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的晨雾还没散尽时,林栋己经站在了公告栏前。露水打湿了他的实验服袖口,像洇开的淡蓝色墨迹,手里攥着的豆浆杯被捏得变了形,温热的液体透过纸杯壁,在掌心烙下片模糊的暖。
公告栏的玻璃上蒙着层水汽,隐约能看见红色的榜单在里面浮动,像条待被打捞的鱼。周围渐渐聚拢了人,脚步声、呼吸声、压抑的咳嗽声在雾里交织,林栋听见自己的心跳撞着耳膜,咚、咚、咚,节奏和张超投篮时的拍球声惊人地相似。
“别挤,都能看见。”保安大叔的声音像块投入水面的石头,把攒动的人影荡开圈涟漪。林栋往前挪了半步,鼻尖几乎碰到玻璃,呵出的白气在上面凝成片白雾,他赶紧用袖子擦掉,露出下面“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成绩”几个烫金大字,边缘还沾着点没擦净的胶痕。
江慧玲的父亲扶着薛老站在稍远的地方,老人的拐杖在石板路上轻轻点着,像在数着时间的刻度。江慧玲站在林栋身侧,指尖无意识地绞着书包带,浅紫色的星轨胸针在雾里闪着微光,“别急,慢慢找,你的考号是2703对吧?”
林栋的目光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榜单,红色的宋体字在晨雾里忽明忽暗。一等奖的名单从A姓开始排,他看见复赛时遇到的省城男生排在第三,名字后面跟着个鲜红的五角星;再往下是个戴眼镜的女生,笔记本上的宇航员挂件忽然在记忆里清晰起来。
“找到了!”江慧玲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音,指尖点在榜单中间的位置,“林栋,一等奖!”
林栋的视线顺着她的指尖落下去,“林栋 雪湖市第一中学”几个字像团火苗,在雾里猛地亮起来。他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有半分钟,首到确认每个笔画都清晰无误,才忽然感觉到后背的汗把实验服浸湿了一大片,凉飕飕地贴着皮肤。
“好小子!”薛老的拐杖重重敲在地上,震落了枝头的露水,“我就知道你行!比我当年修电台那会儿还争气!”老人的眼眶红了,从中山装口袋里掏出块手帕擦眼睛,却把老花镜蹭得更歪,“走,回家!我请你吃北京烤鸭,要全聚德的!”
江慧玲的父亲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戳着:“我这就给你爸妈打电话,让他们在‘林记电器’门口挂个横幅,就写‘恭喜林栋荣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对了,还得告诉张超他们,让战队今晚加练一场,就当庆祝了!”
林栋还站在公告栏前,看着自己的名字被晨光渐渐染成金色。周围的人潮慢慢散去,有人拍他的肩膀说“恭喜”,有人拿着手机拍照,他忽然想起“林记电器”门口贴的“维修中”告示,父亲总说“修好的东西得亮堂着让人看”,此刻这行红色的名字,大概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发什么愣呢?”江慧玲递过来张纸巾,“看你脸都白了,是不是太激动了?”她的眼镜片上沾着露水,像蒙了层细纱,“我爸说,这个名次能稳稳拿到清华的自主招生资格,以后咱们说不定能在一个学校读书。”
林栋接过纸巾,擦了擦手心的汗:“我在想,这上面的每个名字背后,是不是都有像咱们这样的故事。”他指着榜单最末的名字,“你看这个,来自新疆的,说不定他那里的星空,比咱们雪湖的更亮。”
回宾馆的路上,雾渐渐散了,阳光把清华园的红砖墙照得格外温暖。林栋的手机响个不停,张超的微信消息像雪片似的飞来,全是用感叹号堆成的短句:“我就知道你能行!”“今晚庆功宴我做东!”“等你回来教我物理!”最后是张语音,背景里能听见队友的欢呼和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
徐铭的消息更首接,是段小视频:“极速先锋”的网吧里挂起了红横幅,晓雅举着“恭喜林栋夺冠”的牌子站在吧台后,吴小燕蹲在服务器机房前,把写着他名字的电路板插进主机,屏幕上跳出“服务器启动成功”的提示,像场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
袁姗姗发来的是张照片,文科班的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满了物理公式,每个公式旁边都画着笑脸,她站在黑板前比着剪刀手,辫子上的红绳在阳光下像团跳动的火。配文是:“历史老师说,这是雪湖文科班和理科班的第一次‘公式会师’。”
母亲的电话打进来时,林栋刚走进宾馆大堂。“小栋啊……”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背景里传来父亲的大嗓门,大概是在指挥店员挂横幅,“你爸说要把省城分店的开业时间定在你回来那天,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说双喜临门……薛老的香榧我给你留着呢,回来咱们一起吃……”
挂了电话,薛老正坐在沙发上翻电台笔记,老人把其中一页折起来:“你看,这是我当年修电台得的奖状复印件,跟你这个比,差远喽。”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火车票我让慧玲爸买好了,后天早上的,赶得上你爸说的开业仪式。”
江慧玲把车票递过来,淡蓝色的纸面上印着“北京西—雪湖东”,发车时间下面被她用红笔圈了圈。“我爸说,回来的票得买靠窗的,跟来时一样,能看见一路的风景。”她的指尖在“雪湖东”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我己经开始想家了,想我妈做的小米粥。”
林栋把车票放进钱包,夹在薛老的军功章和张超送的篮球钥匙扣中间,忽然觉得这个小小的皮革夹子,像个浓缩的世界,装着他所有的牵挂。“我也想家了,”他望着窗外的阳光,“想我爸修电器时的样子,想‘林记电器’门口的梧桐叶,想雪湖的雨。”
下午去物理系办公室填自主招生申请表时,那位调试光谱仪的老师笑着拍他的肩膀:“欢迎你将来成为清华人。”他指着墙上的校史照片,“你看这位院士,当年也是从小地方来的,他的第一篇论文里,还提到了老家的水车原理呢。”
林栋看着照片里的老人,忽然明白所谓的远方,从来不是对故土的背离。就像父亲把雪湖的电器卖到省城,徐铭把网吧的服务器调试得像雪湖的溪水般平稳,张超把物理公式融进家乡的篮球场——真正的成长,是带着根须的迁徙。
晚上的庆功宴定在全聚德,烤鸭的油香混着桂花酒的甜,在包间里弥漫成温暖的雾。薛老喝得脸颊通红,举着酒杯给林栋讲他当年的糗事:“我第一次修电台,把地线接成了火线,差点把帐篷点了,老班长说‘错一次不要紧,记一辈子就好’。”
江慧玲的父亲给林栋夹了块鸭皮:“你这点随你爸,做事踏实。我跟你爸说好了,等你上了大学,省城分店的电路设计就交给你当‘课外作业’,理论联系实际。”
江慧玲把鸭架放进林栋的碗里:“物理老师说,让你回来后给学弟学妹们做场报告,题目就叫‘从雪湖到清华,公式里的家乡’。她说这比任何教辅书都管用。”
林栋咬着鸭皮,酥脆的油脂在舌尖化开,忽然想起“林记电器”门口的烤红薯摊,冬天的时候,甜香能飘半条街。他举起酒杯,和薛老、江慧玲父女碰在一起,玻璃碰撞的脆响里,仿佛听见了雪湖老街的吆喝,网吧的键盘声,球场的欢呼,还有母亲喊他回家吃饭的声音。
回宾馆的路上,北京的夜景像打翻的珠宝盒,霓虹灯在车流里流淌成河。林栋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忽然觉得这场远行就像场漫长的实验——从雪湖出发时,他带着无数变量;而此刻,他找到了最清晰的答案:那些看似离散的牵挂,其实是最坚固的力量,指引着他的方向。
收拾行李时,林栋把一等奖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文件袋,和薛老的电台笔记、江慧玲的星轨图、吴小燕的电路图、张超的篮球钥匙扣、袁姗姗的诗集放在一起。行李箱合上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个圆满的句点。
躺在床上,林栋想起明天就要踏上归途,心里忽然有种奇异的踏实。他拿出手机,给家里发了条微信:“爸,妈,我后天就回来。省城分店的电路图纸,我在火车上再看看。”
很快收到父亲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好的。”后面跟着个灯泡的表情,像颗亮在屏幕上的星。
夜色渐深,清华园的灯光在远处明明灭灭。林栋知道,这场关于物理、关于成长、关于故土的旅程,即将在雪湖的站台上画下句号——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那些他解过的物理题,每个答案之后,总有更广阔的未知等待探索;就像父亲修过的电器,拆开又装好,只为发出更明亮的光。
明天,他将带着这份写满公式的荣誉,和一整个雪湖的期待,踏上归乡的路。而远方的清华园,那些红砖墙、老槐树、实验室的灯光,将和雪湖的老街、电器店、篮球场一起,成为他人生坐标系里,最温暖的参照。
林栋把手机放在枕边,屏幕上的车票信息在黑暗里闪着微光。他闭上眼睛,仿佛己经听见了火车进站的汽笛,看见了站台上等候的身影,闻到了“林记电器”飘来的焊锡香——那是家的味道,是所有公式最终的归宿,是支撑他走向更远星辰的,最坚实的大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