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静默战线——谈判烟幕与钢铁扩张
00:30 华盛顿的紧急会议——咖啡杯里的震惊与决断
盟军总部的会议室里,咖啡杯被重重砸在桌上,褐色的液体溅在布拉格战局地图上,晕开一片深色污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盯着最新战报,手指在“美军溃逃18000人”的字样上颤抖,这是诺曼底登陆以来最惨重的单次推进失败。
“他们的援军从哪里来的?”艾森豪威尔的声音沙哑,雪茄在指间燃尽了长长一截烟灰,“比尔森的防御力量评估明明显示不足5000人,怎么可能抽出15000人驰援?”
作战地图被重新铺开,红色的进攻箭头在布拉格外围折断,像一条被斩断的蛇。情报官推来的德军兵力分析报告上,“55313人”的数字刺眼夺目——三天前,这个数字还停留在41000人,虚拟链路的速补能力和比尔森的工业潜力,完全超出了盟军的认知。
“暂停进攻。”马歇尔最终拍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让第7集团军在布拉格西南50公里构筑防线,先稳住阵脚。” 他顿了顿,补充道,“派谈判组去,就说……赎回俘虏和伤员,用罐头、药品换,给我们争取时间。”
“还要派最好的情报人员。”艾森豪威尔掐灭雪茄,“我要知道布拉格的每一门炮、每一辆坦克,还有那个能凭空变出士兵的‘魔法链路’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凌晨两点,加密电报从华盛顿发往欧洲前线:
- 暂停对布拉格的一切进攻行动
- 组建由12人组成的谈判组,携带2000箱罐头、1000支吗啡、500卷绷带作为“赎金”
- 派遣3名顶尖情报人员(代号“渡鸦”“夜莺”“鼹鼠”)伪装成谈判组成员随行,渗透布拉格核心区域
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窗外的雪落得无声,像在为这场仓促的决断覆盖一层薄薄的伪装。
05:15 布拉格的谈判信号——烟雾弹后的警惕
汉斯收到盟军谈判请求时,正站在战车工厂的起重机旁,看着第18辆“黑豹”坦克的履带缓缓合拢。通讯兵递来的电文措辞客气,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他却在字里行间嗅到了拖延的味道。
“他们想争取时间。”汉斯把电文递给艾琳,指尖在“赎回伤员”几个字上划过,“正好,我们也需要时间。”
红警系统的全息屏幕上,格尔森与布拉格之间的区域被蓝色方框标出——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是扩建矿场的理想地点;两个城市的电厂图标闪烁着黄色警告,当前的能源输出己接近极限,必须立刻扩建才能支撑更大规模的生产。
紧急建设指令(晨6时):
- 矿场:在格尔森-布拉格走廊新建3座铁矿、2座煤矿,调用500名工兵、20台挖掘机,72小时内出第一炉铁
- 电厂:布拉格增建2座燃煤电厂,比尔森升级1号发电站(加装超临界锅炉),能源输出目标提升至当前的1.5倍
- 生产目标:战车工厂日均产能提至8辆,弹药厂日均产出MG42弹链10000条,“铁拳”火箭筒500具
谈判组的回应很快发出:同意谈判,地点定在伏尔塔瓦河中游的废弃桥梁上,要求盟军不得携带重型武器,随行人数不超过20人。汉斯站在地图前,用红笔在谈判地点周围画了三个圈——那是秘密布置的机枪暗堡,任何异常举动都将触发火力封锁。
“让鲁道夫带一个营去‘保护’谈判现场。”汉斯对着通讯器下令,“告诉谈判组,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但也请他们遵守规矩。”
09:00 矿场扩建的钢铁洪流——冻土下的资源动脉
格尔森与布拉格之间的荒原上,20台挖掘机的轰鸣声震碎了清晨的寂静。工兵们用炸药炸开冻土层,黑色的煤层和红褐色的铁矿脉出来,像大地撕开的伤口,却让负责建设的矿工们欢呼雀跃——这些资源足够支撑战车工厂运转半年。
“第一座铁矿的竖井要挖到150米!”矿场总监科特对着对讲机喊,他的胡子上结着冰碴,手里的测量仪却显示着精确的数字,“用混凝土浇灌井壁,防止坍塌,今晚必须安装好提升机!”
矿工们分成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冻土被运到地面,堆成一座座小山,很快又被压路机碾平,作为临时道路的地基。比尔森送来的新钻探设备效率惊人,钻头每小时能钻进10米岩层,带出的矿石样本被立刻送往化验室——含铁量高达65%,是上等的冶炼原料。
矿场建设进度(午12时):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铁矿1号:竖井完成80米,预计10小时后贯通
- 煤矿2号:己挖出3条水平巷道,开始小规模出煤(日产量50吨)
- 运输轨道:铺设临时铁轨5公里,连接矿场与布拉格战车工厂
- 工人配置:500名专业矿工 + 300名士兵轮岗支援(负责警戒和体力活)
一个老矿工坐在炸药箱上,看着竖井里升起的矿石桶,烟斗里的烟圈在寒风中散开:“我挖了一辈子煤,从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但为了能在暖炉边喝口热汤,值了。” 他的儿子是名德军士兵,此刻正在布拉格的防线站岗,他想多挖点煤,让儿子能早点用上新坦克。
14:00 电厂扩建的能源脉搏——烟囱里的黑色呼吸
布拉格城东的空地上,两座燃煤电厂的钢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起重机将预制钢梁吊至20米高空,焊工的电弧在阳光下划出银色弧线,钢梁的接口处很快凝结出焊瘤,像骨骼连接处的关节。
“锅炉管道必须耐压600公斤!”电厂工程师恩斯特对着图纸嘶吼,他的眼镜片上沾着煤灰,却丝毫不影响他盯着压力表,“比尔森送来的超临界技术不是摆设,我们要让蒸汽温度达到565℃——这能让发电效率提升40%!”
比尔森的1号发电站里,技术兵们正在拆除旧锅炉,安装新的过热器。管道里的残水在低温下结成冰,他们用喷灯一点点融化,冰水滴在安全帽上,瞬间又结成小冰粒。当第一根新管道对接完成时,站长看着仪表盘上的压力曲线,像看着一条即将苏醒的巨蟒:“再过12小时,我们就能给布拉格多送30%的电。”
电厂扩建数据(晚18时):
- 布拉格新电厂:1号锅炉安装完成60%,2号钢架搭建完毕
- 比尔森1号站:超临界锅炉调试中,预计明日凌晨可并网发电
- 输电网络:新增电缆20公里,连接矿场、工厂、防御工事,形成闭环
- 能源储备:煤炭库存15000吨(够两座城市10天消耗)
傍晚时分,布拉格的新电厂升起第一缕黑烟。烟柱在夕阳中被染成金红色,与战车工厂的蒸汽、矿场的粉尘交织在一起,像城市的黑色呼吸。恩斯特站在烟囱下,看着电流表的指针缓缓上升,突然觉得这根烟囱不再是污染的象征,而是支撑整个防线的能源脊柱。
20:00 谈判前夜的暗流——伪装者的潜入与警惕
伏尔塔瓦河的废弃桥梁两端,德军和盟军的士兵正在布置谈判现场。德军架设的帆布帐篷里,桌子上铺着干净的白桌布,摆着从平民家里借来的瓷杯;盟军的卡车停在对岸,车厢里装着罐头和药品,谈判组的成员正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其中三个“翻译”“记录员”的眼神格外锐利——他们是代号“渡鸦”“夜莺”“鼹鼠”的情报人员。
“记住,我们的任务是观察。”“渡鸦”(伪装成谈判组秘书)对着衣领里的微型麦克风低语,手指无意识地着钢笔——笔杆里藏着微型相机,“注意他们的武器型号、士兵状态、有没有特别的通讯设备。”
对岸的德军帐篷里,鲁道夫正给士兵们分发弹药:“谈判时不准卸弹匣,暗堡里的机枪保持待发状态。” 他指着桥上的木板,“每块木板都做了标记,一旦他们有异动,立刻炸断桥梁。” 汉斯的命令很明确:利用谈判拖住时间,同时严密监视这些“客人”的一举一动。
夜色渐深,伏尔塔瓦河的流水声掩盖了双方的窃窃私语。盟军的情报人员假装整理文件,眼角的余光却在扫描远处战车工厂的灯光、防线的轮廓、运输车队的路线;德军的哨兵看似在呵气暖手,实则用眼角盯着谈判组每个人的小动作,尤其是那三个频繁“走神”的“文职人员”。
双方的暗线行动:
- 盟军情报组:计划趁谈判间隙溜出帐篷,拍摄电厂和工厂位置,记录士兵换装频率(判断速补能力)
- 德军反情报组:安排“平民”在谈判现场附近活动,故意泄露“虚假产能”(如谎称战车工厂日均产3辆),引诱对方上钩
当月亮升到桥梁正上方时,双方的帐篷都亮着灯,却没人真正睡着。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下一场更猛烈的厮杀,积蓄时间与信息的弹药。
格尔森的矿场里,挖掘机仍在轰鸣,竖井的深度己达140米,再有10米就能触及富矿层;布拉格的电厂工地,焊工的电弧划破夜空,像在为能源的苏醒倒计时;比尔森的虚拟链路机房,艾琳盯着屏幕上稳定的能源条,知道只要撑过这几天,德军的钢铁洪流将更加汹涌。
谈判的烟幕下,真正的战争——工业与资源的战争,正在悄无声息地打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