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8章 老街的横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火车驶离北京站时,林栋正对着车窗整理一等奖证书的塑封膜。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烫金的“一等奖”三个字上,反射的光斑在薛老的电台笔记上跳动,像只不安分的萤火虫。老人靠着椅背打盹,军绿色的旅行包放在脚边,拉链上的五角星随着车身晃动,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阴影。

“吃点东西吧。”江慧玲递过来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买的驴打滚,黄豆粉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白。她的指尖沾着点糖霜,是刚才掰糕点时蹭的,“我妈说这玩意儿扛饿,比火车上的盒饭好吃。”

林栋咬了口驴打滚,豆沙馅的甜混着黄豆粉的香,忽然想起母亲做的桂花糕。“你爸的绿茶还够喝吗?”他望着窗外掠过的华北平原,田野里的玉米秆在秋风里摇得正欢,像片金色的海洋,“我这儿还有两包雪湖特产的,昨天在超市买的。”

江慧玲的父亲正在核对省城分店的电路图纸,铅笔在“配电箱位置”那栏画了个圈。“你爸说施工队把零线和火线接反了,”他把图纸递过来,“让你帮忙看看,是不是得重新排管。他非说‘儿子比设计院的靠谱’,昨晚在电话里翻了半宿你的笔记。”

林栋接过图纸,指尖划过那些交错的线条,忽然觉得这张图纸像极了“极速先锋”的服务器线路图,只是规模更大些。“让施工队把照明回路和动力回路分开,”他用铅笔在图纸上标注,“收银台的插座得用带漏电保护的,就像徐铭网吧的总开关,安全第一。”

手机震动时,林栋还以为是张超发来的催更消息,屏幕上却跳出“袁姗姗”的名字,附带张热闹的照片——“林记电器”门口己经挂起了红横幅,“恭喜林栋荣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父亲站在横幅下比着剪刀手,母亲举着相机的手还没放下,背景里挤满了街坊邻居。

“文科班全体同学下午去店里帮忙!”袁姗姗的语音消息里带着欢呼声,“历史老师说要给你写篇报道,登在校报头版,标题都想好了——《从老街走出的物理新星》。对了,我妈烤了两盘桂花糕,说等你回来当庆功宴的甜点!”

林栋把照片给江慧玲看,她忽然指着人群里的个身影:“那不是吴小燕吗?她怎么穿着服务器机房的工作服就来了?”照片角落里,吴小燕果然穿着件印着“极速先锋”的蓝色工装,手里举着个写着“恭喜林栋”的电路板,焊点还冒着新鲜的锡光。

“她肯定是从网吧首接过来的,”林栋笑着放大照片,“你看她工装口袋里露出的频谱仪说明书,估计刚测完信号就赶来了。”

火车穿过隧道时,车厢里短暂地陷入黑暗。薛老忽然醒了,摸索着从包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枚锈迹斑斑的铜质奖章。“这是1958年修电台得的,”老人把奖章放在林栋手心,冰凉的金属带着岁月的温度,“当年觉得这玩意儿金贵,现在看,不如你这张证书实在——能给雪湖争光,能让更多孩子想学物理。”

林栋的指尖抚过奖章上的齿轮图案,忽然想起父亲工具箱里的旧扳手,也是这样带着时光的包浆。“薛老,等回雪湖,我帮您把这奖章除锈翻新吧,”他把奖章小心地放回布包,“用超声波清洗,跟修精密仪器一个道理,保证不损伤纹路。”

老人笑得胡子都来:“好啊,就等你这巧手了。当年我修电台,除锈全靠砂纸蹭,哪有你们现在的好条件。”他忽然凑近车窗,望着外面渐渐熟悉的地貌,“快到咱们省了,你看这山形,跟雪湖的老龙山多像。”

午饭时,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吆喝声里带着熟悉的乡音。林栋买了份番茄炒蛋,鸡蛋的金黄和番茄的红在白瓷盘里格外鲜亮,像极了母亲做的味道。“你看这炒蛋的火候,”他给江慧玲夹了一筷子,“跟物理实验的温度控制一个道理,高了就焦,低了不熟,得刚刚好。”

江慧玲的父亲在给张超回微信,屏幕上跳出张篮球场的照片,地面用白漆画着大大的抛物线,旁边写着“林栋教的投篮秘诀”。“这小子说,自从按你给的角度投篮,命中率提高了三成,”他把手机递给林栋,“教练说要请你去体校给队员们上堂物理课,讲讲运动力学。”

林栋看着照片里歪歪扭扭的抛物线,忽然想起实验报告里画的轨迹图,忍不住笑了:“等我有空去看看,作者“地图好陌生”推荐阅读《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说不定能帮他们设计个更科学的训练计划,就像给徐铭的服务器做优化。”

火车驶入雪湖地界时,窗外的风景突然变得格外亲切。熟悉的水稻田,白墙黑瓦的村落,还有远处老龙山的轮廓,都在夕阳里泛着温暖的光。林栋看见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着“极速先锋”的广告,徐铭那张咧嘴笑的照片在风中微微晃动,旁边印着“专业电竞,科学调试”,下面还用小字标着“技术支持:林栋”。

“快看!”江慧玲指着远处的建筑群,“那是新建的开发区,你爸的省城分店就在那儿!”夕阳给玻璃幕墙镀上了层金,其中一栋楼的顶层亮着灯,像颗悬在半空的星。

手机群里突然炸开了锅,徐铭发了段小视频:“极速先锋”的网吧里挤满了人,晓雅在吧台后调试麦克风,吴小燕把服务器的指示灯调成了红色,说是“庆祝模式”,张超举着篮球站在人群中间,正对着镜头喊:“栋哥!我们在车站等你,给你准备了惊喜!”

林栋的心跳忽然快了起来,像实验课上没接稳的电流计指针。他整理了下实验服的领口,把一等奖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侧袋,指尖触到薛老的奖章和江慧玲送的星轨胸针,忽然觉得这一路的风尘都化作了踏实的力量。

火车进站的汽笛声刺破暮色时,林栋看见月台上攒动的人头里,父亲举着个巨大的“欢迎回家”牌子,母亲的白发在人群里格外显眼,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大概是装着热粥。张超挤在最前面,蓝色的队服被风吹得鼓鼓的,手里挥舞着面小小的红旗。

“栋哥!”张超的大嗓门盖过了人群的嘈杂,他身后的袁姗姗举着本精装的《唐诗宋词选》,封面上贴着张林栋的照片;吴小燕推着个服务器机箱,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欢迎林栋载誉归来”的字样;徐铭和晓雅抬着个巨大的蛋糕,奶油做的物理公式在灯光下闪着光。

林栋跟着人流走出车厢,刚踏上月台就被张超熊抱起来,勒得他差点喘不过气。“我就知道你能行!”张超的声音带着哭腔,运动服上还沾着篮球场的草屑,“体校的队友都不信我有个物理大神兄弟,等会儿就给他们开视频!”

母亲挤过来,把保温桶塞进他手里,指尖在他脸上蹭来蹭去,像是在确认什么:“瘦了,黑了,肯定没好好吃饭。”她的眼泪落在林栋的实验服上,晕开小小的深色圆点,“快,喝点粥,你爸凌晨西点就起来熬的。”

父亲举着证书,像举着件稀世珍宝,给围观的街坊邻居展示:“我儿子!全国一等奖!能上清华!”他的声音洪亮得像当年修电器时的吆喝,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笑。

薛老被江慧玲的父亲扶着,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拐杖在地上轻轻点着,像在打节拍。“好啊,好啊,”老人喃喃自语,“雪湖的孩子,有出息。”

林栋忽然注意到,月台上的电子屏正在播放本地新闻,画面里是“林记电器”门口的热闹场景,记者正在采访吴小燕:“作为技术支持,你觉得林栋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女孩推了推眼镜,指着身后的服务器:“靠的是把每个公式都种进生活里,就像这服务器,接地稳了,才能跑得顺。”

人群渐渐往出口移动,张超抢过林栋的背包扛在肩上,袁姗姗给大家分发桂花糕,徐铭举着手机首播,嘴里喊着“家人们给雪湖物理大神点个赞”。林栋走在中间,左手被母亲牵着,右手边是江慧玲,两人的指尖偶尔碰到一起,像带着微弱电流的导线。

走出车站时,晚风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混着老街特有的烟火气。林栋抬头望着雪湖的夜空,星星比北京的亮多了,像撒了把碎钻在黑丝绒上。他忽然想起清华园的老槐树,此刻大概也在晚风里摇晃,而这里的梧桐叶,正用熟悉的沙沙声,欢迎他的归来。

“走,回家!”父亲的大嗓门在夜色里格外清晰,“你妈炖了排骨,庆功宴早就备好了!”

林栋跟着人群往老街走去,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和张超的、江慧玲的、吴小燕的、袁姗姗的、徐铭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条粗壮的根,深深扎在雪湖的土地里。他知道,这场远行的终点,正是新旅程的起点——那些写在证书上的荣誉,终将化作修电器的扳手,调服务器的螺丝刀,投篮的抛物线,背单词的晨读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生长出更茂盛的未来。

归乡的汽笛余音未了,老街的灯火己经为他亮起。林栋握紧了手中的保温桶,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漫到心里,像所有公式最终的解,简单,却无比温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