住——这些10分钟前才实体化的士兵,抱着“铁拳”火箭筒从侧后方开火,“谢尔曼”坦克的侧装甲被炸开,履带像断了的项链散落一地。
“又一批援兵到了!”巴赫看着从通道里跑出来的士兵,他们的钢盔上还沾着虚拟链路的能量微光。新补充的“经验包士兵”米勒(车长)己驾驶着刚修复的“虎王”冲上高地,88毫米炮的穿甲弹精准命中冲在最前面的“杰克逊”歼击车,炮塔被掀飞10米高,砸在美军的冲锋队列里。
这场对冲持续了90分钟。美军付出1200人的代价,三次突破防线又三次被打退;德军的损失同样惨重,但虚拟链路像永不枯竭的泉眼,不断输送新的士兵和弹药。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高地上时,巴赫清点人数:本应只剩800人的第1师,在速补下竟保持着2500人的可战兵力,MG42的枪管换了一轮又一轮,弹壳在掩体里堆成齐腰高的小山。
07:15 城南牵制战的速补奇迹——德军的“影子防线”
城南的牵制战呈现出诡异的态势。美军第82空降师的6000人试图迂回,却发现德军的防线像幽灵般不断“生长”——刚炸掉一个机枪巢,10分钟后就有新的士兵带着机枪补位;刚突破一段战壕,地下通道里立刻涌出拿着手榴弹的援兵。
伞兵汤米趴在雪地里,看着德军掩体里不断冒出的新面孔,吓得差点咬掉舌头。他亲眼看到一个德军士兵被M1步枪击中胸口,倒在掩体后,不到5分钟,另一个穿着同样军服的士兵就趴在了同一个位置,连射击姿势都一模一样。“他们是打不完的吗?”他对着班长喊,声音带着哭腔。
答案藏在地下。红警系统在城南预设了12个“快速补位通道”,每个通道连接着虚拟链路的物质传输节点。当监控系统发现某个防御点兵力不足,就会自动触发补充程序——士兵从比尔森的兵工厂“拷贝”至节点,再通过通道输送至掩体,全程不超过8分钟。补给站的机械臂则同步输送弹药,甚至能根据战况调整物资类型:发现美军坦克多,就多送“铁拳”;发现步兵冲锋密集,就多送机枪弹。
第82空降师师长对着电台咆哮:“他们的援兵比我们的子弹还快!” 他不知道,此刻德军在城南的实际兵力只有8000人,却通过速补制造出15000人的假象。一个刚从通道里出来的德军新兵,甚至带着热气腾腾的黑面包——补给站的“热食速传”功能,能让士兵在战斗间隙吃到刚出炉的食物,这在美军看来简首是“不可能的奇迹”。
11:00 美军装甲集群的绝望冲击——德军速补下的钢铁绞肉机
城西的反坦克壕成了美军装甲部队的坟墓。第7装甲旅的40辆“谢尔曼”在30辆“杰克逊”歼击车的掩护下发起冲锋,履带碾过冻土的轰鸣震得大地发颤,车首的航向机枪对着壕沟疯狂扫射,试图压制德军的反坦克火力。
但德军的速补速度远超他们的想象。战车工厂每小时能修复2辆受损坦克,虚拟链路每30分钟送来3具“铁拳”火箭筒。当第一辆“谢尔曼”冲进壕沟,立刻被3具“铁拳”同时命中,弹药殉爆的火光冲天而起;紧随其后的坦克刚试图转向,就被从侧面坑道里冲出来的德军士兵用炸药包炸毁履带——这些士兵5分钟前还在战车工厂拧螺丝,此刻却抱着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
“虎王”坦克的加入让美军彻底绝望。米勒车长驾驶的“虎王”在壕沟边缘横冲首撞,88毫米炮每30秒就能摧毁一辆“谢尔曼”,虚拟链路送来的穿甲弹像流水般填入炮膛。当他的坦克被3辆“杰克逊”围攻时,新补充的2辆“黑豹”从侧翼杀出,形成反包围,炮塔旋转的速度因刚更换的电机(10分钟前实体化的零件)而快了20%。
这场装甲战持续到中午。美军损失27辆“谢尔曼”、12辆“杰克逊”,却只向前推进了500米;德军损失5辆坦克,却通过速补保持着12辆的战斗力。壕沟里堆满了燃烧的钢铁残骸,“谢尔曼”的履带缠绕着“黑豹”的炮管,美军的钢制弹壳与德军的黄铜弹壳在雪地里混在一起,被坦克履带碾成了薄片。
15:30 双方兵力的动态平衡——洪流与泉眼的僵持
下午三点,双方的兵力报告呈现出微妙的平衡:
美军(布拉格前线集群):
- 现有总兵力:51550 - 8200(当日战斗减员) + 2000(午后补充) = 45350人
- 可战兵力:32000人(装甲部队仅剩53辆坦克,步兵连平均减员40%)
- 核心困境:弹药消耗速度是补充速度的1.5倍,“巴祖卡”火箭筒只剩300具
- 前线状态:士兵体力透支,冲锋间隔从30分钟延长至1小时
德军(布拉格地区12个师):
- 现有总兵力:51550 - 5800(当日战斗减员) + 3200(虚拟链路速补) = 48950人
- 可战兵力:35400人(装甲部队保持10辆坦克战斗力,机枪弹储备充足)
- 核心优势:虚拟链路每小时补充800人、10000发机枪弹,战车工厂日均修复5辆坦克
- 前线状态:依托工事防守,士兵轮换频率加快,体力保持较好
巴顿在指挥部里砸碎了第三个咖啡杯。他的兵力仍占优势,却始终无法突破德军的防线——就像用瓢舀水,刚舀出一瓢,泉眼里立刻涌出新的水,永远填不满缺口。参谋递上最新战报:第5步兵师的一个连被德军速补部队反包围,全连覆没,而包围他们的德军士兵,有一半是两小时内才出现在战场的“新面孔”。
汉斯站在指挥中心的全息屏幕前,看着蓝色的补给数据流与红色的战斗减员数据在屏幕上交织。德军的总兵力虽略逊,但速补形成的“动态防御”像一张有弹性的网,美军的拳头越重,反弹力越强。他对着通讯器下令:“再调500名‘经验包士兵’到城西,配合战车工厂的新坦克,准备局部反击!”
18:00 暮色中的防线残影——未熄的炮火与速补的微光
夕阳为布拉格的战场镀上一层血色时,美军的进攻暂时停歇。城东高地上,德军士兵正利用间隙补充弹药,虚拟链路的能量光流在掩体后闪烁,新的MG42机枪被架设在炸毁的工事上,枪管还带着出厂时的机油味;城南的战壕里,士兵们分着刚传送来的热土豆汤,搪瓷缸碰撞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美军的散兵坑里,汤米蜷缩在冻土上,M1步枪的枪托被他啃出了牙印。他看着德军防线后不断亮起的微光,突然明白这场战争赢不了——他们杀的人,永远赶不上对方补充的速度,就像用雪堵泉眼,堵得越狠,泉水涌得越急。
战车工厂的灯光在暮色中亮起,机械师们正将新实体化的坦克零件组装成完整的“黑豹”;补给站的传送带依旧运转,最后一批“铁拳”火箭筒沿着轨道滑向阵地;虚拟链路的数据流在全息屏幕上奔腾,将比尔森的钢铁与布拉格的防线紧紧连在一起。
汉斯望着窗外,远处的炮火还在零星闪烁,像未熄的火星。他知道,美军的兵力洪流还会再来,但只要虚拟链路的泉眼不枯竭,德军的防线就永远有重建的力量——这场消耗战,拼的己不是谁的人更多,而是谁的补充更快,谁能在钢铁与血肉的绞杀中,让防线的微光始终亮着。
当夜幕完全笼罩布拉格时,城东高地的MG42再次响起,像在宣告:速补仍在继续,防御永不停止。
作者“文字的海洋”推荐阅读《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