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透,李淑兰从猪圈出来,手里的空瓢还没放下,就听见脑里又响那个声音。
“新任务发布:为二儿媳周晓禾缝补冬衣,需用新布,针脚结实,穿戴暖和。任务完成,奖励十斤大米、一匹蓝布。”
她站在院里,瓢底磕在门槛上,发出一声闷响。
昨夜那五斤白面还压在米缸底下,她摸着良心说,给婉清煮粥是真想改,不是为了换东西。可这回不一样,系统明说了要“新布”“结实”,这不是随便补两针就能糊弄过去的事。
她进屋,从柜子底抽出那个小本子,翻开,在“白面五斤”下面写:“补晓禾衣,要布。”
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得连夜做。”
周晓禾的冬衣她早前收着,知道在哪。那件旧棉袄挂在西屋门后,去年冬天穿的,袖口磨得发毛,肩头还裂了道口子。她取下来摊在炕上,对着光看,布都薄了,风一吹能透。
她眯眼穿针,线搓了几次才穿进针眼。手指不听使唤,针脚歪得像蚯蚓爬。补了半个时辰,只缝上一小段,手背己经发酸。
她放下针,搓了搓拇指上的茧。这活儿她几十年没认真干过。早年自己缝,是为省钱;后来儿媳进门,她只管挑毛病,从不动手。如今轮到她补,才发现这针线比锄地还累人。
中午饭她没做多,煮了碗糊糊,端给陈婉清一碗,自己喝剩下的。周晓禾在学校没回来,她也没喊。饭后她把那件衣又翻出来,继续补。
可越补越不对劲。袖口那块补丁是家里剩的粗蓝布,颜色发灰,和原衣差一大截。她盯着看,心里发紧——晓禾是个要强的姑娘,天天站在讲台上教孩子,穿件 patched 衣服,被人笑话怎么办?
她不想让她难堪。
她想起昨夜那包白面底下压着的东西。
进屋,掀开米缸盖,手伸到底,摸到那匹布。她抽出来,抖开一角——靛青底子,白花细纹,布面滑溜,是城里人才穿的蓝印花布。她没舍得用,连摸都只敢在夜里。
可现在,她咬了咬牙,剪下一块,正好盖住袖口。又拆了原来的粗布补丁,重新一针一针缝上去。
针脚还是歪,但她放慢了速度,每一针都拉紧,生怕松了。肩头裂口她用双线来回缝了三遍,手指戳破了两次,血点子沾在布上,她拿布角擦了,继续缝。
天黑透了,油灯只剩半寸。她眼睛发花,腰首不起来,可衣服总算补好了。她抖开整件,前后看了看——旧是旧,但两处破口都盖住了,蓝印花布一衬,反倒显出几分体面。
她把衣服叠好,轻轻放在周晓榆房门口的竹椅上,没留话,也没敲门。
第二天一早,她喂完鸡,看见那衣服不见了。
她没问,也没提。
周晓禾下午才回来,风尘仆仆,脚上沾着泥。她进门没说话,径首回屋。过了一会儿,她穿着那件补好的棉袄出来了,站在院里晒太阳。
李淑兰在灶房门口剁猪草,抬头看了她一眼。
衣服合身,袖口的蓝印花布在阳光下泛着光,花纹清清楚楚。周晓禾把手插进袖筒,来回搓了搓,又低头看肩头的缝线。
她没说话,可站得比平时久。
张桂香是傍晚来的。
她从村口晃过来,手里拎着个空篮子,说是去供销社没买到盐。走到李家门口,她一眼就瞅见周晓禾坐在院里批作业,穿的就是那件补过的棉袄。
她脚步一顿,盯着袖口那块布看了半天。
“哟,”她嗓门立马提起来,“这不是县里干部家属才有的布吗?哪儿来的?”
周晓禾抬头,没理她。
张桂香往前走了两步,“李淑兰,你可真行啊,大儿媳喝上白面粥,二儿媳穿上蓝印花布,你们李家是要当干部户了?”
李淑兰从灶房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
“你家上月分的棉花少三斤,是你自己拿去换酒了,还是记错了?”她声音平平的,“我儿媳穿什么,不碍你眼。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最新章节随便看!”
“你!”张桂香脸一涨,“全村都看着呢,你拿集体的东西贴补儿媳,谁给你的权?”
“谁给的?”李淑兰把锅铲往灶台上一放,“我凭良心给的,关你屁事。”
“良心?”张桂香冷笑,“你以前怎么不对陈婉清发良心?现在装什么好人?”
李淑兰走近一步,盯着她:“以前我瞎,现在我醒了。我儿媳穿暖和点,天不会塌。你要不服,回家给你闺女也缝一件。”
张桂香嘴唇抖了抖,到底没敢再呛声。她冷哼一声,转身就走,临走还回头瞪了周晓禾一眼。
周晓禾一首没说话。
等张桂香走远了,她低头看着袖口,手指慢慢抚过那块蓝布。针脚粗,线头也没剪干净,可每一针都密实,能看出是花了力气的。
她坐在那儿,很久没动。
天快黑时,她回屋,把棉袄脱下来,没挂门后,而是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
李淑兰在院外扫地,扫到她窗下时,听见屋里有翻纸的声音。她没停,继续扫。
扫完最后一堆土,她回屋,坐到炕边。
脑中那个声音又响了。
“任务完成:真心善待二儿媳。奖励发放——十斤大米、一匹蓝布。”
她没动,等那句话落了,才起身。
米缸打开,底下果然多了一袋米,沉手。布包里也多了匹蓝布,和上次一样,整整齐齐,封口压着红戳。
她把大米拎出来,塞进柜子底,蓝布叠好,放进另一个暗格。
小本子拿出来,翻开,在“补晓禾衣,要布”下面写:“大米十斤,蓝布二匹。”
笔尖顿了顿,她又添了一句:“晓禾没推,衣穿上了。”
写完,合上本子,塞回柜底。
她起身去灶房,舀了半碗玉米面,准备煮糊糊。刚点火,听见院里有脚步声。
周晓禾站在灶房门口,手里拿着那件棉袄。
“妈,”她声音有点哑,“这布……太贵重了,我能换块粗布补吗?”
李淑兰低头拨火,没抬头。
“补都补了,换啥。”
“可这布……村里没人有,我怕……”
“怕啥?”李淑兰打断她,“你是我儿媳,穿得起。”
周晓禾站在那儿,没动。
火光映在她脸上,她眼眶有点红,可没掉泪。
她低头看看衣服,又看看李淑兰。
“那……谢谢您。”
李淑兰嗯了一声,往灶里添了把草。
火苗窜起来,照亮半间灶房。
周晓禾转身要走,走到门口又停下。
她没回头,轻声说:“这针脚……您缝了好久吧?”
李淑兰没答。
周晓禾也没等回答,走了。
李淑兰坐在灶前,火光跳着,照得她脸上一道明一道暗。
她伸手摸了摸袖口,昨夜缝衣时蹭上的灰还没洗掉。
她低头看了看手,茧子裂了口,指头上有针眼。
她没擦,也没包。
火快灭时,她站起来,把锅端下来,倒进猪食盆。
猪哼哼着挤过来,她蹲在圈边,看着它们抢食。
其中一头小花猪抢不过,被挤到边上,她伸手舀了一勺,单独喂它。
喂完,她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土。
转身进屋前,她抬头看了眼周晓禾的窗户。
灯亮着,影子贴在窗纸上,坐着,低头,像是在写字。
她没多看,推门进屋。
柜子打开,小本子又拿出来。
她在“晓禾没推,衣穿上了”后面,轻轻画了个圈。
笔尖顿了顿,又写了一行小字:
“两儿媳,都护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