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谈判桌上的暗战——矿场与电厂的赛跑
08:30 断桥谈判的虚伪寒暄——瓷杯里的火药味
伏尔塔瓦河的废弃桥梁上,晨雾还未散尽。盟军谈判组组长西蒙斯举着瓷杯,杯沿的缺口硌得他手指发麻,目光却越过咖啡蒸汽,死死盯着对面的鲁道夫——这个德军军官的袖口沾着机油,靴底还带着矿场的煤渣,显然刚从生产线上赶来。
“尊敬的鲁道夫少校,”西蒙斯的笑容像面具般僵硬,“我们带来了2000箱罐头、1000支吗啡,希望能换回500名伤员和战俘。” 他推过一份清单,纸页边缘因紧张而微微卷曲。
鲁道夫没看清单,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与远处战车工厂的锤声奇妙地合拍:“西蒙斯先生,你们的诚意很足,但伤员需要治疗,战俘需要看管——不如我们先参观一下布拉格的医疗站?让您亲眼看看他们的待遇。”
这正是“渡鸦”三人组等待的机会。“夜莺”(伪装成医护官)立刻接话:“太好了!我是医生,或许能提供些帮助。” 她的听诊器里藏着微型录音器,白大褂的口袋里装着粉末状显影剂——能在接触过的设备上留下只有紫外线才能看见的痕迹。
鲁道夫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汉斯的命令早己传来:“带他们去‘样板医疗站’,让工兵营的‘演员’配合,把真正的生产区和防御工事藏好。” 他站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车备好了,不过请原谅,为了安全,只能走指定路线。”
桥梁两端的士兵同时握紧了武器。晨雾中,伪装成平民的德军反情报人员推着装满土豆的独轮车经过,车斗里藏着MG42机枪;盟军的卡车旁,两个“司机”正假装检查轮胎,实则在调试电台——谈判的寒暄刚结束,暗战己悄然打响。
10:15 样板医疗站的伪装游戏——绷带下的生产密码
城南的“样板医疗站”里,莉娜正给一个“伤员”包扎手臂。绷带缠得松松垮垮,底下的“伤口”是用红墨水和面粉做的,扮演伤员的工兵马克西米利安强忍着笑,故意发出痛苦的呻吟——他昨天还在矿场挖煤,今天就成了“需要被赎回的战俘”。
“夜莺”的听诊器在马克西米利安胸口移动,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动静:医疗站的发电机声音异常平稳(不像是临时拼凑的),墙角的药品箱标签崭新(生产日期是三天前,说明后勤充足),甚至连护士的发带都系着统一的结——这不是混乱中的临时医疗点,而是运转有序的常设机构。
“渡鸦”假装整理文件,钢笔在记事本上划过,实则用摩尔斯电码记录:“医疗站人员训练有素,药品充足,发电机功率稳定——推测后方生产能力强。” 他的目光扫过窗外,一辆印有红十字的卡车正卸货,帆布下露出的不是担架,而是坦克履带的轮廓。
鲁道夫站在门口,看着“夜莺”对着空床位拍照(那是故意留出的“战俘床位”),突然指着墙上的地图:“西蒙斯先生,您看,我们的防御圈很稳固,这都是为了保护平民。” 地图上,格尔森-布拉格走廊被标成了“农业区”,矿场的位置则画着一片小树林。
“鼹鼠”(伪装成翻译)的手指在地图上“不经意”地划过,指甲缝里的显影剂悄悄留下痕迹。他注意到地图的纸质很新,墨迹未干——显然是临时绘制的,真正的关键区域被刻意抹去了。
离开医疗站时,“夜莺”“不小心”碰掉了一个药品箱,磺胺粉撒了一地。莉娜弯腰去捡,趁机用鞋底擦掉了她掉在箱角的显影剂,低声用德语说:“下次换个牌子的墨水,红墨水在面粉上会晕开。” “夜莺”的脸色瞬间煞白,却只能挤出一个僵硬的微笑。
13:00 矿场的突进式挖掘——煤层里的钢铁雄心
格尔森-布拉格走廊的3号铁矿,竖井终于贯通至150米深处。矿工们举着矿灯欢呼,光柱交织成一片金色的网,照亮了岩壁上闪烁的铁矿脉。科特把第一块矿石举到阳光下,金属光泽刺得人睁不开眼:“含铁量68%!比预计的还高!”
挖掘机的铲斗像巨手般插入煤层,黑色的煤块倾泻进矿车,沿着临时铁轨运往地面。负责运输的士兵们光着膀子推车,汗水在冻红的皮肤上蒸发成白汽,矿车的轱辘声、矿工的号子声、钻机的轰鸣声汇成一片,盖过了远处的谈判杂音。
矿场建设最新数据:
- 铁矿1号:日产量突破200吨,矿石通过传送带首接送进布拉格炼钢厂
- 煤矿2号:三条巷道同步出煤,日产量150吨,优先供应新建电厂
- 运输网络:临时铁轨延长至10公里,矿场至战车工厂的运输时间缩短至40分钟
- 工人状态:实行“三班倒+奖励制”,多挖1吨煤奖励半块黑面包,矿工们自愿延长工时
一个年轻矿工的手掌被矿石划破,血滴在煤层上,他却只是用布一擦:“这点伤算啥?我哥在战车工厂,我多挖点煤,他就能多造辆坦克,早点把美国人打跑。” 他的矿灯照向竖井深处,那里的煤层像黑色的绸缎,藏着支撑战争的能量。
与此同时,布拉格的炼钢厂己炉火通红。比尔森送来的炼钢炉每小时能出10吨钢坯,钢水浇铸时的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钢坯冷却后被立刻送往战车工厂,轧制成坦克履带和炮管——从矿石到零件,整个流程不超过8小时,形成一条高效的钢铁链路。
16:30 电厂的能源跃升——超临界锅炉的咆哮
比尔森1号发电站的控制室里,恩斯特盯着压力表,指针缓缓爬向600公斤临界值。超临界锅炉的炉膛里,煤粉在高压下燃烧,火焰呈现出诡异的青蓝色,蒸汽温度突破565℃,通过管道冲向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出低沉的咆哮。
“并网成功!”操作员的欢呼声震碎了控制室的寂静。布拉格的电网指示灯瞬间变亮,战车工厂的机床转速加快,虚拟链路的数据流脉冲更加稳定,红警系统屏幕上的能源条像被注入强心剂,从85%飙升至120%——超出了设计上限。
电厂扩建成果:
- 比尔森1号站:发电功率提升50%,可为虚拟链路提供稳定能源,支持每小时1000名士兵实体化
- 布拉格新电厂:1号锅炉投入使用,为炼钢厂、战车工厂提供专用电力,生产效率提升30%
- 能源储备:煤炭库存增至20000吨,新建的储油罐灌满了柴油,足够发电机运转15天
- 防御措施:电厂周围架设4门20毫米高射炮,配备雷达预警,防止空袭
能源跃升的连锁反应立刻显现:战车工厂的焊接机器人速度加快,原本需要2小时的炮塔焊接现在只需90分钟;弹药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启动,MG42弹链像流水般从传送带上落下;虚拟链路的士兵实体化不再有延迟,绿色光流稳定得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
恩斯特站在汽轮机旁,感受着金属外壳的震动,突然觉得这台机器像头苏醒的巨兽,正用黑色的呼吸(煤烟)和澎湃的血脉(电流),为整个防线注入无穷的力量。
19:00 谈判破裂的信号——暗战的初步胜负
夕阳将布拉格染成金红色时,谈判组回到了断桥。西蒙斯的公文包里多了几张“样板医疗站”的照片、一份伪造的“生产清单”(上面写着战车工厂日均产3辆),还有“鼹鼠”偷偷绘制的“防御工事图”(标注的机枪巢全是假的)。
“鲁道夫少校,”西蒙斯收起虚伪的笑容,“我们需要时间评估,明天再给答复。” 他的手指在公文包上敲击,暗示情报己到手。
鲁道夫看着他们的背影,突然喊住“夜莺”:“医生,您的听诊器忘在医疗站了。” 一个士兵捧着听诊器跑过来,微型录音器的指示灯还在闪烁——莉娜早就发现了这个小动作,故意把它“忘”在了桌子底下。
“夜莺”的脸瞬间惨白,接过听诊器时手都在抖。鲁道夫盯着她的眼睛:“里面的电池该换了,下次记得用德国产的,续航更久。”
盟军的卡车消失在暮色中时,德军反情报组的组长走进帐篷,递给鲁道夫一份报告:“他们在医疗站、电厂外围和战车工厂附近都留下了痕迹,‘鼹鼠’画的地图被我们的人换过了,假情报己成功送出。”
鲁道夫看着远处矿场的灯光,那里的挖掘机还在轰鸣,竖井深处的矿石正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炼钢厂。他知道,这场谈判暗战,德军赢了第一回合——盟军得到的全是精心编织的谎言,而德军的矿场和电厂,己在这一天里完成了质的飞跃。
当日关键数据对比:
- 盟军:获取虚假情报(误判德军日均产坦克3辆、防御薄弱),谈判拖延目的达成(争取到24小时)
- 德军:矿场日产量突破350吨,电厂能源输出提升50%,战车工厂产能提至日均8辆,虚拟链路速补恢复至巅峰状态
夜幕降临时,伏尔塔瓦河的流水映着两岸的灯火。盟军的卡车里,“渡鸦”正在整理“情报”,以为掌握了德军的命脉;布拉格的战车工厂里,第20辆“黑豹”坦克的炮塔正在焊接,钢花溅落在地面上,像一颗颗跳动的火星。
汉斯站在指挥中心的屋顶,看着比尔森方向升起的煤烟,又望向格尔森的矿场灯光,知道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谈判的烟幕终将散去,那时决定胜负的,不是谈判桌上的言辞,而是矿场深处的矿石、电厂烟囱的呼吸,和流水线上不断涌出的钢铁洪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