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办公室灯还亮着。李淑兰把最后一份快递单据归进文件袋,手指在纸边蹭了蹭,压平折角。她没喝水,也没起身活动,只是盯着桌上的铁皮箱看了几秒,然后伸手拉开最上层抽屉,取出一包未拆的烟,又推了回去。
手机震了一下。
她低头看,是一条加密邮件提醒,标题写着《关于兰香品牌出海合作的正式邀请》。她没点开,先把手机翻过去,屏幕朝下搁在桌上。接着拨通保安室电话:“老张,厂区今晚有动静吗?”
“没有,前后门都锁了,监控也看了,一切正常。”
“好。”她挂了电话,又等了五分钟,才重新拿起手机,点了进去。
邮件内容很长,附件还有三个压缩包。她先看落款——一家叫“环球味坊”的公司,注册地不在国内,旗下连锁餐厅分布在东南亚六个国家。对方希望将“兰香”的几道招牌菜引入试点门店,首期三家,提供从原料配送到运营培训的全套支持,并承诺保留原工艺、原配方、原名号。
她看完一遍,再看一遍,最后把邮件转给了值班法务,附言只有一句:“查这家公司,天亮前给我回话。”
天刚蒙蒙亮,陈婉清就来了。她进门时手里端着一碗热粥,放在李淑兰手边,“昨晚没睡?”
“睡了两小时。”李淑兰接过碗,喝了一口,“你来得正好。”
她打开投影仪,把邮件投到墙上。周晓禾也到了,头发有点乱,显然是急着赶来的。
三人围着屏幕站定。
“这是真的?”周晓禾问。
“还不确定。”李淑兰说,“我让法务查了,背景是干净的,这些年扶持过七八个本土品牌,没出过侵权的事。”
“那他们为啥找我们?”
“因为孩子饭。”陈婉清突然开口。她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半个月前,咱们那篇‘儿童餐安全声明’被一个国际公益组织转载了,后面连着有几篇报道提到兰香的食材标准和生产流程。我猜,他们是看到了这个。”
李淑兰点点头,“我也这么想。可越是这样,越得小心。前脚刚把老字号按下去,后脚就有洋人上门捧场,我不信天下有白给的好事。”
屋里静了几秒。
周晓禾走到投影前,指着邮件里的一段话:“他们愿意开放中央厨房参观权限,接受第三方品控抽查,连利润分成比例都写清楚了——三七分,我们占大头。这条件,不像是设套。”
“问题是,”陈婉清轻声说,“我们的菜,走出去能行吗?青菜豆腐、酱焖小鱼,这些在村里吃得香,在外头人家未必认。”
“那就得看人家吃啥、怕啥、信啥。”李淑兰放下碗,抹了把嘴,“你们俩,今天起给我查三件事:第一,那边的人日常都吃些啥?有没有忌口?第二,他们最怕遇到啥问题?是不是也愁食品安全?第三,他们信谁?信政府,信专家,还是信自己尝出来的味道?”
陈婉清点头,“我可以联系之前认识的几个记者,看看能不能找到当地消费者访谈资料。”
“我去调系统里的国际供应链记录。”周晓禾说,“上次奖励的那个模块,正好能核对他们的供货商名单,要是对得上,说明确实有诚意。”
“行。”李淑兰站起身,从铁皮箱里拿出一本新笔记本,封面是素色布面,还没写过字。她翻开第一页,写下五个字:海外第一程。
笔尖划得有些重,纸背都透了墨。
“以前我只想护住我家媳妇,护住这口锅。”她合上本子,抬头看着两人,“现在锅烧旺了,火苗往外窜,拦不住了。咱不出去,别人也会拿咱们的东西改头换面卖出去。与其让人抄了去,不如咱们自己走。”
陈婉清坐下来,抽出笔,“我先列个调研提纲。饮食习惯、宗教禁忌、主流媒体偏好、家庭用餐结构……这些都得摸清楚。”
“还有物流。”周晓禾补充,“鲜货运不出省,但酱料、干菜、预制半成品可以走冷链。如果我们只输出核心调料包,由他们在本地配菜,既能保风味,又能降风险。”
李淑兰听着,慢慢点头。
她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清晨风凉,带着点露水气,吹在脸上很清醒。厂门口己经有人走动,送菜的三轮车停在岗亭外,司机正递出入证。
“你说,”她忽然回头,“要是真开了店,招牌挂哪儿最合适?”
“人流大的商业街。”周晓禾说。
“不。”陈婉清摇头,“应该是社区食堂、学校周边。咱们的菜,本来就是给人安心吃的,不该摆在金架子上。”
李淑兰笑了下,“说得对。咱不是图那个热闹。”
她关上窗户,转身走向办公桌,“那就这么定。你们俩分头动起来,查资料、整清单、做预案。不急着回信,但也不能晾着。我要知道,咱们这口锅,到底能在多远的地方支起来。”
陈婉清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了六个字:海外市场初探。
周晓禾翻出系统后台权限申请表,准备调取跨境数据通道。
李淑兰则把那封邮件打印出来,用红笔圈出合作条款中的关键项,一张张摊在桌上。
阳光渐渐照进来,落在她的肩头。
她摘下蓝布头巾,随手搭在椅背上,露出花白的短发。喝了口己经凉了的粥,继续看下一条细则。
“他们要求三个月内完成首批产品适配测试。”她说。
“时间紧。”陈婉清抬头,“但我们有现成的配方库,挑几道耐储存、易复制的菜就行。”
“不止是菜。”李淑兰说,“是规矩。咱们怎么做的,就得让他们怎么学。少一步不行,多一步也不行。”
周晓禾记了下来,“我加上一条:操作规范标准化手册编制启动。”
三人各自忙碌起来。
电话响了,是法务打来的,确认对方企业信用无异常。李淑兰嗯了一声,挂了电话,顺手把通话记录写进笔记本左侧。
她翻到下一页,开始列人名:负责研发的、管生产的、懂外语的、能出差的……一个个名字冒出来,又划掉几个年纪太小或经验不足的。
“第一批人,不能多,五个以内。”她说,“得稳得住,敢说话,不怕生地方。”
陈婉清停下打字的手,“我可以去。”
“你?”李淑兰看她。
“我去过的地方多,会写材料,也能谈。”她语气平静,“而且,我是长媳,家里两个孩子都大了,走得开。”
周晓禾也说:“要不,让我也报个名?教育局这边我能请假,再说,跨文化沟通这块,我也沾过边。”
李淑兰没立刻答话。她看着两人,一个坐在电脑前,一个站在档案柜旁,手里捏着一叠表格。
她低头,在名单最后添了两个名字。
然后合上本子,拍了两下封面,“行。先不动声色地准备。等材料齐了,咱们再议。”
窗外,一辆冷链车缓缓驶出厂门,车身上“兰香认证”西个字在晨光里格外清楚。
李淑兰站起来,走到投影前,手指擦过屏幕上的地图,从青溪村一点点移向南方海岸线。
她的指尖停在一个红点上。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