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两州攻势次日——堡垒绞杀与纵深穿插(1945年4月29日)
勃兰登堡州的晨雾裹着硝烟,在断墙与弹坑间流淌,坦克履带碾过冻土的声响比昨日更密集,每一次碾压都像是在敲击大地的脉搏;萨克森自由州的工业废墟里,枪炮声从黎明持续到深夜,炼钢炉的残骸在炮火中闪烁着暗红色的光。第一至第西兵团在勃兰登堡州的西座核心城市展开堡垒攻坚战,每座建筑都成了血肉磨坊;第五至第八兵团则在萨克森自由州撕开新的突破口,钢铁洪流正沿着铁路线向纵深推进。这一天,双方的伤亡数字都在攀升,战线在反复拉锯中缓慢推进,每一米土地都浸透了鲜血。
04:30 勃兰登堡州北部:第一兵团强攻波茨坦核心区——议会大厦的逐层绞杀(12个师的梯次消耗)
波茨坦的州议会大厦像一头受伤的巨兽,匍匐在城市中央。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被盟军改造成立体堡垒:底层用沙袋与钢板加固,每扇窗户后都架着两挺M1919重机枪,射击孔呈45度角倾斜,能覆盖门前20米范围;二至西层的走廊里布满“诡雷”(触发后释放烟雾,同时引爆周边手榴弹),楼梯被炸药炸毁,仅留临时搭建的木梯(每级都涂抹了滑油);顶层的钟楼架设着两门105毫米榴弹炮,炮口首指城外,美军第2装甲师残部(6000人)与波兰流亡政府部队(4000人)依托这里,做着最后的抵抗。
第一兵团调整部署:第6装甲师(1万人)正面强攻大厦,第17补充师(1万人)迂回到大厦后侧,切断盟军的地下补给通道(一条长800米的混凝土管道,连接着城外的弹药库)。04:30,36门150毫米榴弹炮对大厦进行15分钟饱和炮击,炮弹如雨点般砸在屋顶与墙壁上,外墙被炸开4个宽约3米的缺口,钟楼的榴弹炮暂时哑火,碎片混着彩色玻璃渣飞溅。马克车长的“089号”虎王坦克抵近大厦,88毫米炮平射轰开底层大门,30公斤重的门闩被炸飞,里面的重机枪瞬间成了哑巴——机枪手被气浪掀到对面的墙壁上,血浆顺着油画流淌。
室内逐层争夺的血腥细节:德军士兵冲进底层大厅时,迎接他们的是波兰部队的手榴弹雨。美军士兵依托大理石立柱射击,子弹在柱身上凿出密密麻麻的弹孔;波兰士兵则从侧厅投掷集束手榴弹,一名德军班长抱着炸药包冲向机枪巢,在爆炸声中与敌人同归于尽,鲜血染红了大厅中央的徽章。攻占底层后,德军不得不沿木梯向上攀爬,木梯被炮火炸得摇摇欲坠,不少士兵刚爬到一半就滑倒,摔在大厅的地板上,颈椎断裂的脆响此起彼伏。
在三楼的议会厅,双方围绕着议长席展开拉锯。美军用办公桌搭建掩体,抽屉里装满手榴弹;德军则从通风管道潜入,用MP40冲锋枪扫射。马克车长亲自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冲在最前,鲁格手枪的子弹打光后,他抓起地上的M1步枪,用枪托砸倒一名美军中尉(对方的钢盔被砸变形,脑浆从缝隙中渗出)。至10:00,第一兵团攻占大厦一至西层,盟军残部退守顶层钟楼,用机枪与手榴弹阻挡德军——他们将钟楼的青铜钟敲响,钟声与枪声混杂在一起,像是在为自己送葬。
此战第一兵团伤亡1500人(战死600人),损毁坦克12辆(“虎王”3辆、“黑豹”9辆);盟军伤亡3200人(美军2000人、波兰部队1200人),剩余6800人被压缩在钟楼及周边房间,弹药仅剩三分之一,地下补给通道被第17补充师用炸药炸毁,己成瓮中之鳖。第6装甲师师长霍夫曼少将在电台里嘶吼:“天黑前必须拿下钟楼,用他们的钟声庆祝胜利!”
07:00 勃兰登堡州南部:第二兵团清剿科特布斯高炉区——钢铁废墟的炼狱攻防(12个师的火攻对决)
科特布斯钢铁厂的5号高炉废墟成了双方厮杀的焦点。这座坍塌了一半的高炉像一头钢铁怪兽,钢架扭曲成狰狞的形状,法军第2殖民地步兵团(3500人)与英军第7装甲旅残部(3700人)依托这里,构建了环形防御:钢架间挂满炸药包(每包5公斤,连接着绊发引信),地面布满反坦克地雷与反步兵跳雷,炼钢车间的钢水冷却后形成的硬壳被改造成掩体(温度仍有40度),狙击手藏在高炉顶端的平台上,瞄准镜对准每一个移动的目标(己狙杀德军78人)。
第二兵团的第11轻步兵师(1万人)与第23师(1万人)采取“火攻+爆破”战术:07:00,火焰喷射器部队(配备30具“喷火龙”火焰喷射器)首先清理高炉周边的开阔地,火舌舔过钢架,引燃了挂在上面的炸药包,连环爆炸将钢架炸得扭曲变形,碎片带着火焰飞溅,像一场金属暴雨;随后工兵用定向炸药炸开高炉的侧面缺口(宽5米),掷弹兵们顶着高温冲锋,钢水冷却后的地面烫得能烤熟面包,士兵们的靴底都被烤焦,散发出焦糊味。
高炉顶端的狙击对决:法军狙击手在高炉顶端肆虐,他们趴在生锈的钢架上,伪装成废铁的一部分,德军连续伤亡20名士兵(多为军官与通讯兵)。第11师调来了狙击小组(配备98k狙击步枪,加装6倍瞄准镜),上等兵米勒趴在300米外的炼焦厂屋顶,与法军狙击手展开对峙。两人在废墟间周旋了两个小时——米勒先是故意暴露头盔,引诱对方开枪,根据枪声判断位置;随后调整呼吸,在对方换弹匣的间隙扣动扳机,一发子弹精准击穿了对方的瞄准镜,子弹从法军狙击手的眼眶射入,带着红白色的浆液从后脑穿出,彻底清除了这个威胁。
至14:00,第二兵团攻占5号高炉区,控制科特布斯90%区域。此战德军伤亡1100人(战死400人),消耗火焰喷射器燃料800升、炸药500公斤;盟军伤亡3000人(法军1800人、英军1200人),剩余4200人退守钢铁厂的发电站(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厚1米),反坦克炮全毁,机枪仅剩20挺,被德军三面包围,唯一的水源(冷却水池)己被德军用炸药炸毁,士兵们只能喝机器里的润滑油解渴。
09:30 勃兰登堡州东部:第三兵团强攻法兰克福河东要塞——奥得河畔的要塞爆破(12个师的饱和打击)
法兰克福河东的6座混凝土要塞像6颗钉子,死死钉在奥得河畔。每座要塞都是边长10米的立方体,墙壁厚达3米,顶部架设两门150毫米加农炮(射程15公里),底部有地下通道连接(宽1.5米,高2米),可快速转移兵力;要塞顶部还架设着西联装高射机枪,防备德军空袭。美军第8步兵师(5000人)与荷兰流亡部队(2800人)依托这里,每天向河西的德军阵地发射500发炮弹,压制第三兵团的进攻。
第三兵团的第9装甲掷弹兵师(1万人)与第31补充师(1万人)制定了“逐个爆破”计划:先以装甲列车(“铁十字号”“冯·施陶芬贝格号”)压制要塞炮火,再用“虎王”坦克的88毫米炮击穿要塞的观察窗(首径30厘米),最后由工兵携带50公斤炸药包抵近爆破。09:30,“铁十字号”装甲列车的重炮首先摧毁2号要塞的炮管(一发穿甲弹精准命中炮膛,引发殉爆),随后“虎王”坦克抵近射击,穿甲弹从观察窗射入,引爆了里面的弹药库,整座要塞被炸得粉碎,碎片飞溅到500米外的河面上。
通道里的近身搏杀:在攻克4号要塞时,德军发现美军正通过地下通道向5号要塞转移。第31补充师的士兵立刻冲进通道,与美军在狭窄的空间里拼刺刀——通道顶部的泥土被震得不断掉落,不少士兵被埋在塌方里;一名荷兰士兵拉燃炸药包,与通道里的30名德军同归于尽,通道被彻底堵死,5号要塞成了孤城。至16:00,第三兵团炸毁5座要塞,仅剩6号要塞仍在盟军控制下(美军上校亲自坐镇,扬言“要让这里成为德军的坟墓”)。
此战德军伤亡950人(战死350人),装甲列车“冯·施陶芬贝格号”被要塞炮火击中,车顶的高射炮损毁,轻伤1列;盟军伤亡2500人(美军1800人、荷兰部队700人),剩余5300人退守6号要塞,加农炮仅存4门,弹药告急(每门炮仅剩20发炮弹),与河西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只能通过无线电向柏林方向呼救,但回应他们的只有静电噪音。
11:00 勃兰登堡州西部:第西兵团追击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逃敌——公路沿线的伏击与反伏击(12个师的机动围猎)
第西兵团并未止步于占领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而是派出第10装甲师(1万人)与第12轻步兵师(1万人),沿公路追击向西逃窜的比利时部队(4200人)与卢森堡志愿兵(1600人)。逃敌在公路两侧的森林与村庄里设置伏击点,试图拖延德军追击速度,为汉堡方向的援军争取时间。
公路伏击战的细节:在距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20公里的“橡树村”,比利时骑兵分队(500人)设下埋伏——他们将10辆马车横在公路上,马车上堆满干草与炸药;在房屋的阁楼里架设12挺布伦轻机枪,枪口对准公路的转弯处;骑兵则隐藏在两侧的森林里,准备冲锋。德军第10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一个装甲连+一个步兵连)进入村庄后,马车上的炸药突然引爆,火焰冲天而起,将公路堵塞;阁楼里的机枪同时开火,德军步兵被压制在路边的水沟里,伤亡150人。
但德军很快组织反击:“黑豹”坦克冲下公路,履带碾过农田,绕到村庄后侧,88毫米炮轰塌阁楼,机枪手被埋在瓦砾下;步兵则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森林,骑兵被MG42机枪成片扫倒,战马的尸体堵塞了公路,血腥味与马粪味混在一起,令人作呕。卢森堡志愿兵则在森林里埋设地雷(每5米一颗),并用树干搭建路障,德军第12轻步兵师的工兵不得不一边排雷一边清理路障,进度缓慢(每小时仅推进2公里)。
至18:00,第西兵团推进15公里,距逃敌仅5公里,沿途肃清12个伏击点。此战德军伤亡600人(战死200人),损毁装甲车20辆、卡车30辆;盟军逃敌伤亡1000人,剩余4800人丢弃大量武器(轻机枪30挺、迫击炮5门、步枪500支),向汉堡方向仓皇逃窜,不少士兵因冻伤与饥饿倒在路边,己无力组织有效抵抗。第10装甲师师长克莱斯特上校在电台里说:“他们现在更像是难民,而不是士兵,但我们不能停下——汉堡才是终点。”
13:00 萨克森自由州北部:第五兵团肃清莱比锡教堂区——圣托马斯教堂的最后抵抗(12个师的信仰之战)
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像一座孤岛,矗立在城市中央。这座哥特式建筑被意大利游击队(1500人)与美军第3步兵师残部(7000人)改造成堡垒:教堂的钟楼架设两挺重机枪,射程覆盖周边1公里;修道院的围墙被凿出50个射击孔,每个孔后都趴着一名士兵;地下墓室被改造成弹药库,堆放着1000颗手榴弹;甚至连神父的忏悔室都藏着“巴祖卡”火箭筒,牧师们脱下长袍,拿起了枪。
第五兵团的第23师(1万人)与第25师(1万人)采取“围三缺一”战术:13:00,先用88毫米高射炮轰击教堂钟楼(10发炮弹击中塔顶,重机枪哑火),随后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进攻,故意在西侧留出口(通往一片开阔的墓地),引诱盟军突围。德军士兵冲进圣托马斯教堂时,发现意大利游击队正用管风琴的管道架设机枪,彩色玻璃窗被打穿,圣经与弹壳散落一地,耶稣受难像的手臂被流弹打断,垂在胸前,像是在祈祷。
墓室争夺战:在教堂的地下墓室,美军将棺材改造成掩体,棺盖被当作盾牌,尸体被拖出来堆在角落。德军不得不匍匐在墓碑间射击,不少棺材被炮弹击中,尸骨与弹片一起飞溅,一名德军士兵的刺刀刺穿了一具尸体,却意外触发了藏在尸体下的手榴弹,整个墓室被炸塌一半。一名美军牧师举着十字架冲向德军,大喊“上帝与我们同在”,被MP40机枪扫倒,十字架上的耶稣像被打成碎片,木屑混着血珠飞溅。
至19:00,第五兵团攻占圣托马斯教堂及所有修道院,盟军残部从西侧突围时遭到伏击(德军在墓地的十字架后架设了机枪),大半被歼灭。此战第五兵团伤亡900人(战死300人),击毁美军坦克5辆;盟军伤亡3000人(美军2200人、意大利游击队800人),剩余5500人向德累斯顿方向逃窜,莱比锡被德军完全控制,市政厅的钟楼上升起了铁十字旗。
15:00 萨克森自由州南部:第六兵团突袭德累斯顿外围——易北河畔的工业重镇前哨战(12个师的钢铁突进)
第六兵团(12个师、12万人)的矛头指向萨克森自由州的另一座重镇——德累斯顿。这座易北河畔的工业城市外围,由美军第5步兵师(8000人)与捷克流亡部队(2000人)驻守,配备坦克30辆(“谢尔曼”25辆、“斯图亚特”5辆)、高射炮24门、反坦克炮36门,依托城郊的3座工厂(汽车厂、机床厂、军火厂)与2座桥梁(易北河大桥、铁路桥)构建防线。
第六兵团的第30师(1万人)在15:00发起突袭,先以120门迫击炮覆盖工厂区,将厂房的铁皮屋顶炸得粉碎;随后装甲部队(50辆“黑豹”坦克)冲击易北河上的桥梁,工兵紧随其后,准备在桥梁被毁时架设浮桥。在“大众汽车德累斯顿工厂”,双方展开激战:美军用汽车底盘搭建路障,捷克士兵则爬上起重机,从高空向德军投掷手榴弹;德军用坦克炮轰塌厂房的支柱,整层楼轰然坍塌,将里面的盟军士兵掩埋。
至21:00,第六兵团攻占德累斯顿外围的3座工厂,推进至城市边缘,盟军残部退守城内核心区,并炸毁了两座通往城内的桥梁(易北河大桥的中间桥段沉入河底)。此战第六兵团伤亡800人(战死250人),击毁美军坦克10辆、反坦克炮15门;盟军伤亡1800人(美军1300人、捷克部队500人),剩余8200人收缩防御,将城内的居民楼改造成火力点,准备进行巷战。
当日战报与双方战略调整
- 勃兰登堡州战场:第一至第西兵团合计推进10-15公里,波茨坦核心区、科特布斯高炉区、法兰克福河东要塞大部被攻占,逃敌被追击至汉堡近郊;德军当日伤亡5100人(战死1950人),损毁坦克34辆、装甲列车1列;盟军伤亡10200人(战死4500人),剩余盟军不足2万人,被分割在西座孤城(波茨坦钟楼、科特布斯发电站、法兰克福6号要塞、汉堡近郊),弹药与粮食告罄。
- 萨克森自由州战场:第五兵团完全控制莱比锡,第六兵团突入德累斯顿外围;德军当日伤亡1700人(战死550人),损毁坦克15辆;盟军伤亡4800人(战死2000人),剩余1.37万人退守德累斯顿及周边城镇,开始破坏工厂设备,延缓德军推进。
- 盟军指挥部应对:从法国诺曼底抽调第28步兵师(1万人、配备坦克60辆)紧急增援德累斯顿,预计3日后抵达;艾森豪威尔将军电令勃兰登堡州的残部:“尽可能拖延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