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秋蝉噤声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林栋把行李箱放进桑塔纳后备箱时,金属锁扣碰撞的脆响里,混着“林记电器”店员搬货的吆喝——父亲进的新款笔记本电脑今早刚到,纸箱在店门口堆成小山,印着“轻薄便携”的字样,像在为他即将奔赴的北京决赛提前注解。

“证件都带齐了?”母亲把保温杯塞进他手里,里面是刚泡好的菊花茶,胎菊在热水里舒展的样子,像极了她此刻欲言又止的眉眼,“薛老在车里呢,说要跟你讲讲他当年去北京开会的故事,让你提前熟悉熟悉大城市的规矩。”

林栋捏了捏保温杯的提绳,棉布触感磨得发柔——这是去年物理竞赛获奖时学校发的奖品,杯身印着“学海扬帆”,现在被母亲用得比他还勤。他忽然注意到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在晨光里泛着银光,像提醒着某些被忙碌日子忽略的细节。

“小栋,走了!”薛老在车窗里探出头,军绿色的旅行包放在腿上,拉链上挂着个褪色的五角星挂坠,是他珍藏多年的老物件。老人今天穿了件熨烫平整的中山装,胸前口袋别着支钢笔,笔帽上的镀铬己经斑驳,却被擦得锃亮。

江慧玲的车紧随其后,她父亲降下车窗时,飘出股淡淡的打印墨香——是决赛资料的油墨味。江慧玲坐在副驾驶,白衬衫领口系着的丝巾是吴小燕送的,浅紫色底印着星轨图案,“说像你喜欢的天体运行轨迹”,她隔着车窗比划着,指尖在空气中划出道弧线。

“你的天体物理笔记我带来了,”她扬了扬手里的活页本,边角贴着彩色的索引贴,“昨晚看到黑洞辐射那章,忽然想起徐铭的网吧服务器——散热不好就会像黑洞吸积盘似的,越热越容易死机。”

林栋忍不住笑了。自从“极速先锋”扩规模后,江慧玲总把物理原理往网吧设备上套,说“实践出真知”。他想起徐铭昨天还打电话来,说新招的技术员总调不好路由器,“等你从北京回来给看看,那小子连子网掩码都弄不明白”,语气里的倚重,比当年喊他“修收音机的小师傅”时重了不止三分。

车过体育场时,林栋瞥见跑道上的身影——张超正背着沙袋练冲刺,黑色运动服后背洇出的深色,在阳光下像片移动的云。他明天就要去省体校参加最终选拔,昨晚特意发来条超长短信,末尾用加粗字体写着“等我好消息,回来给你接风!”,感叹号密集得像要从屏幕里跳出来。

“张超这孩子,是块练体育的料。”薛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手里转着那支老钢笔,“我年轻时候在部队,就喜欢这种敢拼的兵。你们这批孩子,各有各的赛道,都挺好。”老人忽然压低声音,“我给你带了包雪湖特产的香榧,给清华的教授们尝尝,礼轻情意重。”

江慧玲的父亲忽然插话:“刚接到吴小燕的电话,说她爸给咱们订了北京的酒店,就在清华附近,步行十分钟就到。她说把你的决赛日程表做成了Excel,发在咱们的群里,用不同颜色标了重点时段。”

“她怎么不跟咱们一起去?”林栋问。

“她说要帮徐铭调试网吧的比赛系统,”江慧玲拨了拨丝巾,“‘极速战队’下周要跟邻市打决赛,徐铭说缺个懂物理的技术指导,算准了她能从电路原理上优化延迟。”

林栋想起吴小燕那本画满电路图的笔记本,忽然明白所谓的“各有赛道”——有人奔赴北京的物理考场,有人守在网吧的服务器旁,有人冲刺在体校的跑道上,像同一棵树上的枝桠,朝着不同方向生长,却共享着同一片阳光。

高铁驶离雪湖站时,林栋望着窗外倒退的街景,忽然看到“极速先锋”的霓虹招牌。徐铭正站在门口指挥店员挂横幅,红底黄字写着“预祝极速战队旗开得胜”,晓雅在吧台后擦着玻璃杯,晨光透过落地窗落在她身上,像给安静的侧影镶了圈金边。

“在想什么?”薛老递过来块香榧,壳上的纹路像幅迷你的地图,“是不是担心决赛?我跟你说,当年我去北京汇报工作,上台前也紧张,后来想起老班长说的‘把台下当菜地’,就不慌了——你就把考场当修电器的工作台,平常心就好。”

林栋剥开香榧,果仁的清香在车厢里弥漫。他翻开江慧玲的笔记,在“脉冲星信号分析”那页,看到她用红笔写的批注:“像张超投篮的节奏,有规律的周期性脉冲=稳定的出手频率”,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篮球,箭头标注着“抛物线=引力场作用”。

高铁驶入省城地界时,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袁姗姗发来的视频通话,背景是文科班的教室,黑板上写着“距离高考还有280天”,粉笔字被阳光照得发白。“我在帮老师整理历史年表呢,”她举着手机转了圈,镜头里闪过几个埋头刷题的同学,“刚把你的‘电路记年法’做成了展板,被隔壁班借去当教具了!”

她的马尾辫上别着个太阳能小风扇,叶片在阳光下转得飞快——是从“林记电器”买的新款,“说背书热了能吹吹,还能提醒自己能量守恒”。袁姗姗忽然把镜头对准窗外:“你看,张超他们体校的大巴刚过去,好像在往火车站方向开,估计是去省城选拔了!”

林栋朝着镜头挥手时,仿佛能听见大巴车引擎的轰鸣,和张超在车厢里喊加油的声音。这些散落的片段像卫星信号,跨越空间聚在小小的手机屏幕里,织成张无形的网,稳稳托住了这个兵荒马乱的夏天。

抵达北京时,暮色正漫过清华园的白杨树。酒店房间的窗户正对着操场,几个学生在打篮球,运球声隔着玻璃传过来,钝钝的像心跳。江慧玲的父亲拿着决赛手册在圈重点:“明天上午报道,下午熟悉考场,后天理论考试,大后天实验操作……”他忽然指着手册上的照片,“你看这个实验室,里面的光谱仪和你们学校的型号一样,就是更新了数据处理系统。”

江慧玲正对着电脑整理资料,屏幕上是她做的思维导图,把“相对论效应”和“GPS卫星定位误差”连在一起,箭头旁写着“林记电器的导航仪也有这个问题”。“你爸进的新款导航仪,是不是都校准过这个误差?”她转过头问,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

“嗯,我跟他说过,”林栋靠在窗边,看着操场上的篮球架,“就像薛老的老手表,得定期校准才能走时准确。”他忽然想起张超的体能训练,教练说“动作定型后也要微调,才能突破瓶颈”,原来无论哪个领域,精准都是相通的。

第二天报道时,林栋在报到处遇到了不少熟面孔——有上次复赛时排在他前面的省城男生,正拿着本全英文的物理教材在看;还有个戴眼镜的女生,笔记本上贴着和吴小燕同款的宇航员挂件。“听说雪湖市这次来了两个高手?”有人指着他和江慧玲,语气里带着探究。

江慧玲落落大方地笑了:“我们是来学习的。”她翻开笔记本给大家看,里面的生活化比喻引得一片惊叹,“这是我们班同学一起想的,物理本来就藏在生活里。”

熟悉考场时,林栋特意留意了实验台的布局。全息摄影设备的摆放角度,让他想起徐铭网吧里的监控摄像头——“角度不对就拍不全,得反复调试”。他试着转动了下激光器的旋钮,阻尼感和父亲修了多年的老收音机旋钮很像,这种熟悉的触感让心跳平稳了不少。

理论考试那天清晨,清华园的蝉鸣己经稀疏了。林栋走进考场时,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格窗的影子,像张巨大的坐标纸。拿到试卷的瞬间,他忽然想起母亲泡的菊花茶,那些舒展的花瓣仿佛变成了跃动的公式,在眼前清晰地铺展开来。

最后道题考的是引力透镜效应,配图是爱因斯坦十字的天文照片。林栋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吴小燕的笔记本里专门分析过这个,说“就像透过水杯看东西会变形,引力场就是宇宙的‘水杯’”。他笔尖落下的瞬间,仿佛听见千里之外的雪湖,传来张超冲过终点线的呐喊,徐铭网吧里键盘的脆响,还有袁姗姗在文科班朗读的声线。

实验操作考试结束的那个傍晚,林栋和江慧玲坐在清华园的荷塘边。荷叶上的水珠滚落在水面,荡开的涟漪和他刚画的光路图重叠在一起。“你说张超选拔结果出来了吗?”江慧玲数着水里的锦鲤,声音被晚风吹得有些散。

林栋掏出手机,信号格忽明忽暗。就在这时,张超的短信跳了进来,只有三个字加一个感叹号:“选上了!”后面跟着个篮球表情,像要从屏幕里蹦出来。

他笑着把手机递给江慧玲,看着她眼睛亮起来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个夏天的多重赛道,此刻都抵达了某个温柔的节点。远处的图书馆亮起点点灯光,像落在人间的星子;荷塘里的蛙鸣此起彼伏,像在为所有奔赴热爱的人伴奏。

薛老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的收音机正播放着天气预报:“明天北京晴,雪湖多云转晴……”老人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不管在哪儿,天好,就啥都好。”

林栋望着天边渐沉的晚霞,忽然明白所谓的决赛、选拔、冲刺,不过是漫长赛道上的某个路标。真正重要的,是每个全力以赴的当下——像“林记电器”里父亲核对订单的认真,“极速先锋”中徐铭调试服务器的专注,体校跑道上张超不曾减速的脚步,文科班里袁姗姗笔尖划过纸张的执着。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