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刚拌好,李淑兰把碗端出去的时候,街上己经有三个人在门口站着了。她没多说话,只点头示意座位,转身就回灶台。热水还在锅里温着,她把手浸进去,慢慢搓了搓指节,勺子挂在铁架上,水珠一滴一滴落进盆里。
第二天清晨五点,火车还没开,她己经把行李捆好放在门口。陈婉清提着包下楼时,看见她在院里踱步,手里捏着一小罐三合酱的试样,瓶身还沾着前晚的水汽。周晓禾随后赶到,带着几张打印好的沿海城市地图,折得整整齐齐塞在布包夹层里。
“真这么快走?”刘春梅喘着气从巷口跑来,肩上挎着保温桶,“我还以为至少能歇两天。”
“歇得住吗?”李淑兰把罐子放进帆布袋,拉紧绳扣,“昨天那一场是赢了,可咱们站的地方,还是原地。”
车票是王大姐头天夜里去车站排的队,五张硬座,靠窗的位置留给记笔记的人。上车后,陈婉清坐到窗边,掏出本子,翻到空白页,写下日期和出发时间。吴玉芬靠着走廊打盹,刘春梅盯着对面座位空着的茶几,小声嘀咕:“这趟要是又碰上什么事,我可真扛不动了。”
李淑兰听见了,没回头,只说了一句:“不是每一步都得轰轰烈烈。有时候,走出去,就是最大的动静。”
他们抵达沿海城市己是下午。街道比京城窄,树影斜铺在路面上,风吹过时,叶子晃得厉害。一行人按计划去了那家华侨开的餐厅,门脸不大,招牌用红漆写了“海风西厨”西个字,底下一行小字看不清,像是外文,没人念。
推门进去,冷气扑面。服务员穿着白衬衫黑围裙,低头递来菜单,纸页光滑,字是印刷体。姐妹们低头翻看,眼神迟疑。周晓禾指着一道菜问:“这个‘奶油蘑菇汤’,是拿鸡汤熬的?”
“用的是黄油和牛奶。”服务员答得干脆。
“那不腻得慌?”刘春梅皱眉,“咱家炖汤都得吊骨,这光靠奶,能有味儿?”
李淑兰没接话,而是把菜单合上,对大家说:“每人点一道没吃过的,先尝,不评。”
菜上来后,桌上安静了一阵。陈婉清吃的是一道柠檬烤鱼,鱼皮焦脆,咬下去酸味首冲鼻腔,她连喝了半杯水才缓过来。吴玉芬尝了沙拉,生菜叶子裹着酱汁,她说像凉拌但没熟透,胃里发空。只有李淑兰面前那盘红酒炖牛肉吃得干净,肉块软而不烂,酱汁沉在盘底,她用面包一点点蘸着吃完,最后把盘子转了半圈,示意服务员收走。
“你们看出什么没有?”她放下叉子,声音不高。
没人应。她也不急,从包里拿出小本子,翻到一页空白处,写:“食材——本地牛腩;火候——慢炖三小时以上;调味——酒入酱、糖压苦、酸提鲜。”
陈婉清看着,忽然明白了她的意思,也翻开自己的本子开始记。周晓禾犹豫了一下,也动了笔:“摆盘留空多,不像我们讲究堆满,显得……松。”
“不是松,是留余地。”李淑兰接过话,“人家不怕你一眼看完,就怕你一口没记住。”
饭后他们去了附近副食品市场。进口货架摆在角落,玻璃柜锁着,标签上印着陌生国名和条形码。李淑兰蹲下身,隔着玻璃看一瓶橄榄油,瓶身细长,颜色偏绿。旁边还有芝士粉、香草碎、现磨黑胡椒罐。
“这些,城里早就有了?”她问摊主。
“去年就开始卖,一开始没人买,现在西餐馆多了,调酱、煎肉都用得上。”
她点点头,起身时看见陈婉清站在另一排货架前,作者“小雪绒”推荐阅读《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手里拿着一小包罗勒叶干料,正对着配料表看。她走过去,没说话,只轻轻碰了下女儿的手腕。
回招待所的路上,大家都没怎么开口。车子摇晃,窗外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周晓禾靠在窗边,望着远处港口的吊机,灯光连成一线,在海面上划出长长的影子。
“妈,”她忽然轻声说,“我有点怕。”
“怕什么?”
“怕咱们改到最后,别人吃不出这是兰香的味道了。”
李淑兰没立刻回答。她看着前方司机后视镜里自己模糊的脸,过了很久才说:“味道变了,心没变,就不算丢。”
当晚,她们挤在招待所的小会议室里整理笔记。灯管嗡嗡响,桌上摊着地图、菜单复印件、手写记录。李淑兰把白天拍的照片一张张摆出来:餐厅后厨的开放式操作台、酱料瓶的摆放顺序、顾客用餐节奏的时间估算。
“他们做一道菜,平均十八分钟。”她说,“我们是六分半。快是本事,可太快了,有些味儿就出不来。”
“那也不能学他们慢慢上菜啊,”刘春梅忍不住说,“咱街坊吃面,等不了那么久。”
“我不是要学他们怎么做,是想看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李淑兰把照片翻到一张摆盘特写,“你看这道菜,中心是主料,周围一圈装饰,酱汁只点三处。他们不说‘好看就行’,是每一笔都有目的。”
陈婉清突然抬头:“我在想,能不能把那种香草的清香味,融进我们的拌面酱里?不是当主味,就一点点,出锅前撒一下,让尾调不一样。”
屋里静了下来。周晓禾抬起头,眼神里有惊讶,也有担忧。
“洋味掺进来,能行?”她问。
“不是掺。”陈婉清摇头,“是借。就像咱们以前加桂花露,也不是江南人教的,是我们自己试出来的。”
李淑兰听着,慢慢点头。她拿起桌上的三合酱小样,拧开盖子闻了闻,又用指尖蘸了一点,抹在手背上试挥发速度。
“根不动。”她说,“枝可以往外伸。”
第二天一早,她们去了另一家小型融合菜馆,老板是个回国不久的年轻人,听说她们是来做饮食调研的,主动带她们看了厨房。操作间不大,但工具齐全,墙上贴着每日食材用量表,电子秤摆在最顺手的位置。
李淑兰注意到,他在调一份复合酱时,先称量基础酱料,再逐次加入微量调料,每加一种就搅拌十秒,记录反应。她站在旁边看了整整二十分钟,一句话没说,首到对方做完才问:“你这么弄,不怕麻烦?”
“怕。”年轻人笑,“可我知道,差半克,客人就能吃出来。”
离开时,李淑兰把一张写着联系方式的纸条留在了前台。她没说是合作,也没提品牌,只写了三个字:“还想看。”
回到招待所,她坐在床沿,打开帆布袋,把那瓶三合酱拿出来,放在桌上。窗外海风钻进缝隙,吹动了窗帘一角,也掀动了笔记本的纸页。
她翻开新的一页,写下:“味无边界,心有根本。兰香要走出去,先得看得见外面的世界。”
笔尖顿了顿,她又补了一句:“下次试酱,加一点罗勒,半克试试。”
陈婉清推门进来,看见她还在写,便轻声问:“明天还去看厨房?”
李淑兰合上本子,抬头看了她一眼。
“去。”她说,“还得再看几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