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储备网络的全域联动与应急演练
07:00 智能调度系统的首次实战测试
布拉格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物资储备智能监控系统”的指示灯全部亮起绿灯。随着汉斯一声令下,一场模拟攻防演练正式开始:系统模拟西线盟军突袭,要求在1小时内将200吨高爆弹、5000升柴油和300吨煤炭调往边境17号堡垒。
指令发出的瞬间,地下弹药库的机械臂立刻启动,精准抓取指定型号的高爆弹,通过传送带送向货运轨道;输油管道的加压站自动提升功率,柴油沿着支线管道向17号堡垒的应急油库输送;煤仓的筛选机将小块煤汇总,专用列车的装甲车头己在铁轨上待命。
“弹药输送进度70%,油料压力稳定,煤炭列车己出发。”操作员汇报着实时数据。45分钟后,所有物资全部抵达17号堡垒,比预设时间提前15分钟。汉斯点头:“把调度响应时间再压缩5分钟,要确保极端天气下也能达标。”
10:30 极端环境下的储备保障演练
边境地区突降暴雪,模拟通讯中断、部分轨道结冰的紧急情况。地下弹药库立刻启动备用电源,人工搬运小组穿戴防滑装备,用特制雪橇运送弹药;输油管道的保温层自动通电加热,防止柴油冻结;煤炭运输则改用履带式运输车,在积雪中开辟通道。
“12号堡垒油料告急!”通讯器里传来模拟呼救。由于管道暂时无法通达,油库启动“空中输送方案”——3架加装了防弹油箱的运输机升空,机舱内的油罐固定在防震架上,在风雪中平稳飞行,20分钟后精准降落在12号堡垒的临时机场。
演练负责人在总结会上说:“极端天气最能检验储备网络的韧性,今天的人工+机械配合、空中应急通道,都要形成标准化流程。” 士兵们跺着冻得发麻的脚,脸上却带着兴奋——刚才的演练证明,就算天公不作美,物资保障也不掉线。
14:00 跨区域储备调配的协同验证
系统模拟东线苏军异动,需要将斯洛伐克境内的500吨煤炭、300吨弹药调往匈牙利边境的8号堡垒。跨区域调度指令下达后,捷克煤仓与斯洛伐克弹药库的联络通道自动激活,煤炭列车通过跨境铁路疾驰,弹药则分批次由卡车转运,沿途的补给站提前清空通道,确保一路畅通。
“注意避开民用路段,优先走军用通道。”调度员通过加密频道提醒司机。运输车队在GPS和地面引导员的双重指引下,在山谷间的冰雪路上稳步前行,后视镜里,装载弹药的卡车队列像一条黑色长龙,在雪原上划出清晰的轨迹。6小时后,首批物资顺利抵达8号堡垒,比常规路线节省了1.5小时。
18:00 储备冗余的压力测试
指挥中心故意设置“故障”:假设主弹药库被损毁30%,测试备用储备能否顶上。系统立刻启动冗余方案——分散在各小型堡垒的备用弹药库自动响应,通过隐蔽的地下通道快速调货,填补主库的缺口。同时,兵工厂接到加急订单,生产线全速运转,新造的弹药源源不断补入储备网络。
“冗余率必须保持在50%以上。”艾琳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就是要确保哪怕一部分储备出问题,整个网络也能正常运转。” 此时,地下弹药库的备用分区己启动,机械臂将分散储存的弹药汇总,通过应急轨道输送至前线,屏幕上的储备量曲线在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
夜幕降临,演练结束后的储备网络依旧忙碌:弹药库的机械臂在灯光下有序作业,输油管道的压力表稳定跳动,煤炭列车的汽笛声在雪原上回荡。汉斯和艾琳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全域储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物资流动轨迹,像无数条血管在钢铁防线的躯体里奔腾。
“这些储备,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物资,”汉斯说,“是让每个守在防线的人知道,身后永远有支撑。” 艾琳点头,屏幕上的绿灯次第亮起,映在两人眼中,像一片永不熄灭的星火。
储备网络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静态的囤积,而是动态的保障——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让前线的战士、后方的工厂、坚守的堡垒,始终充满底气。这,才是钢铁防线最深的根基。
作者“文字的海洋”推荐阅读《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