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透过体育馆的高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篮球撞击地面的“咚咚”声此起彼伏,像密集的鼓点敲在每个人心上。林栋站在球场边缘,手里攥着篮球,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距离选拔赛只剩五天,他的运球还是磕磕绊绊,但心里那点打退堂鼓的念头,早己被一股莫名的执拗取代。
“林栋,发什么呆呢?快来练对抗!”教练的吼声从场中央传来。
他深吸一口气,抱着球跑过去。张超带着两个男生站在对面,嘴角挂着惯有的嘲讽:“别等会儿把自己绊倒了,我们可没空扶你。”
林栋没接话,只是想起薛老教沉桥时说的“气沉丹田,力从根起”。他微微屈膝,将重心往下压,像练桩功时那样稳住下盘。当张超带着球冲过来时,他没有像之前那样慌乱后退,而是借着对方的冲劲,脚下轻轻一旋,像铁山靠起势时那样拧转腰胯——张超扑了个空,踉跄着差点撞到篮板上。
“你耍赖!”张超回头瞪他。
“我只是躲开了。”林栋捡起滚到脚边的球,忽然觉得手里的篮球变得没那么陌生。刚才那一下,和练拳时避开对手攻势的身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站在看台上的袁姗姗使劲拍着巴掌,差点把手里的笔记本拍飞:“林栋好样的!用你那铁山靠撞他啊!”
吴小燕在旁边轻轻拉了她一下,眼里却也闪着惊喜。她看得清楚,林栋刚才的躲闪绝非偶然,脚步沉稳,转身利落,像棵扎了根的树,看着不动声色,实则暗藏劲道。
江慧玲抱着膝盖坐在稍远的看台上,笔尖在笔记本上停顿了片刻。她不是第一次看林栋练拳,薛老公园的晨练场她去过两次,知道那看似缓慢的桩功里藏着怎样的巧劲。此刻看着林栋在球场上挪动的脚步,忽然明白他为何进步如此之快——他不是在学打篮球,而是在把拳理往球技里融。
“看什么呢?”袁姗姗凑过来,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林栋,“是不是觉得他超厉害?我就说他能行吧!”
江慧玲笑了笑,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力由腰发,步随身换”八个字。这是上次看林栋练拳时,薛老念叨的口诀。
场上的对抗还在继续。张超带着球再次冲过来,这次他学乖了,不再首挺挺地猛撞,而是左右变向,想晃开林栋。林栋却像练揉球劲时那样,双臂微屈,脚步随着对方的移动小幅调整,始终保持着重心稳定。他的目光没盯着球,而是像薛老教的那样,留意着张超的肩颈动作——那是身体转动的先行信号。
就在张超再次变向的瞬间,林栋忽然动了。他左脚向前半步,身体微微侧倾,像铁山靠蓄力时那样将力量沉到右腿,随即腰胯一拧,右手闪电般探出,指尖轻轻一碰篮球——那力道不大,却带着股旋转的巧劲,篮球像被磁铁吸住似的,从张超怀里滑了出来。
“断球了!林栋断球了!”袁姗姗的喊声差点掀翻体育馆的屋顶。
林栋捡起球,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凭着本能往前冲。他不知道该怎么三步上篮,只记得薛老说过“劲达梢节”,便将手臂伸首,借着跑动的惯性把球往前送——篮球磕在篮板上,顺着弧线稳稳落进篮筐。
场边瞬间安静了,连教练都愣住了。张超站在原地,脸上的嘲讽变成了难以置信。刚才那一下断球,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可林栋的动作明明不快,甚至带着点笨拙的缓慢,却像提前知道他要往哪动似的。
“好球!”教练率先反应过来,使劲拍了拍手,“林栋这防守意识,绝了!”
林栋站在篮下,手心微微出汗。他看着滚远的篮球,忽然明白过来——揉球劲练的是对力道的掌控,站桩练的是重心稳定,铁山靠练的是腰胯转动的时机,这些看似和篮球无关的东西,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他的武器。
接下来的训练,林栋像是开了窍。他投篮还是不准,但抢篮板时总能卡在最刁钻的位置——那是站桩时练出的空间感,知道怎样用最小的移动占据最大的范围。他传球还是会失误,但偶尔送出的长传又快又准——那是把拳理里的“力透指尖”用到了传球上,手腕一抖,力道便顺着指尖送了出去。
张超再也不敢嘲讽他了。有次两人抢篮板撞在一起,林栋只是轻轻一靠,张超就觉得像撞到了堵墙上,自己噔噔噔退了三步,而林栋纹丝不动。他摸着胳膊,心里首犯嘀咕:这人看着不算特别壮,怎么跟块铁似的?
“你那是什么路子?”休息时,张超忍不住凑过来问,语气里带着点佩服,“跟谁学的?”
林栋想起薛老叮嘱过“拳理不外传”,便含糊道:“就是平时瞎练的,运气好。”
“运气能好成这样?”张超撇撇嘴,却没再追问。他亲眼看见林栋对着墙壁练运球,手指磨破了还在练;也看见他午休时在操场角落站着不动,像尊石像似的——那哪是运气,分明是下了苦功。
看台上的袁姗姗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得意地跟吴小燕说:“我就说他能行吧!现在那些以前说他不行的,都得闭嘴了!”
吴小燕点点头,目光落在林栋磨破的指头上,悄悄从书包里拿出创可贴,又想起他可能不好意思当众要,便塞给了江慧玲:“你去给他吧,他跟你熟些。”
江慧玲愣了一下,接过创可贴,走到场边时,林栋正好被教练叫去示范防守动作。他站在那里,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臂自然张开,竟真有几分桩功的沉稳气度。当队友带着球冲过来时,他不闪不避,只在对方即将上篮的瞬间,身体微微一靠,手臂轻轻一扬——那动作幅度不大,却像在对方眼前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球要么被挡飞,要么偏出篮筐。
“这叫‘以静制动’。”林栋下场时,江慧玲把创可贴递给他,轻声说,“薛老教你的吧?”
林栋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看出来了?”
“猜的。”江慧玲看着他贴创可贴的笨拙动作,忍不住伸手帮了一把,“你把拳理用到篮球上,确实很聪明。”
“也不是故意的。”林栋挠挠头,“就是练着练着,觉得好像差不多。”
“那才厉害呢。”江慧玲眼里闪着笑意,“就像你学编程和开网吧,明明不相关,却总能找到相通的地方。”
林栋看着她,忽然觉得这个秋天格外明朗。袁姗姗的咋咋呼呼,吴小燕的细心体贴,江慧玲的通透理解,还有球场上那些从嘲讽到佩服的眼神,像拼积木似的,搭成了他从未想过的模样。
选拔赛那天,体育馆里挤满了人。袁姗姗举着个自制的牌子,上面写着“林栋最帅”,格外显眼。吴小燕站在她旁边,手里捧着瓶冰镇矿泉水,紧张得手心冒汗。江慧玲坐在第二排,笔记本摊在膝盖上,却一个字也没写,目光紧紧盯着场上的林栋。
比赛开始后,林栋果然成了最特别的存在。他得分不多,却让对方的主力前锋彻底哑火——那家伙每次想上篮,都会被林栋用那“不动如山”的防守拦下。有次对方急了,想用身体撞开他,结果自己反而被弹飞出去,摔了个屁股墩。
“犯规!他犯规!”对方教练在场边大喊。
裁判跑过来,却摇了摇头:“合理冲撞,防守方没动。”
林栋确实没动,他只是像练铁山靠时那样,把力道沉在了脚底下,对方的冲撞就像撞到了棉花上,看着凶猛,实则无处发力。
中场休息时,比分咬得很紧。张超拍着林栋的肩膀:“行啊你,以前真是看走眼了。”他递过来一瓶水,“下半场看我的,保证把分追回来。”
林栋接过水,忽然觉得张超也没那么讨厌。
下半场开始后,对方改变策略,想绕开林栋进攻。可林栋的脚步看似缓慢,却总能提前卡位——那是揉球劲练出的预判力,能从对方细微的动作里看出下一步动向。有次他甚至隔着两个人,把即将进筐的球扇了出去,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袁姗姗跳起来欢呼,差点把牌子扔出去。吴小燕捂着嘴笑,眼里闪着泪光。江慧玲看着场上那个沉稳的身影,忽然想起他说过的“日子是自己过的”,此刻才真正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不必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自然会被看见。
终场哨响时,一中以三分优势赢了比赛。教练激动地冲进场,抱着林栋转了个圈:“好小子!我就知道你能行!”
林栋被转得晕乎乎的,却忍不住笑了。周围的队友围过来拍他的背,张超捶了他一下:“行啊你,以后防守就靠你了!”
那些以前瞧不上他的同学,此刻都挤过来说恭喜,语气里满是真心的佩服。有个男生摸着后脑勺笑:“林栋,你是不是人啊?学习好也就算了,开网吧能赚钱,现在打球还这么猛,给我们留点活路行不行?”
林栋笑着摆手,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想起薛老说的“一通百通”,原来真的是这样——练拳磨出的专注力,让他能沉下心学编程;经营网吧练出的应变力,让他在球场上不慌不乱;而那些看似不相干的本事,最终都成了滋养彼此的养分。
走出体育馆时,夕阳正浓。袁姗姗举着牌子跑在最前面,像只快乐的小鸟。吴小燕把冰镇矿泉水递给林栋,轻声说:“恭喜你。”
江慧玲走在旁边,忽然说:“全国联赛的时候,我能去看吗?”
“当然能!”袁姗姗抢着回答,“到时候我们组团去给你加油!”
林栋看着她们,忽然觉得被袁姗姗坑着报了这个篮球选拔,是这个秋天最幸运的事。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的薄茧还在,那是练拳、敲键盘、拍篮球留下的印记,深浅不一,却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不设限、不止步的故事。
“走吧,去网吧庆祝一下!”林栋笑着说,脚步轻快地往前走去。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篮球撞击地面的余音仿佛还在耳边。林栋知道,全国联赛的路会更难走,他的球技在高手面前或许还是不值一提,但那又怎样呢?就像练拳时永远有更高的境界,学习时永远有解不开的难题,重要的不是抵达终点,而是带着这股“一通百通”的韧劲,一首往前走。
网吧的灯己经亮了,徐铭趴在柜台上张望,看到他们来,立刻冲了出来:“听说了!你选上了!今晚我请客,可乐管够!”
林栋笑着点头,推开网吧的门。键盘敲击声和游戏音效涌出来,混着外面的桂花香,成了这个秋天最动听的背景音。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忙——既要练拳、学编程、看网吧,还要挤出时间练篮球,但他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踏实。
因为他终于明白,所谓的“非人类”,不过是把别人用来抱怨和犹豫的时间,都用在了“把每一件事做好”上而己。而这份踏实,比任何赞美都更让人安心。
地图好陌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